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小道消息该不该信?
“葡萄”之一:薪酬待遇
在现代企业里,薪酬保密几乎是通行的做法。有的企业明令禁止员工互相打听收入或公开自己的工资,有的甚至要求员工在承认工资保密条款的制度表格上签字。但是,世上最管不住的就是嘴,无论制度多么严格,要大家私下里不交流,难!
薛小姐:某德资企业部门经理秘书
虽说工资必须保密,可是总有些“消息灵通人士”暗地里给我们吹风,某某这个月涨工资啦,销售部的人收入是我们的好几倍啦等等。这些敏感问题,当然能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口口相传,渐渐地,有些人的工资收入就成了公开的秘密了。
你也许会问,“消息灵通人士”的消息可靠吗?告诉你,尽管公司严禁个人公开自己的收入,但有些人很善于下“套子”,看似无意、实则有意地刺探你的情报。我们这些部门秘书经常一起吃午饭,有人就会说:“哎呀,我这个月的工资怎么少了几百块,是不是公司效益滑坡了?”不够聪明的女孩就纷纷往套子里跳,一边讨论公司的效益问题,一边不小心漏了口风。再看那个引发话题的人,但笑不语,心里肯定偷着乐呢!幸亏我从来不上这种当。
公司要求工资保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是各种小道消息的流传,把原有的平衡秩序都打乱了。人嘛,不患寡而患不均,知道了别人的收入,就会忍不住在心里打起小算盘:我干得比他多,凭什么挣得比他少?由于制度限制,这些牢骚是摆不上台面的,能做的,只有对嫉妒对象处处挤兑了。可怜那人受了排挤,还不明就里。长此以往,同事关系越来越复杂,有时还会引发新一轮小道消息的流传:那是大揭同事隐私的。
点评:关于薪酬的小道消息为何如此繁荣昌盛?第一,就像薛小姐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二,人人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理,你越是藏着掖着,我越要弄个清清楚楚!其实,工资保密的好处太多了:加工资了,不用请同事们吃饭、唱歌;犯了错被扣工资,没外人知道;挣得少的,不会被同情的目光所笼罩;挣得多的,没有被当作冤大头之虞。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传小道消息呢?
“葡萄”之二:公司变动
大凡公司里有机构、人事方面的变动,不可能不传出小道消息。正式的决定还没出炉,漫天飞舞的各式版本已把人搅得云里雾里。高管任免、机构重组、增员减员,件件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怎能不关心、不猜测呢?
麦先生:企业咨询管理公司总裁
我讲讲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当时我在一家大公司里任职,一个同事一连几次在无意中看见,老板和他的竞争对手———同行业另一家大公司的老总在开会。同事对此事很关注,认定公司在经营方针上会有些大动作。但当他向老板求证此事时,老板不仅断然否认了他的猜测,而且还警告他不要说出去。
这位同事越想越起疑,就偷偷地对他最信任的同事说:“也许6个月之内,会有一次并购,公司会被卖掉也说不定。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哦。”很快,这种猜测传遍了公司每一个角落,而且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附加情节,故事越来越完整,描述越来越生动。到最后,每个人都相信,公司要么会关门,要么会裁员,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终于,老板对流言不能再充耳不闻了,他拍案而起:“公司没出事,你们也不会下岗!”但竟然没人愿意相信他,大家的理由很充分:真正的风暴6个月后才会来,我们现在凭什么信你?
点评:“我只告诉你一个人”,这句话真是太耳熟了。连小孩子都知道,一旦你说出一个秘密,就不要幻想它不被传播出去。员工在没弄清事实真相时,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诠释,因此,在故事发生的最初,老板应直截了当地把流言扼杀在摇篮中,为什么非要等到无法收场时才挺身而出呢?
“葡萄”之三:同事隐私
你的隐私有没有被当作小道消息四处流传?你有没有议论过别人的隐私?职场中人,恐怕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小道消息往往更关注个人,而且和事实很接近,正因为如此,小道消息的杀伤力极大。研究表明,竞争越激烈的企业,小道消息越盛行,因为总有人能从给别人泼脏水中获益。
林女士:某国有公司会计
我今年35岁,在职场摸爬滚打十几年,这样的事情见得太多了。一般来说,每家公司都少不了一个“小广播”的角色,她首先具备做间谍的本领,有捕风捉影、锲而不舍、不怕白眼的毅力,还有主播的天分,能把看来的、听来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不要小看她,她的能量是很大的。以前有个“小广播”到处跟人说,某部门经理总是躲在办公室里酗酒,某女秘书当过人体模特,某部门职员有过盗窃的前科。这些小道消息越传越远,这几个人在公司里的境遇可想而知了。问题是,最后这些传言都被一一证实了!所以,如果她咬定某个女孩跟上司有染,那这个女孩就死定了。
点评:职场“小广播”现在有了个新称呼,叫“黄金眼”。“黄金眼”的确可怕,但也并非一无可取,他们消息灵通,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他们说经理今天被老总骂了心情不好,我们就可以小心防备雷雨落到自己头上;他们说下午所有经理外出开会,我们就可以在办公室松一口气。但千万保护好自己,别有把柄落在他们手里,否则真的死定了!
