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分析:跳槽三论
1985年,我从地质大学毕业后分到一家甲级设计院。本单位的技术力量雄厚,效益也不错。我在这里干了7年,顺利评上了工程师,还参加并主办了许多工程项目,成为本单位小有名气的年轻专家。在当时,我们单位各专业的技术负责人都是些50多岁的人。虽说只要我再耐心等几年,当个副总工是没问题的。可我看不惯这种论资排辈的现象,心想“人挪活,树挪死”,所以不顾单位领导的再三挽留,还是勇敢地跳槽了!
我的第一跳是到一家外资企业当文员。我特别喜欢白领的工作氛围,加上部门主任喜欢我的写作风格,很快我就进入了工作角色。主任不时地鼓励我,只要我继续这样干下去,提职加薪会很快的,最多5年的光景我就可以成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两年后,就在我将要提职时,主任神不知鬼不觉地跳槽了!新来的主任比我还年轻一岁,他不欣赏我写的材料,经常要我改好几遍他才满意。他为人苛刻,经常挑我的毛病。我咬紧牙关在他手下呆了半年,不得不走人。
第二跳是到一家合资企业从事广告策划。刚开始这家公司的效益不错,不久就因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业务量直线下降。我这次吸取了第一次跳槽的教训,没有立即抽身,而是坚定地与公司同舟共济,共渡难关。3年后,我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可公司一直没有走出困境,不久就倒闭了。提职成了泡影还是小事,要命的是必须另找生路。
第三跳到了一家牌子特别大的“国际公司”,进去时经过的考核非常严格。不料他们却是一批地地道道的骗子,只是利用招聘来为自己做广告,新招的员工白白为其工作一个月后就被找个借口全部解聘。后来,我又跳了几家单位做业务,业务本来就难做,再加上不少公司本来就是短期行为,我自己始终没有找到可以立足之地,一直苦苦挣扎着。
今年3月,我顺路回到了第一个工作单位。这里的变化真大呀,老一代的全部退休了,各级领导和技术负责人都是恢复高考后毕业的大学生。和我同年毕业的人,一般的也是院属二级单位的副总工,混得最差的也是主任工程师。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一人配备一台电脑,可以全天候上网。我突然认识到了论资排辈的好处。这时我望了一眼窗外,只见马路两边的树林已从当年的稚嫩变得高大挺拔。
10年了,我走时这些树还都非常弱小,但它们安分守已地吸收着脚下土壤的营养,如今个个都长得如此茂盛。想到自己38 岁了还无处生根,我连忙冲了出去,无声无息地融入大街上熙攘的人流中,可眼中的泪水却久久地试之不去。
职场分析:跳槽三论
子路 岁末年初,新一轮“跳槽”高峰已来临。人们把白领中跳槽者叫“漂的一代”,这说法很形象。跳槽现象在发达国家十分正常,据美国的一项统计数字,平均每个人一生中会从事3种不同的工作。1986年的调查中发现那年美国有1000万人次转换工作。但跳槽在中国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兴起的。
跳槽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策略。“人往高处走”,固然没有错。但是,说来轻巧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为什么“走”、什么是“高处”、怎么“走”、什么时候“走”,以及“走”了以后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
大致来说,一个人跳槽的动机一般有如下两种:一是被动地跳槽,即个人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或下岗失业了,不得不跳槽。二是主动地跳槽,即现有工作还可以,但想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有的人就越跳越好,有的人就越跳越差。
对于主动的跳槽者,首先要弄明白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适合跳槽吗?说形象些,欲跳槽者可试着从以下3个方面来比较一下自己。
一是树木测试:要从你的个性、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来考察自己是否属于树木型的人。树木型的人缺乏冒险与探索精神,渴望稳定,不适合动荡的日子。若是这样,你最好不要跳,就呆在原单位干一辈子算了,运气好了你熬个一官半职,否则就平平淡淡过一生吧。如果非要跳,也要像树一样多带一些周围的土壤,即随着本单位优秀人士一起跳到一个单位,或者寻找和本单位相似的新单位。
二是测试理论:候鸟能随季节准确地判断出它最适宜的生存地区。你有这样的本事与特长吗?由于新单位的未知因素多一些,在你没去之间是不可能弄清楚的。若你能像候鸟那样判断出要去单位的人际关系、工作内容、岗位、待遇、环境及发展机会适合于你,你就像候鸟那样高高兴兴地飞过去吧。
三是电子测试:化学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原子内部,电子是按其与原子核的距离来分布于不同的层次的。距原子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大,就越活泼,越容易在化学反应时逃离原子核的控制。同理,你跳槽前要先看自己在单位处于哪一层次?若自己很优秀,那你跳到外单位也同样受人尊重;若你能力一般或较差,那么你离开原单位就生存困难了。现在招聘单位有这样一个共性,重金来挖外单位的优秀人才,如中层干部、总工、主编、项目经理等。
