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向互联网宣战!
近日,《解放日报》事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力为接受记者采访说:“我们并没有停下来,正在紧锣密鼓地就具体细节与各大报业集团进行磋商,以形成具体的操作细则,一旦条件成熟,我们将会有更多的动作出来。”
此前,《解放日报》曾首倡建立全国报业内容联盟。
报界向互联网宣战,欲拿回定价权,提高网络转载的门槛
“全国报界应当联合起来,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改变新闻产品被商业网站无偿或廉价使用的现状”。2005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全国都市报研究会,起草并发布了这样一份《南京宣言》。
中国都市报研究会会长席文举表示,在南京的会议上,全国有20多位都市报老总与会。会上,《南京现代快报》总编辑关文提出,报业作为传统媒体内容的提供商,被商业网站用非常低廉的价格占有海量新闻,这非常不公平。他提议报界联合起来改变报纸与商业网站之间的关系。许多与会者深为认同。
2006年元旦前后,解放日报集团向全国其他38家报业集团发出了《发起全国报业内容联盟的倡议书》,呼吁“共同制定向网络媒体提供新闻内容的定价规范,提高网络转载的门槛,捍卫自己的知识产权,让新闻内容回归应有的价值”。
王力为介绍,解放日报集团对此准备已久。2005年年底,解放日报集团高层领导曾前往北京,与北京各大传统媒体及国家新闻主管部门有关人士进行了多次沟通,并形成共识认为,在过去几年,报业在快速成长的互联网时代忽略了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致使内容转载定价权基本掌握在网络公司手中。
“每年办一份综合性日报的采编成本数以千万元计,但是当我们把优质的新闻信息交给网络媒体时,得到的却只是象征性的区区几万元。”
王力为表示,为体现解放日报集团的重视程度,社长尹明华亲自出马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沟通的对象也都是各大报业集团的一把手。与此同时,解放日报集团还对形成全国报业内容联盟的实际操作有所构想,并事先起草一份“全国报业内容联盟意向书”,其主要内容是:组成报业理事会,设秘书处作为常设机构。各报业集团作为理事会成员,共同制定向网络媒体提供新闻内容的定价规范。一旦定价标准建立,各成员在“与任何第三方网络媒体签订新闻内容合同时,必须按照上述共同制定的定价规范执行,签署合同,须经联盟常设机构秘书处签章见证”。
意向书还表示,为了杜绝个别成员媒体免费向商业网站发布内容,联盟规定,加入“全国报业内容联盟”者须缴纳一定金额保证金,如果成员方未按联盟组织共同制定的价格规范、操作程序,擅自将内容资源提供给商业网站,联盟将会扣除其保证金,并将以媒体声讨的形式给予惩罚。
为作出表率,解放日报集团已要求集团所属各子报子刊不得再向各个网站单独提供新闻稿件,而改由集团统一运作。
报业自己给自己“掘坟墓”
这场报业向互联网的宣战,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业界对此议论纷纷。但互联网廉价使用报纸内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报业当初愿意互联网廉价使用自己的内容呢?
席文举认为,这只能说是“聪明人”的悲剧,是“聪明人”自己给自己“掘坟墓”。
席文举说,回过头来看,网络在中国初起的时候规模还很小,影响力也很低。以前报纸总看不起网络,觉得拿自己的一些内容来支持网络不会产生什么后果。而且,报界还有自己的“小算盘”,以为借此可以提高知名度,打击竞争对手。因此,各报社不但不介意廉价供应内容,甚至不给钱也希望得到转载。“第一年签约给了一点钱,第二年不给钱也继续送”,结果积重难返。
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研究所所长宋建武也认为,在网络起步的那几年,中国的报业发展也很迅速,新创办了许多新兴报纸。报纸之所以愿意让网络使用自己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网络与报纸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不显著,另一方面,新老报纸为了在各自市场的竞争中胜出,也希望借助外力以增强竞争力。结果到了现在,成了“养虎遗患”。
宋建武表示,在搜狐、新浪等商业门户网站刚刚兴起的时候,一些报业内部的有识之士就提出了报纸将自己的核心产品轻易交出去,会有损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但当时很少有人认识到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的威力。现在网站的实力提高了,谈判地位增强了,报纸在内容定价上就更没有发言权。
2005年是拐点,报业“日子紧巴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报纸直到现在才开始警醒,并且有了改变价格的强烈诉求呢?
