从“卡痴”到“卡精”
卡主资料
蓝女士,37岁,大学毕业后即在京进入了一家中央级企业。目前她已升任该企业的中层职位,月收入10000元左右。
蓝女士的家庭基本没有什么财务负担,房子是丈夫单位分配的,根本不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汽车也不要自己购买,丈夫有一辆专车。要不是办了信用卡,蓝女士还不会在银行留下自己的信用记录。
办卡经过
蓝女士属于北京较早就拥有信用卡的一族。1999年,她就办了工商银行的牡丹信用卡。那时的信用卡很简单,只有一个人民币账户,但是蓝女士一直也没搞清楚信用卡究竟有什么好处,可以说那时的她是个标准的“卡痴”。
蓝女士告诉记者,那时的信用卡不象现在可以很轻松地免掉年费,她每年必须要交50元,但信用卡的好处她却一点也没体验到。蓝女士的信用卡中总是存着大量现金,透支功能从没用过。“我之所以办它,只是认为有张信用卡是身份的象征,不过信用卡对我的作用基本和借记卡没什么区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蓝女士身边的年轻同事中拥有信用卡的越来越多,天天那些年轻人“走钢丝”般的用卡经验之谈都会源源不断地涌到蓝女士的耳朵里。有一次,她稀里糊涂地和单位里的“小年轻”一起办了一张“招商国航知音信用卡”金卡,但也正是这张卡让蓝女士彻底开了窍。
用卡体验
让蓝女士发生“质”的飞跃的是一次韩国之旅。其中的两件事对她触动最大。一是蓝女士用“招商国航知音信用卡”在旅行社买了机票;二是在韩国的高丽参店,用刷卡的方式买了400美元的人参制品。
回国不久,银行的账单以及国航的里程记录就寄送过来。蓝女士发现,双飞韩国的机票在自己的国航里程记录里已经积累了几百公里的航程。
其次,蓝女士向银行归还的400美元欠款付的是人民币,并没有花费自己的外汇积蓄(一年以前,手里多留美元还被认为是储备了优良资产,只是现在人民币升值,才逐渐让美元成了烫手山芋)。
通过这次使用信用卡的经历让蓝女士觉出信用卡的好处。现在她已经认识到自己使用信用卡的一些误区,比如在信用卡里存很多现金很不科学,首先招行的信用卡是不给卡中的现金计算活期利息的。其次用信用卡消费时不需要密码,这样一旦卡片遗失,其中的大量现金存款就很容易被别人通过pos机消费掉。而且,当提取卡中的自有资金时,银行还要收取手续费。
另外通过比较,蓝女士发现她用的招商银行信用卡也有不足之处,比如银行只对300元人民币以上的消费才进行短信提醒,而其他银行,哪怕只有一元钱消费也会发短信提醒。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