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求职指南 - 面经流行与求职神话 探究大学生求职的EQ应试热

面经流行与求职神话 探究大学生求职的EQ应试热

  2005年的春天刚刚到来,几场大型招聘会便在市内马不停蹄地火爆登场,推动着年复一年的市内各大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热潮。虽然离毕业时间还有数月,但求职和求职相关的一切无疑又一次早早成为“高烧”不退的领域,在夏天结束前都难以“治愈”。

  就在这个充斥着刀光剑影的求职“战场”,一个动人的“神话”从这个春天开始在毕业生中广为流传:一个女生被一家上海大公司录取为总经理助理,并非这个女生临场发挥有
多么出类拔萃,而是她“瞎猫撞到了死耗子”,“中了大奖”。那日,这个女生去参加最后一轮老总亲自主持的面试,在等待分号依序入场时,一个捂着鼻子仿佛流血状的老太太上前询问洗手间,其他人都不愿走开,惟恐错过面试机会,因而视若无睹。只有这个女生好心地帮老太太找到了洗手间。结果,当她真的面对老总时,老总出人意外地赞许说:“你是唯一帮助过那位老人的人。”就这样,录取电话如愿接到了,因为她出色地完成了一道EQ(情商)试题。

  对近年大学生就业颇为关注的重庆师范大学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东刚副教授就说,从今年的一些招聘会反馈回来的信息看,许多外企和大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不仅看学生的自荐书和成绩,更引入了国外流行的新面试方式——EQ考察。

  EQ考察逐渐盛行

  EQ,即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情感智商)的简称,也被称为社会智商或心理智商,它包括自制力、忍耐力、积极性、责任心、同情心、协调力等内容,是人的素质、性格、涵养的综合反映。它常被用作预测一个人能否取得职业成功及生活成功的有效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个人的社会适应性。刘东刚教授就介绍说:“一个人的成功大多都要仰赖EQ。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就研究说,在一个成功的人身上,IQ因素占了15%,而EQ则占到了85%。”

  以前,我们的教育不太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偏狭论调曾盛行一时,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发展,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人在近年形成就业高峰后,作为第一代独身子女成长起来的他们普遍存在的自我自大、不善沟通、缺乏合作精神等缺陷日益突出。而一些用人单位仅从专业素质角度将之招入后,才发现不少人因无法融入团队,形成合力,而最终不得不辞退。因此,现今的用人方对新一代毕业生为人处事等EQ能力的注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考察中EQ所占的比例愈有重于IQ之势。

  重庆康师傅顶津集团人力资源部的王先生就对记者说:“尤其是行销、管理这块的工作人员,我们认为沟通、交往能力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他的发展潜力。EQ在这么一个合格的员工身上,重要性至少要占到六成。”而金夫人人力资源部主管黄女士告诉记者:“作为服务性行业,员工个人的亲和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言谈举止,都事关我们公司的形象,学历证书并不说明一切,我们选才更看重EQ。在进行筛选时,我们对那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更感兴趣。”

  “面试心经”应运而生

  也正是在这股大潮影响下,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心态和状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多数大学生都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些求职“难题”。重庆大学某研究生就乐观地告诉记者:“如今,要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面试时的一次微笑往往比笔试时写下的满纸豪言更重要。而这,恰恰是情商决定的。我觉得这样很好,参加过一些企业的面试,感觉只要展现出自己真实、独特的一面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也不需要像平时考试那样事先背很多东西。”

  但另一方面,EQ考察也被迅速地被纳入了“应试”行列。一批批“高IQ”的学子在求职战场上经过一轮轮摸爬滚打后,本着福泽后来者,惠及大多数的心态,把自己成功敲开企业大门的各种面试经验、遭遇“滑铁卢”的教训汇集成“秘笈”,把记忆所及的情商考察案例和试题形成题库,放到网上,供更多的人借鉴参考,谋划最佳应对攻略,在大学校园里这被亲切称呼为“面试心经”。更有甚者,还请同学充当模拟考官,比照着“面经”事先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

