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青春可以胡来
三联生活周刊中曾提到过这样一部电视剧:一个女青年毅然爱上了好友的丈夫,为此不惜跟青梅竹马的女友决裂,但女主角似已年过四十,而且脸如银盆、腰比圆桶,虽然曾是前著名影星,但那些为爱痴狂的举动还是缺乏说服力。青梅竹马送了女主角一盆仙人球,已婚男人送的是勿忘我,文艺女青年(中年?)马上被感动得昏了头,舍仙人球而取勿忘我。两个人加起来肯定超过80岁了,但竟然有惊人体力,穿得严严实实地跳进游泳池浪漫一通,又顺理成章地上了床……而让人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女主角不顾年龄随口背出的大段琼瑶式的爱情名言或者剧情中涉及的真情与阴谋,忠诚和背叛,甚至商业欺诈等等重大主题,而是当那男人终于决绝地说“我们不要再见面了”,女主角悲痛欲绝,无力地把电话扔了———画面特写———她用的是HELLOKITTY的粉色电话!在这里终于让人找到了一点悲剧的感觉———一个眼看着青春不再的女人,感情上受尽折磨,而唯一能聊以自慰的也就是那粉色所带来的年轻的幻觉,就像她经常需要将中年女人的腰围塞进娇俏的糖果色衣衫……
-宁要青春的草,不要成熟的果
曾有权威人士为新新人类划了线:1978—1985年出生的男孩女孩均在此列。他们正赶上改革开放初期,从小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喝的是纯净水、可口可乐……生逢其时,有的是理由张扬:娃娃装成为名言正顺的潮流,衬衫上印着歪歪扭扭的“LoveYou”、“NBA”,书包上挂着叮当作响的加菲猫,脸上的红润沾染着婴儿式的娇嫩新鲜,留着孩子式的短发,城市的各个角落塞满了美少女、乖乖仔。
不幸的是,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应该年轻一点,红男绿女、孤男寡女、老男老女一律不分年龄摆出向新新人类宣战的架势。于是,大街上满是扎着乱蓬蓬朝天翘的羊角辫的“大女孩儿”,身着卡通图案、碎格子、泡泡肩的水果色靓衫,后背五颜六色的双肩背包,脚踩憨头大脑或搭扣或系带的“宝宝鞋”,加上雪白的及裸棉袜(她们绝不穿长统丝袜),看上去像在过“六一”,不过远看十三,近看三十;还有许多30+N多岁的人,见到任何奇怪的东西就是一声“哇噻”,对任何高峰体验的表达永远是一个“耶”,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必先称“我们女孩子(我们男生)”,也不管听者已经冷汗涔涔、嘬碎了牙花,如果幸运地被哪位善解人意的言不由衷地说了句“您真年轻”一整天都能乐得屁颠屁颠的;影视界也是如此,不知是导演的审美意识出了问题还是演员过于迷信自己的天生丽质,除了童年和少年,角色一律由一个演员一竿子演到底。30岁演20岁,50岁演40岁,可能没什么痕迹;40岁演20岁,60岁演40岁,满屏幕都是体态变形神态错位的“伪青年”在谈情说爱装嫩卖傻。最最可笑的是这些“伪青年”长到演员的实际年龄时,十几二十年过去了,居然容颜依旧鬓毛不衰,真是剧中一日人间三年,时光在他们身上仿佛静止了;周末晚上是明星们装嫩卖傻的黄金时段,尽管有的脸上抬头纹、鱼尾纹阴云密布,却硬要拼着老命装嫩撒娇,男的要么剃刺头,要么扎小辫,女的则把头发染成紫色,嘴唇染成白色,指甲染成黑色,领导装嫩卖傻的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主持人,欣赏装嫩卖傻的是死抓着青春尾巴毛不放的欧巴桑级别的“男生女生”。他们成熟不共戴天,与深沉势不两立,宁要青春的草,不要衰老的果。
历史上,中国一向有“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说法,而今从上到下,满街跑的都是老不死的贼。
-一场注定失败的青春抢夺战
