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富差距的11年观察
“在我国,唯一真正值得宝贵的,是自然资源和人民大众。”这是70多年前富兰克林·罗斯福对变革中的美国的理解。如今自然资源和人民大众对中国来说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是未来5年中国发展和变革的核心。但空前的社会断裂,引发了更多的人思考26年来中国改革发展走过的路。
中国贫富差距的11年观察
收入差距加大是社会不公平的一个直接结果。在一个10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波动数据和故事总是显得复杂多变。而赵人伟和李实的眼中看到的一切是最接近真实的。在他们看来,伴随改革开放每一个重要进程,收入差距都在相应做出变化,其中折射出太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20年没有涨工资,他决定探个究竟
1977年,改革开放还没来。但对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赵人伟来说,发生了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他涨了7块钱的工资。
与赵人伟一样,全国企事业单位的职工都涨了工资,最高涨幅不得超过7元。据说当时有很多单位出现了2个人共享7元钱指标的故事,一人涨4元,另一人涨3元,甚至还有三个人、四个人共享这7元钱的。
这是自1957年之后的20年里,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普调工资。
20年的最好青春伴随着工资的基本被冻结成为历史,这次涨工资让赵人伟感慨万千。几年后,一部叫《人到中年》的电影风行中国。剧中潘虹扮演的陆文婷大夫虽然医术精湛,但奈何在她大学毕业后就和赵人伟一样遭遇了20年工资“冻结”,以至人到中年的她因为工资低而被一位高级干部病人的家属——一名马列主义老太太瞧不起。这位老太太丈夫的工资也被“冻结”了20年,不过冻结时这个级别的工资已经达到了数百元。
“按说陆文婷这样的技术骨干经过20年奋斗,收入应该和快退休的人差不多啊。”一个是几十元钱拿20年,一个是数百元钱拿20年,赵人伟联系到自己的经历,感到其中必有不公。与收入冻结伴随的是企事业单位职称评比的停滞。据说当时有一所大学,一家三代教师,爷爷是助教,儿子是助教,孙子也是助教。
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决定探个究竟。
赵人伟深入研究了工资和物价20年不变的“双冻结”现象,指出这种貌似平均主义的背后被人忽视的问题:对年轻人不公,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积极性不足。为此他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1985年第5期《经济研究》杂志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这篇文章,他获得了孙冶方经济学奖。
“这是我研究收入分配不公的起点。”20年后的一个上午,赵人伟的家里。初秋的阳光打在这位70多岁依旧神采奕奕的老人脸上,他慢慢回忆起长达20多年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