用公开斩除“葡萄”
办公室里,小道消息满天飞不足为奇,偶尔传到管理者耳朵里,他们一般只是翻翻眼睛、耸耸肩,拒绝发表评论。但有专家认为,地下流传的小道消息如不及时加以拦截,很可能会对企业正常的运转造成冲击,宝洁和微软便是前车之鉴。
1980年,有人风传宝洁公司星星和月亮图案组成的LO?鄄GO是魔鬼撒旦的标志。为了这些无聊的流言,宝洁不得不舍弃在产品上使用这个标志,并且雇了一批人,专门处理顾客来信,给客户发信件,以及起诉谣言传播者。
微软是另一个小道消息的受害者。上世纪末,谣传每个微软的软件使用者都能得到5000美金,并免费去迪斯尼乐园游玩一次。尽管公司极力否认,但谣言还是不胫而走,愈演愈烈。微软公关部的经理Mark Murray忍不住抱怨:“流言快要把我逼疯了!”
美国坦普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Ralph Rosnow分析,小道消息是人对生命本真的一种探索形式,是对不确定状况的臆测。很多时候,是管理层自己引发了无端的猜测。他们不信任员工,把事实真相攥在手里,然后任由员工去填空。员工得不到“官方确认”,就会千方百计去求证,“葡萄藤”也就随之枝繁叶茂起来。
管理层低估了小道消息的威力。美国近日的一次调查显示,只有17%的老板认为小道消息是员工获取信息的渠道,却有近半数的员工把它当作重要的信息源。此外,调查还发现,有82%的小道消息后来被证实是真实可靠的。
Ralph Rosnow认为,为了避免小道消息伤害企业和员工,公司的高层必须及时、真诚地开口说话,与其说谣言止于智者,不如说谣言止于公开。(杨柯)
在现代企业里,薪酬保密几乎是通行的做法。有的企业明令禁止员工互相打听收入或公开自己的工资,有的甚至要求员工在承认工资保密条款的制度表格上签字。但是,世上最管不住的就是嘴,无论制度多么严格,要大家私下里不交流,难!
薛小姐:某德资企业部门经理秘书
虽说工资必须保密,可是总有些“消息灵通人士”暗地里给我们吹风,某某这个月涨工资啦,销售部的人收入是我们的好几倍啦等等。这些敏感问题,当然能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口口相传,渐渐地,有些人的工资收入就成了公开的秘密了。
你也许会问,“消息灵通人士”的消息可靠吗?告诉你,尽管公司严禁个人公开自己的收入,但有些人很善于下“套子”,看似无意、实则有意地刺探你的情报。我们这些部门秘书经常一起吃午饭,有人就会说:“哎呀,我这个月的工资怎么少了几百块,是不是公司效益滑坡了?”不够聪明的女孩就纷纷往套子里跳,一边讨论公司的效益问题,一边不小心漏了口风。再看那个引发话题的人,但笑不语,心里肯定偷着乐呢!幸亏我从来不上这种当。
公司要求工资保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是各种小道消息的流传,把原有的平衡秩序都打乱了。人嘛,不患寡而患不均,知道了别人的收入,就会忍不住在心里打起小算盘:我干得比他多,凭什么挣得比他少?由于制度限制,这些牢骚是摆不上台面的,能做的,只有对嫉妒对象处处挤兑了。可怜那人受了排挤,还不明就里。长此以往,同事关系越来越复杂,有时还会引发新一轮小道消息的流传:那是大揭同事隐私的。
点评:关于薪酬的小道消息为何如此繁荣昌盛?第一,就像薛小姐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二,人人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理,你越是藏着掖着,我越要弄个清清楚楚!其实,工资保密的好处太多了:加工资了,不用请同事们吃饭、唱歌;犯了错被扣工资,没外人知道;挣得少的,不会被同情的目光所笼罩;挣得多的,没有被当作冤大头之虞。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传小道消息呢?
“葡萄”之二:公司变动
大凡公司里有机构、人事方面的变动,不可能不传出小道消息。正式的决定还没出炉,漫天飞舞的各式版本已把人搅得云里雾里。高管任免、机构重组、增员减员,件件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怎能不关心、不猜测呢?