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认为,这是因为2005年对于整个报业而言是个“拐点”,这个“拐点”导致了报业集体意识及危机意识的觉醒。
吴海民表示,2005年,中国报业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歌猛进之后,陷入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在这一年,传统报纸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脚步,进入一个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广告增长率从持续了20年的高位跌落下来,就是这一趋势的显著标志,同时伴随着的是年轻读者的流失和发行市场的萎缩。与此同时,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经过1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接近“临界点”。未来两三年,网络媒体还将呈现爆炸式发展,这将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报纸的强势地位。
吴海民的个人博客中,写了很多篇“报人忧思录”,记载了他作为一个传统报纸的悲观论者对报业前途的担忧。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报纸作为“传统工业”已经呈现出太多问题,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于新兴媒体而言也显得比较落后,“报纸的冬天已经提前到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也认为,报纸向互联网宣战,是“日子紧巴了才会寻找原因”。
他表示,去年报纸广告额增长速度落后于gdp增长速度一个百分点,而此前十几年,国内报刊的广告收入平均增速都高达30%以上。与此同时,去年报纸的广告市场份额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网络广告的收入则从2004年的19亿元增长到去年的超过30亿元,现在的情况有点像“赔钱的给赚钱的免费打工”,报纸当然不乐意。
部分报界人士不抱信心
对于报界同互联网的这场斗争,许多人对其成功并不抱有信心,甚至连报界内部的人士也如此。
吴海民认为,即使这种“内容联盟”在操作上是可行的,其实际效果也值得怀疑。因为各商业门户网站注定会拒绝报纸的要求,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驳回要价。
他认为,网站为了不伤害友情和合作关系,可能会稍稍提高一点价格,以安抚报纸的情绪,有可能将原来的两万元增加到3万元至5万元,原来的5万元增加到6万元至8万元,但扭转不了大局。网络不会同意大幅提价,也不会同意普遍提价。
他表示,今天的网络早已不是昨天的网络,翅膀已经硬了,渠道已经广了,朋友已经多了。即使有几家报纸不予合作,还会有别的报纸合作。即使报纸不合作,还会有通讯社、广播、电视、期刊及博客们的丰富资源,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太多了。
他认为,反过来,某些报纸为了自身利益则可能反向“倒戈”,退出“内容联盟”,从而使内容联盟土崩瓦解。
宋建武也表示,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运营机构去操作,解放日报集团的倡议将很有可能流于一般性号召,“大家就嚷嚷一下子,威胁威胁而已”。
他说,就他所了解的情况,某著名门户网站与京城某报合作,刚开始还会拿几万元出来,但随着该网站实力越来越强,谈判地位越来越高,后来就干脆提出来不付钱,拿广告来换,而现在门户网站与大部分媒体的合作都是这种形式。
“单独一家报纸站出来对门户网站进行抵制,损失的只可能是自己的利益。报界只有联合起来对门户网站‘说不’才会有出路”。
席文举也表示,报纸最重要的是团结,“团结起来就会有办法。如果全国的报纸都能够团结起来,可以说不用吹灰之力就可以解决与网络的问题了”。
而这种团结也正是全国报业内容联盟的首倡者、解放日报集团社长尹明华所极力呼吁的,他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内容联盟应该是一次整体统一的行动,任何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集团都不能有私心杂念,这样才能达到共赢。
“这已经不是一张报纸对一张报纸的竞争,而应是一个联盟对另一个联盟的竞争。”
新闻产品被网站廉价使用
《南京宣言》呼吁全国报业抵制
2005年11月1日,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发表《南京宣言》,向全国报业同行发出呼吁:
一、坚决捍卫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和新闻事实的准确性。
二、积极创新报业主体业务与新兴业务共同发展的新模式。随着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成长,报业形势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平面媒体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应数字化生存与挑战的策略与模式,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联手发展,共同应对传媒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三、坚决维护报纸的新闻知识产权。全国报界应当联合起来,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改变新闻产品被商业网站无偿或廉价使用的现状。
找回失落的价值
我们身处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每年,办一张综合性日报采编成本数以千万元计算;但当我们把优质新闻信息交给网络媒体时,得到的却只是象征性的区区几万元。付出与回报,何等悬殊!