  也正因为EQ在求职面试中越来越担当了“一锤定音”的角色,同时并非每个人的EQ水平都能达到前面那位研究生般的高度自信,所以这样的“面试心经”一方面在无休止地添补、壮大的同时,也在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烈追捧,俨然成了毕业生就业的必备“课程”之一。

  记者在某高校网络BBS上粗略统计了一下,诸如“麦肯锡面经”“SAP面试攻略”“Unilever面经”等“面试心经”的帖子竟然长长短短有几百条之多。虽然点开来看,并非如想像中的编次清晰、条理分明、考题标准,且帖子间还有不少重复驳杂处,大都是学生们从面试流程中概括出的粗糙“原材料”,各自的面试经历和故事,但里面还是处处渗透了“经验之谈”。

  比如一个叫skyland的网友的“麦肯锡面经”系列,便介绍了麦肯锡面试的几项准备,撮要为:“首先是买一套正装,摇身一变为帅哥美女;其次便是准备商业案例,和基本的商业知识;再次就是简历,简历是不能作假的,因为第一关面试就是针对简历进行非常详细的提问,大概要四十分钟;然后,是数学基础;接下来,英语口语;最后,便是性格和气质。”同时,在另一篇帖子上,他还把自己最后一“面”,讨论一销售案例如何功败垂成的前前后后都仔细地再现出来。

  大学生们对这种“相互带挈”的支招行为,大都热烈欢迎,每一张号称“心经”的帖子后面跟帖踊跃,点击率也居高不下。

  EQ考试能预备吗

  然而,情商考察往往要考察的是人在自然的状态下显露出来的素质,如此“精心准备”,面试的真实参考价值就不禁变得可疑起来。如果求职者一到面试现场就拿出一百二十分的“警惕”四处“搜索”,见饮水器稍空便麻利换水桶,见凳子倒地就箭步相扶,见桌子有灰迹就到处找抹布,被问到两难问题时便马上一脸坦荡表态服从大局——这样的情商考察是否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刻意“应试”呢?人的素质、EQ高低到底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真实的呈现?而通过“面经”训练后,毕业生们是否真的就能在求职道路上如鱼得水?

  面对校园内的“面试心经”给EQ考察造成的尴尬,专家和招聘方几乎都一笑置之,认为是徒劳之举。刘东刚教授就说:“面试心经是毫无作用的,在实际面试中,要考察一个人的真实品质和真正的EQ水平很容易,只要人力资源总监水平过硬,或者邀请这方面的心理学专家,随机设置合理的问题,就不难识出本质。即便毕业生能蒙混过关,那也不保险,在实际工作中,本来面目总要流露的,届时,招聘方仍然可以调整。比如,前不久就有报道,一家科技公司经过筛选招了21个大学生,3个月不到,开除了20个,所以说,仅通过面试并非可以一劳永逸。”

  对可能出现的“瞒天过海”,“康师傅”的王先生和“金夫人”的黄女士都表示毫不忧虑。王先生说:“虽然我们的面试考题很可能已被流传出去了一些,但我们并不担心,因为我们考察EQ高低主要还是靠交谈,比如询问过去的经历,从其过去的经历的变化去提问考察。”而黄女士则表示:“金夫人在考察中有两套试题,心理测试和服务心态测试,可以大致掌握他们各自的心理类型。而即便知道这些题面,也不知道其中的分数如何核算。再者,我们最重要的考察还是临场面对面的互动,那些是无法准备的。”

  有关专家及业内人士均认为,“面试心经”到底不是什么宝典,因为每部“面经”都是不同的应聘者书写的,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各不相同,决无可能从中抽绎出“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而EQ考察题却可以常变常新,而每个人的EQ究竟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难掩的本性,只有真正具备了优良的人品人格,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如果盲目迷信“面经”,不从苦炼内功做起,最终只能误已误事,得不偿失。


[网络]
求职指南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求职指南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