如果你选择了跳槽,那就作好继续跳的准备,因为一次就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的可能性较小。如果你不能知彼知已的话,那就请你找职业顾问咨询或委托猎头公司来给你找单位吧。
来源:青年参考
我的第一跳是到一家外资企业当文员。我特别喜欢白领的工作氛围,加上部门主任喜欢我的写作风格,很快我就进入了工作角色。主任不时地鼓励我,只要我继续这样干下去,提职加薪会很快的,最多5年的光景我就可以成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两年后,就在我将要提职时,主任神不知鬼不觉地跳槽了!新来的主任比我还年轻一岁,他不欣赏我写的材料,经常要我改好几遍他才满意。他为人苛刻,经常挑我的毛病。我咬紧牙关在他手下呆了半年,不得不走人。
第二跳是到一家合资企业从事广告策划。刚开始这家公司的效益不错,不久就因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业务量直线下降。我这次吸取了第一次跳槽的教训,没有立即抽身,而是坚定地与公司同舟共济,共渡难关。3年后,我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可公司一直没有走出困境,不久就倒闭了。提职成了泡影还是小事,要命的是必须另找生路。
第三跳到了一家牌子特别大的“国际公司”,进去时经过的考核非常严格。不料他们却是一批地地道道的骗子,只是利用招聘来为自己做广告,新招的员工白白为其工作一个月后就被找个借口全部解聘。后来,我又跳了几家单位做业务,业务本来就难做,再加上不少公司本来就是短期行为,我自己始终没有找到可以立足之地,一直苦苦挣扎着。
今年3月,我顺路回到了第一个工作单位。这里的变化真大呀,老一代的全部退休了,各级领导和技术负责人都是恢复高考后毕业的大学生。和我同年毕业的人,一般的也是院属二级单位的副总工,混得最差的也是主任工程师。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一人配备一台电脑,可以全天候上网。我突然认识到了论资排辈的好处。这时我望了一眼窗外,只见马路两边的树林已从当年的稚嫩变得高大挺拔。
10年了,我走时这些树还都非常弱小,但它们安分守已地吸收着脚下土壤的营养,如今个个都长得如此茂盛。想到自己38 岁了还无处生根,我连忙冲了出去,无声无息地融入大街上熙攘的人流中,可眼中的泪水却久久地试之不去。
职场分析:跳槽三论
子路 岁末年初,新一轮“跳槽”高峰已来临。人们把白领中跳槽者叫“漂的一代”,这说法很形象。跳槽现象在发达国家十分正常,据美国的一项统计数字,平均每个人一生中会从事3种不同的工作。1986年的调查中发现那年美国有1000万人次转换工作。但跳槽在中国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兴起的。
跳槽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策略。“人往高处走”,固然没有错。但是,说来轻巧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为什么“走”、什么是“高处”、怎么“走”、什么时候“走”,以及“走”了以后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
大致来说,一个人跳槽的动机一般有如下两种:一是被动地跳槽,即个人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或下岗失业了,不得不跳槽。二是主动地跳槽,即现有工作还可以,但想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有的人就越跳越好,有的人就越跳越差。
对于主动的跳槽者,首先要弄明白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适合跳槽吗?说形象些,欲跳槽者可试着从以下3个方面来比较一下自己。
一是树木测试:要从你的个性、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来考察自己是否属于树木型的人。树木型的人缺乏冒险与探索精神,渴望稳定,不适合动荡的日子。若是这样,你最好不要跳,就呆在原单位干一辈子算了,运气好了你熬个一官半职,否则就平平淡淡过一生吧。如果非要跳,也要像树一样多带一些周围的土壤,即随着本单位优秀人士一起跳到一个单位,或者寻找和本单位相似的新单位。
二是测试理论:候鸟能随季节准确地判断出它最适宜的生存地区。你有这样的本事与特长吗?由于新单位的未知因素多一些,在你没去之间是不可能弄清楚的。若你能像候鸟那样判断出要去单位的人际关系、工作内容、岗位、待遇、环境及发展机会适合于你,你就像候鸟那样高高兴兴地飞过去吧。
三是电子测试:化学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原子内部,电子是按其与原子核的距离来分布于不同的层次的。距原子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大,就越活泼,越容易在化学反应时逃离原子核的控制。同理,你跳槽前要先看自己在单位处于哪一层次?若自己很优秀,那你跳到外单位也同样受人尊重;若你能力一般或较差,那么你离开原单位就生存困难了。现在招聘单位有这样一个共性,重金来挖外单位的优秀人才,如中层干部、总工、主编、项目经理等。
如果你选择了跳槽,那就作好继续跳的准备,因为一次就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的可能性较小。如果你不能知彼知已的话,那就请你找职业顾问咨询或委托猎头公司来给你找单位吧。
来源: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