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做伊拉克生意不简单

做伊拉克生意不简单


     伊拉克商会会长塔姆莎称,安全因素影响中国企业开展贸易。
    
     昨天是2006伊拉克重建采购洽谈会开幕的第一天。从伊拉克来的近20名采购商带着10亿美元订单,一早来到上海世贸商城三楼展厅与我国供应商谈生意。半天时间满打满算,赶来洽谈的国内供应商不超过百人。专程带队来沪的伊拉克商会会长塔姆莎女士比较坦率:“做伊拉克生意,不简单。”
    
     目前,伊拉克国内政治、军事形势不稳,经济尚未恢复,各行各业所需原材料紧缺,与百姓生活相关商品短缺尤甚。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深受伊拉克老百姓和商人欢迎。
    
     塔姆莎说:“伊拉克非常需要中国商品。”她说,接到洽谈会主办方上海跨国采购中心的邀请后,塔姆莎就忙开了,她多方联系会员企业报名参会。上周六,在她的带领下,100家伊拉克企业派代表赶赴中国驻约旦大使馆签证,实际签证人数80人。由于遇到爆炸等其他意外事件,昨天抵达上海的不到20人,另有20多人今天抵沪。
    
    
     青岛元鼎高合金管业有限公司的外销员李静,是从网上得知洽谈会信息后从胶州湾畔赶来的。巧得很,昨天一早他就与伊拉克联合集团公司老板接触上了。元鼎公司是一家生产并出口石化、冶金、玻璃等行业所需合金管材的企业,去年出口1100万美元,但伊拉克及周边市场从未进入过。他说,中东是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的重要地区,市场潜力令人向往,早就想挤进去,现在机会来了。
    
     上海艾红工贸发展有限公司的施先生,提着几种规格的通风软管给伊拉克采购商看。上月底,艾红公司通过一家中间商,向伊拉克出口了首批价值5万元人民币的通风软管。这次谈成功了,可以签订100万元人民币的订单。上海元盛食品、浙江椒江永大金属制品、黄岩巨丰塑料等10多家国内供应商,在洽谈会现场搭起一个个展台,指望通过洽谈,进入这个充满商机的市场。
    
     历史资料显示,上海与伊拉克贸易往来始于1955年,当年上海向伊出口0.36万美元,以后虽有起伏,但总体呈上升态势。1981年,上海对伊拉克出口达到历史最高峰,为8943万美元。海湾战争爆发后的10多年来,上海对伊出口始终在低位徘徊。去年上海对伊出口900万美元,进口为零;今年1月至2月,上海对伊出口只有127万美元,进口仍为零。
    
     塔姆莎坦言,尽管目前伊拉克非常需要中国商品,但要增加对中国商品的采购量,难度不小。她分析说,最大困难在于伊拉克国内不太安全,影响贸易开展,此外货款支付也不安全。几家中国供应商也表示了对贸易安全的担心。椒江永大金属制品公司总经理周影说,我们的原则是坚持用信用证结算方式支付货款,不放款经营,收款一定要稳妥,否则宁可等一等。李静说,伊拉克银行较难令人放心,要做生意只能通过伊拉克周边国家的银行开信用证,否则风险太大。此外,出口合金钢材在当地安装施工,派出人员的生命安全有无保证;货物如出现质量问题,对方拒付货款怎么办,都是烦心事,得谨慎行事。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马万金处长介绍,因风险大,时下他们从严控制中国企业申请对伊出口信用保险,但政府采购可一事一议。
    
     来源:解放日报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