麦先生:企业咨询管理公司总裁
我讲讲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当时我在一家大公司里任职,一个同事一连几次在无意中看见,老板和他的竞争对手———同行业另一家大公司的老总在开会。同事对此事很关注,认定公司在经营方针上会有些大动作。但当他向老板求证此事时,老板不仅断然否认了他的猜测,而且还警告他不要说出去。
这位同事越想越起疑,就偷偷地对他最信任的同事说:“也许6个月之内,会有一次并购,公司会被卖掉也说不定。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哦。”很快,这种猜测传遍了公司每一个角落,而且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附加情节,故事越来越完整,描述越来越生动。到最后,每个人都相信,公司要么会关门,要么会裁员,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终于,老板对流言不能再充耳不闻了,他拍案而起:“公司没出事,你们也不会下岗!”但竟然没人愿意相信他,大家的理由很充分:真正的风暴6个月后才会来,我们现在凭什么信你?
点评:“我只告诉你一个人”,这句话真是太耳熟了。连小孩子都知道,一旦你说出一个秘密,就不要幻想它不被传播出去。员工在没弄清事实真相时,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诠释,因此,在故事发生的最初,老板应直截了当地把流言扼杀在摇篮中,为什么非要等到无法收场时才挺身而出呢?
“葡萄”之三:同事隐私
你的隐私有没有被当作小道消息四处流传?你有没有议论过别人的隐私?职场中人,恐怕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小道消息往往更关注个人,而且和事实很接近,正因为如此,小道消息的杀伤力极大。研究表明,竞争越激烈的企业,小道消息越盛行,因为总有人能从给别人泼脏水中获益。
林女士:某国有公司会计
我今年35岁,在职场摸爬滚打十几年,这样的事情见得太多了。一般来说,每家公司都少不了一个“小广播”的角色,她首先具备做间谍的本领,有捕风捉影、锲而不舍、不怕白眼的毅力,还有主播的天分,能把看来的、听来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不要小看她,她的能量是很大的。以前有个“小广播”到处跟人说,某部门经理总是躲在办公室里酗酒,某女秘书当过人体模特,某部门职员有过盗窃的前科。这些小道消息越传越远,这几个人在公司里的境遇可想而知了。问题是,最后这些传言都被一一证实了!所以,如果她咬定某个女孩跟上司有染,那这个女孩就死定了。
点评:职场“小广播”现在有了个新称呼,叫“黄金眼”。“黄金眼”的确可怕,但也并非一无可取,他们消息灵通,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他们说经理今天被老总骂了心情不好,我们就可以小心防备雷雨落到自己头上;他们说下午所有经理外出开会,我们就可以在办公室松一口气。但千万保护好自己,别有把柄落在他们手里,否则真的死定了!
用公开斩除“葡萄”
办公室里,小道消息满天飞不足为奇,偶尔传到管理者耳朵里,他们一般只是翻翻眼睛、耸耸肩,拒绝发表评论。但有专家认为,地下流传的小道消息如不及时加以拦截,很可能会对企业正常的运转造成冲击,宝洁和微软便是前车之鉴。
1980年,有人风传宝洁公司星星和月亮图案组成的LO?鄄GO是魔鬼撒旦的标志。为了这些无聊的流言,宝洁不得不舍弃在产品上使用这个标志,并且雇了一批人,专门处理顾客来信,给客户发信件,以及起诉谣言传播者。
微软是另一个小道消息的受害者。上世纪末,谣传每个微软的软件使用者都能得到5000美金,并免费去迪斯尼乐园游玩一次。尽管公司极力否认,但谣言还是不胫而走,愈演愈烈。微软公关部的经理Mark Murray忍不住抱怨:“流言快要把我逼疯了!”
美国坦普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Ralph Rosnow分析,小道消息是人对生命本真的一种探索形式,是对不确定状况的臆测。很多时候,是管理层自己引发了无端的猜测。他们不信任员工,把事实真相攥在手里,然后任由员工去填空。员工得不到“官方确认”,就会千方百计去求证,“葡萄藤”也就随之枝繁叶茂起来。
管理层低估了小道消息的威力。美国近日的一次调查显示,只有17%的老板认为小道消息是员工获取信息的渠道,却有近半数的员工把它当作重要的信息源。此外,调查还发现,有82%的小道消息后来被证实是真实可靠的。
Ralph Rosnow认为,为了避免小道消息伤害企业和员工,公司的高层必须及时、真诚地开口说话,与其说谣言止于智者,不如说谣言止于公开。(杨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