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是一种伟大的品质
这几个月,经济学界围绕张五常先生的话题发表了不少文章。总体上看,这场争论算不上学术之争,但却不是没有意义;争论的意义可能超出争论本身。我不赞成那些看笑话人士的用醋泡过的评论。经济学界有争论,有竞争,各出各的招式,自然是平常事,决不比其他领域来得难看。作为这场争论的看客,我无意参与其中,但并不是没有想法。事实上,在这场争论发生之前,对ad_dst = 0;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张五常先生有热情赞誉,但的确也有非议。在我看来,许多非议是令人生疑的;发生非议的价值判断基础恐怕也是不可取的。我想尽可能离开这场争论的具体问题,谈谈某些一般性看法。先来谈谈关于“骄傲”的话题。
第一次看到数学界的大师高斯说“骄傲是一种伟大的品质”时,心里引起震撼,因为那个时代“戒骄戒躁”是我们生活的戒律。这是一种价值判断,一种态度,当然不是学术结论,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位先生都把骄傲看成是一种伟大的品质。就我个人而言,我欣赏这样一种生活和治学态度。
如果一个人真有才干,同时他也认为自己有才干,社会生活的竞争又要求他充分扩散自己能力的信息,他这样做了,便会被人看作骄傲。但如果一个人胸无点墨,却要说自己学富五车,那不是骄傲,而是狂妄。在一个产权边界相对清晰,竞争相对充分的社会里,骄傲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也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升。道理很简单,骄傲意味着信息的充分扩散,可以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
当然,聪明的读者会说,因为放纵骄傲,狂妄也乘虚而入,我们在区别骄傲和狂妄时便要付出成本。但仔细想一想,如果是万马齐喑式的“谦虚”,只是其中隐蔽着一半人骄傲,一半人狂妄,那么我们得到的是100%的错误信息;但如果骄傲者骄傲,狂妄者狂妄,我们只得到50%的错误信息。显然,骄傲是社会的福音。如果谁说要最好的制度,谁值得骄傲才可以骄傲,其他人一律要谦虚,那么,这种说法本身就是狂妄。
对骄傲的批评态度是传统专制社会的意识形态。“谦受益,满招损”的古训,是这种意识形态的经典表述。维持科层制稳定的重要条件是隐蔽信息,特别是上面对下面隐蔽信息,这种来自上面的“榜样”便成了传统,成了一种标准行为。在专制条件下,不仅要隐蔽信息,还要凝固和扭曲信息。李鸿章那句话我们都记得,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莫过于当官,连官都做不了,还能做什么?轻松做官的重要条件便是对外隐蔽信息。不说话,不表态,是愚蠢官僚得以长久尸位素餐的不二法门。官场的行为准则传染到了社会,就连人的性格也由“官本位”来决定,而我们还习以为常,这很令人悲哀。
五常先生有值得骄傲的理由。他早就是世界级的经济学家。打开英国wheatsheaf图书出版公司1983年出版的世界重要经济学家传记词典,有关于张五常的词条,只可惜中文版把他的大名译成了“陈,史蒂文”。这本传记词典收录的经济学家一共有674位,是按照很讲究的标准遴选出来的。又打开新版的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看见了张五常写的若干词条。显然,他的成就得到了世界经济学界的公认。在我看来,五常先生的许多自我介绍没有什么夸张之处。他对契约理论的贡献实实在在,而这个理论所包含的智慧,不亚于萨缪尔森的一个数理模型。
更值得称道的是五常先生在中国改革问题上所一贯坚持的古典主义立场。他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精到把握堪称大师级水平,这有他的多种著述为证。他是最早对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发起攻击的经济学家之一,那个时候,我们都还懵懵懂懂,不知道问题在哪里。现在我们对此已经不以为然了,但那时不容易,尽管他在香港。他最近的许多讲演,一旦谈到中国的改革问题,总是能一语中的。他关于改革的谈话,其精神可谓一以贯之,那就是古典自由主义。不用在这里花笔墨,我们都知道这大抵时不错的。鼓吹这种改革思路的学者很多,但很少有人能把自由竞争的好处说得像他那样透彻。这方面当然也有批评,而最深刻的批评莫过于效率与平等的话题。自由是要解决效率问题,兼顾平等便成了难题。但是,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有不同的性质。如果说发达国家的不平等可能主要与追求自由和效率有关,那么,中国的不平等更多的是因为自由不够,效率太低。中国的不平等首先是权利的不平等,而不是竞争结果的不平等。所以,在中国,谁如果祭起理想主义的平等大旗来反对自由竟争,恐怕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