摩根士丹利近期的一份报告指出,2004年中国互联网在线广告收入已经达到2.2亿美元,2005年预计达到4亿美元左右,并且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网络媒体的高歌猛进,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内容上实行“拿来主义”。不少传统媒体的采编成本每年以千万元计算,而网络媒体获得新闻信息时,只需要付出几万元的低价甚至“零成本”。在内容为王的年代,网络媒体通过丰富的内容吸引大量受众,以较低的价格吸引广告,使中国网络在线广告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
与此同时,纸媒的处境却在大幅下滑。高额的采编成本、低廉的网络转载定价,这一不对等的内容成本公式,使传统报业在与网络媒体的竞赛中处于明显劣势。有数字显示,2005年上半年全国报刊广告额平均仅增长7.08%;而此前十几年,国内报刊的广告收入平均增速高达30%以上。北青传媒公布2005年中报利润下滑99%,成为传统纸媒受网络冲击的标志性事件。
一种趋势在蔓延,到了足以引起我们警惕的时刻:传统报业制造的新闻内容,在不合理的网络媒体转载定价制度下,其价格正在背离它的价值,越走越远!
曾经,传统报业自相竞争激烈,使得我们无暇对宝贵的新闻内容资源进行保护;如今,我们应该觉醒,应该联合,找回新闻产品公平合理的价格“准星”。
共同制定向网络媒体提供新闻内容的定价规范,提高网络转载的门槛,捍卫自己的知识产权,让新闻内容回归应有的价值。
网站回应:双方应找到利益平衡点
报业向互联网宣战声势汹汹,但互联网对此的反应却相对沉寂。网络界如何看待报业的这次行动?为此,记者采访了新浪网副总裁、总编辑陈彤和凤凰网副总裁乔海燕。
陈彤认为,报纸和网络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传统媒体既是网络内容的提供者,也是网络内容的使用者,无论哪家媒体在制造新闻产品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互联网,所以报纸与网络应是双赢的合作关系。
他不认为门户网站廉价使用了报纸的内容,“我们现在身处市场经济时代,价格要符合价值规律,如果价格长久地偏离价值的话,是不会长久的。在中国的各类媒体中,互联网的发展是最市场化的,也是最接近市场规律的。我们从合作媒体处购买内容,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买卖行为,交易双方都会对自己的价格进行综合判断,不可能有谁强压谁买卖的问题。”
陈彤表示,报纸说自己花数千万元的资金来获取信息,但是,每个商业门户网站在打造自己的平台的时候,也都进行了数十亿元的投资。
至于报业提出的要捍卫知识产权的问题,陈彤表示:“我们新浪转载的每一篇文章都得到了正式的授权。我想大多数商业门户网站也都如此,都很规范,非常注重著作权的保护。”
乔海燕也表示,必须承认,报纸有报纸的理由,应该承认报纸提出重新定价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但是,网络也有网络的实际情况,现在报纸单方面认为定价低了,而且造成了很强的社会舆论,给人形成一种似乎“报纸是,网络非”的印象,对此他不是很赞同。
乔海燕认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一些网站的运营也主要靠内容部分,内容已经成为网络赢利的增长点,这也是为什么像腾讯、网易等一度心有旁骛的网站最终纷纷回头做内容的缘故。
但乔海燕表示,如果报纸单方面提出改变价格,对网络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有可能引起网络的激烈反弹。
他表示,他的态度是希望大家抱着积极的向前看的态度,找出对双方利益都有益的办法来协商解决,而不要用“谁可以吃了谁”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陈彤认为,在媒体多元化的时代,各种媒介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纸首先应考虑的是该如何以创新的理念和模式来应对竞争。
对于主要针对商业门户网站的全国报业内容联盟,陈彤直率地表示:“这个内容联盟能否成为真正的联盟,我持观望态度,以前的彩电行业也成立过价格联盟,但最后不了了之。”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