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故事 - 创业故事[二]大学生绝技闯“琴潭” 下水方知水深

创业故事[二]大学生绝技闯“琴潭” 下水方知水深

被访者:小黄

年龄:25岁

创业时间:2年

创业成果:位于南宁市古城路的一间琴行

8月13日下午,琴行股东之一的小黄准时出现在记者面前,并带着记者往琴行走去。先走上一家餐厅的二楼,从后门出去,穿过一家服装店,再经过一个走廊,这才到了琴行。看着满屋的钢琴,记者不禁替他们捏了把汗:地点这么偏僻,生意能好吗?不过小黄从容的神态似乎表明,记者的担心是多余的。

“独门绝技”闯天下

小黄说,选择开琴行,全因为所学的专业。他说起这个专业,还很有点自豪:广西艺术学院10年前曾开过调律专业,后因师资力量等原因中断了。2000年,艺术学院再次招收调律专业的学生,他和其他4名同学得到“真传”。此后,该专业又在学院中消失了。也就是说,近10年来,在广西受过专业训练的调律师只有他们5个人。

从1999年开始,广西艺术学院开始扩大招生,短短几年间,一个班的人数比原来一个系的人数还要多。这个现象让他们感到,与艺术相关的行业将有越来越大的市场。当时小黄觉得,自己有这样的“独门绝技”,不开琴行太可惜了。这个想法和其他两个同学一拍即合。南宁人小黄个性“很艺术”,受不了刻板的作息时间,宁愿自己给自己打工。桂林人小王有个很会做生意的老爸,但他觉得毕业后当个“少东家”太窝囊,想要自己闯一番。惟一的女孩小陈想法很简单,就是一定要从事跟艺术有关的职业。于是,他们3人就各自从家里筹了一笔钱,再拉上一位上专业课的老师,于2003年7月创办了这家琴行。

“下水”方知水多深

被问到创业初期的情况时,小黄用一副劫后余生的口气说:“难啊!”开业前,他们都互相打了预防针,对今后遇到的各种困难作了估计。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下水”后方知深浅:竞争比想象中激烈,顾客比预计的刁难,同行竟也如此不厚道。

2003年琴行开业后,不幸与“非典”撞个正着,接连几个月生意惨淡,2000多元的水电费成了大难题。实在拿不出钱来,他们就缠着收钱的阿姨软磨硬泡,最终争取到了“缓期执行”。

古城路和教育路一带是南宁市琴行的“大本营”,如昙花一现的琴行根本无从统计。生存下来的琴行为消灭新生力量而使出的“狠招”,让几个年轻人大开眼界。小黄回忆说,有一次,一位顾客在试了音色并反复检查后,从店里买走一把质量上乘的吉他。谁知半小时后,那顾客又带着吉他怒气冲冲地回来了,说经其他琴行的人“鉴定”,这吉他是废品,要求退货。“我当时真觉得比窦娥还冤!”

上门调律稳脚

跟小黄和同伴认为,经营同样的琴,他们可与同行拼的,是调律技术和售后服务,“我们在技术上有优势”。他们硬着头皮率先提出全区内免费送货、3年3次上门调律的承诺,渐渐站稳了脚跟,销售量不断上升,还获得了南宁市工商局颁发的“诚信商家”称号。

本以为在展望事业发展时,小黄会提出扩大经营范围、开连锁店等构想。谁知他却冷静地说,乐器毕竟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且广西的艺术氛围和经济实力都相对落后,人们即使有钱也拿去买车买房了,在市场还没培育起来的时候谈扩张是很不现实的。维持现状,争取稳中有升,是他们现阶段的目标。“在欧洲,每100个家庭拥有93架钢琴。我们什么时候也能达到这种水平啊。”说到这里,他一脸向往。

创业故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故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