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达·芬奇”解密创意新经济

“达·芬奇”解密创意新经济


    
    当科学与宗教交织的一个又一个悬念紧紧抓住读者和观众的心时,《达·芬奇密码》在全世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当世界走入创意经济时代后,这部著作的巨大成功,无疑又引领着创意经济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聪明的商人们,凭着他们的奇思妙想,让《达·芬奇密码》的能量辐射到电影、手表、汽车,甚至食用油上,给世界展现了一个无限延展的创意经济新解码时代。
    
     “密码”掀起文化创意“风暴”
    
     《达·芬奇密码》是一本“科学+宗教”的悬疑小说,热到已经脱销;是一部电影,火到甚至在各大影院上演一票难求。看过书的人渴望带着书中的悬念去电影中和主角再次进行解码之旅,看过电影的人又希望回到书中去仔细琢磨那些秘密。于是,看了又看,一场“文化解码风暴”骤然而起。
    
     “当时我们就用一般畅销书的价格买的这本书,预计发行量在10万册。”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施宏俊在2003年9月买进《达·芬奇密码》一书版权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这本书竟然掀起了席卷全球的文化风暴。“当时只觉得这本书是流行文化的符号,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够从它里面找到兴趣点。”
    
     《达·芬奇密码》进入其他国家时,向当地出版商收取的版权费要高达100万美元。而其在中国收取的版权费,用施宏俊的话说,是“比这个价格要低得多”。现在,《达·芬奇密码》在全国销量已经逼近150万册。
    
     当偶然变为机遇后,施宏俊就不再仅仅跟着感觉走。在电影《达·芬奇密码》上映之初,他就和影片的出品方、发行方哥伦比亚国际影片发行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张苗合作,制作了电影纪念版的《达·芬奇密码》。不仅如此,文景世纪公司还不失时机地推出“配套读物”《达·芬奇解码》。此外,欧洲文艺复兴历史文化有关的书籍销量也节节攀升。世纪文景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他们正在计划推出一部《达·芬奇密码之旅》。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也将在六七月份推出《跟着丹·布朗去旅行》。
    
     一部书成就了一位作者,成就了一家企业,成就了一个企业家,也成就了一个文化创意。
    
     解读创意产业的“密码”链条
    
     丹·布朗本人曾经说过,《达·芬奇密码》所衍生出的相关产业,至今已创造出大约10亿美元的营业额。但如今看来,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字。电影、腕表、游戏、旅游……越来越多的产品和行业在沾光《达·芬奇密码》的神奇,迅速火爆市场。
    
     1. 达·芬奇腕表一只卖2万元
    
     张苗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哥伦比亚国际影片发行公司已经授权给一位珠宝商做达芬奇腕表,这种表的最高售价可达两万元一只。google已经推出了达·芬奇密码的游戏网站,放了许多解谜游戏。不知道那些酷爱“杀人”游戏的玩家,是否会纷纷倒戈?此外,还有人生产相关的玩具等。
    
     2. 旅游因此而“火”
    
     《达·芬奇密码》对于旅游的促进更是不可忽视。据媒体报道,这部电影借巴黎近郊的维蕾特城堡拍摄,已让这座城堡成为著名旅游景点。现在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城堡的主人如今只需坐拥豪宅,就财源滚滚了。据说,《达·芬奇密码》是首部能够进入卢浮宫拍摄的外国影片,让法国人如此重视的一部电影,其意义明显早已突破了书或电影本身的魅力,一个国家借此扩大的影响力和丰厚的旅游收入,恐怕也在其中占了足够重的分量。
    
     同样是小说中提及的苏格兰罗斯林教堂,自2003年《达·芬奇密码》一书出版后,也成为了一个全球热门旅游景点,仅2005年前10个月游客人数就超过10万。
    
    
    
    
    
    
    
    
    
    3. 游戏吸引追随者
    
     此外,电影《达·芬奇密码》的中国香港地区发行商则别具匠心,投资200万港元,以电影中男女主角“走遍各地破解密码”的情节为蓝本,在香港开动了“达·芬奇解码之旅”游戏活动。获奖者将追随电影中男女主角的足迹,畅游巴黎、伦敦、爱丁堡等地。
    
     专家解读
    
     1. 一本高端科普读物的成功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教授喻文益认为:“《达·芬奇密码》是中高端科普知识读物,太低端了人们觉得小儿科;太高端了,一般读者看不懂。而这种中高端的科普读物,用其丰富神秘的知识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就好像天文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一样,集科学、娱乐、艺术于一体,用环环紧扣的悬疑抓住了读者的心。
    
     中国艺术研究院英美电影专家谷时宇认为,《达·芬奇密码》的电影发行方非常善于运用各种市场手段,迎合大众的娱乐心理,精心打造了一部适合全球人口味的娱乐大餐。
    
     2. 创意经济始于人才
    
     创意经济,始于人才。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喻文益指出:“《达· 芬奇密码》之所以获得成功,这是因为丹·布朗的知识结构好。原创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决定文化作品成功的关键。”中国有很多作家是文科出身,总是擅长一些戏剧性的情节,缺乏理科知识。这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
    
     此外,现在文化成果的评判者、市场预见者的这个群体是缺失的。有钱的人不一定能够识别好的作品,好的作品不一定能找到投资。这就呼唤良好的市场机制的建立。
    
     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比如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达14%,英国为12%。“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喻文益表示。
    
     3. 第一访谈
    
     “世界创意产业之父”霍金斯: 20年后中国将成创意型国家
    
     近日, “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曾现身第九届科博会做了题为《全球创意经济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的演讲。本报记者专访了这位激情洋溢的经济学家。
    
     商报:北京市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您觉得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霍金斯:政府要起到非常好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方面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还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知识产权是创意经济的中央银行,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经济的货币。
    
     商报:北京市政府为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正在投资打造一些文化产业基地,在英国有没有这样的基地?
    
     霍金斯:英国的文化创意基地不是政府打造的,是私人自发形成的。一些创意产业区往往占据较大的面积,如果地产商从中谋取丰厚的商业利润这不利于园区的发展,政府要使这些园区的地租价格低廉一些。
    
     商报: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从英国借鉴哪些经验?
    
     霍金斯:英国政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金,并且重视教育,培养有创意的人才,给他们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去梦想。
    
     商报:中国发展成为创意型国家需要多少年?
    
     霍金斯:大概需要20年—30年。
    
     丹·布朗,今日美国最著名畅销书作家,其小说《达·芬奇密码》自问世以来,一直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
    
     丹·布朗的父亲是一位知名数学教授,母亲则是一位宗教音乐家,正是这种科学与宗教文化的双重熏陶为他“科学+宗教”的悬疑小说做了厚重铺垫。
    
     1996年,出于他对密码破译和秘密情报机构的兴趣,丹·布朗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数字堡垒》,探讨了公民隐私与国家安全的矛盾,迅速成为当年美国畅销榜上排行第一的电子书。他接下来的作品《欺骗要诀》也是这一主题的延伸,关注政治道德、国家安全与保密高科技。此后,他更接连创作了最成功的畅销书《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把“科学+宗教”的悬疑小说类型发挥到极致。
    
     如今的丹·布朗已经成了cnn、美国之音、《福布斯》、《娱乐周刊》等知名媒体的红人。 (记者 刘亚力)
    
     来源:北京现代商报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