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老板经济富得快”?
最近一个时期,关于要不要发展“打工经济”颇多争议。有媒体分析,和浙江、广东相比,江苏人打工的多,当小老板的少。而“打工经济”是“只长骨头不长肉”,不如“老板经济”富得快。因此,主张由“打工经济”转向“老板经济”。
强调发展“老板经济”以加快富民,完全正确。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可小看了、弱化了“打工经济”。
当前,各地正全力推进富民优先战略。今天讲富民,与过去相比有了一个鲜明的出发点,就是着眼于大多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或者是少数人先富起来。那么,今天谁是我们社会的大多数呢?打工者。白领、灰领、蓝领都是打工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普通工人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都是打工者,政府公务员、媒体采编人员、学校教师也都是打工者。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劳动收入,也可以叫“打工经济”。当今社会,不管是城是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打工者总是占人口的大多数,老板总是占少数。即使“老板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16个就业者当中就有1个老板,但也仅占就业总人口的6个百分点,其他90%以上的人都是打工者。“老板经济”欠发达的南京更是如此。有数据显示,南京每100个就业者中才有1个老板。可以说,富民优先的“民”,在农村就是农民,在城镇主要就是占就业人口90%以上的打工者。
如何使大多数居民尽快富起来呢?支持、鼓励具有创业能力的人自主创业当老板,发展“老板经济”,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江苏近年来大力提倡全民创业,目的就是加大发展“老板经济”的力度。但是要看到,受主观创业能力和客观市场环境的制约,能当上老板并赚到钱的,与就业总人口相比只是少数。以南京现在每百名就业者中有一个老板为基础,即使总量翻一番,也只有百分之二的人能走上当老板致富的道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数人致富的问题。当然,“老板经济”还有另一项贡献,就是能较快地把居民收入的平均数拉上去。比如一个地区有百分之一的人当老板,每个老板年收入10万元,就能拉高人均收入1000元;每个老板年收入50万元,就能拉高人均收入5000元。但这样的“拉高”,对广大打工者来说只是“虚高”,是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大多数人的收入在平均数以下。这样的富民“达标”,老百姓是缺少认同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