科学证明,这种中年期间出现的感情混乱是有生物根源的。此间,生理上衰退而在心智上仍然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是年轻人,害怕被唤作“上一代人”,所以,通过放纵来证明这一点。他们一边不断自我暗示,一边拒绝变老。只有通过沉溺于与年轻异性之间的风流韵事来证明自己还未被抛弃。甚至出现过度补偿效应,狗熊掰棒子般从这个扑向另一个。但老而不死还要活力十足,这就给“装嫩”的老黄瓜们提出了一道难题。为了给自己刷绿,他们开始关心自己的饮食,不是营养,而是热量。他们会戒除食肉的爱好,变成彻底的食草动物,一边是餐桌上越加丰盛的食物,一边是多吃一颗米粒都会长出一块赘肉的身体,除了“克己复礼”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更加致命的是,过了三十岁,无论男女都开始不习惯控制自己这张脸,每次在镜子里看到卸妆之后那开始陈旧的色泽就感到揪心。于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无师自通地变成了美容方面的专家,把从各种渠道打听来的各种颜色的营养糊刷在脸上,甚至可能是蔬菜和水果。
然而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最会装嫩的刘晓庆阿姨,可以从18岁的武媚娘演到80岁的武则天,可以年近五十,而宣称“我终于长大了!”可阿姨那不再天真的眼神并不银铃的笑声以及老藕般粗糙的手臂无不时刻在暗示观众:那嫩是装出来的。
TWINS、谢霆锋与张柏芝做代言人,百事有较年轻的陈冠希、周杰伦、F4,但最近两大公司又纷纷像星探一般寻找更年轻的偶像代言人,可口可乐找了余文乐,百事就钟意SHINE,少男少女们,年轻得足以动摇童工保护条例。相反某杂志曾经有一期拍摄李冰冰做封面,结果便有青春得滴水的年轻人打电话、发邮件来诘问:为什么会用这么“老”的人做封面———这就是年轻和不年轻的区别。
年轻正成为一切美好事物参照的标准,而且越嫩就越有市场,越青春就越接近时速,为了生存,谁敢不年轻,谁敢不装嫩?当下的中国杂志基本上把读者都定位在20-30岁之间,少数读者定位在30岁以上的进口铜版纸杂志,其预期读者已经属于中产阶层了。既不年轻又不中产怎么办?当父亲安慰我“你还年轻”时,很多行业已经不招30岁以上的求职者了,并且还扬言35岁退休。因此,一位想离开原单位到发达城市闯荡一番的朋友才会不无自卑地说:“可是我已经34岁了!”
那穿透了年龄界限的无所不在的青春,竟也有社会压力在后面逼着———你可以长大,但不可以老去;你可以老去,但不可以不功成名就;你可以不功成名就,但不可以放弃;如果你不放弃,只能咬紧牙关说自己还不老,循环论证中现代人脚步蹒跚、疲态尽显。
说到装嫩,其实让很多女权主义者泄气。男人20岁眼里看的是20岁的女人,男人30岁时,看的仍是20岁的女人,等到都40了,眼里看的还是20岁的,严峻的形势让那些不三不四(30岁以上,40岁以下)却还荒着的女人们着急,再不给自己刷层绿漆,下半生饭票都没着落了,至于那些立志要做单身贵族的,虽然她们可能拥有大把的票子,体面的位子,但谁心里都明白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否则早就老得其所了。最现实的例子就是林青霞,没结婚那会儿,都四十了还能风情万种顾盼生情,一结婚,尤其生了孩子,马上与其他40岁欧巴桑别无二致———人家不在乎了,老就老呗。所以有人说婚姻是让漂亮女人成为黄脸婆的催化剂,说起来有点悲哀,换个角度讲,那些孤独着的硬挺着不老却疲态尽显的女人是不是更可悲?一把年纪了,还玩命地卖弄清纯,摇胸摆臀,她们只不过不甘心被人遗忘,
还有宣称自己永远25岁的谭咏麟,自己忘了岁数,旁边却有无数好事者年年替他掐算,一篇《谭咏麟:年年二十五、今年两个二十五》提醒之余不忘嘲笑,是啊,再不服老,您就250了。退一步说,事业多大,名气多大,有时还可以掺掺水分;年龄多大,最好实来实去。在年龄上“作秀”,也许不牵扯素质,也无关道德,更不算违法乱纪,但就是遭人排斥,甚至嗤之以鼻。一切都像那个广告,女主角先精心装饰,后在一个混杂着各色人种的PARTY上,搔首弄姿左顾右盼,而后抛出一句:你能看出我擦了粉吗?别逗了奶奶,别说粉,老年斑都看得一清二楚!
-岂敢不年轻
什么是年轻?都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汽水代言已经成为明星的人气指标,在香港市场上,可口可乐曾经找过
不甘心日渐沉寂漆黑的梦境里不再有激动人心的烟花,因此才从圣坛上一跃而起,争取杀出个有声有色的未来,而甘冒裙底走光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