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劳动者忘我工作 专家呼吁要警惕“过劳模”
“五一”7天长假,很多人都享受着假期带来的轻松和愉快。有人出门旅游,有人在家休息,有人上街购物,有人聚会亲朋好友,但仍有很多人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节假日加班,平时延长工作时间,已经成为现在劳动者很“习惯”的工作方式。
本报在“五一”前夕进行了“劳动者工作现状全调查”,在回收的500多份调查问卷中发现,不少劳动者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不能享受正常的标准工作时间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近八成劳动者每天“8小时以外”也在工作
过去人们用“8小时以外”比喻业余时间,可现在很多劳动者都说:“我们的业余生活是10小时以外,甚至12小时以外。”
“五一”前夕,本报进行了“劳动者工作现状全调查”,在10天的时间里,通过信件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回收问卷528份。参加调查的劳动者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城市高薪白领一族,人数占总调查者的32.47%,月收入在2500至5000元之间,从事的是管理、经营、设计、公关等工作;二是中低收入者,人数占总调查者的50.64%,月收入在500到1000元之间,他们大多在服务业或中小型生产加工企业工作。
在调查中,每天工作不足8小时、工作比较轻松的人仅占24.41%,而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感觉比较累的人占75.59%。其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已经超过30%,这一人群感觉工作非常累,自己是在咬牙坚持。在这当中还有8%的人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他们的感觉是累得不行,已经坚持不住了。
多数劳动者连续工作时间加长
劳动者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连续工作的时间也在加长。在调查中,95%以上的劳动者都有长时间连续工作的经历。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的达到31个小时,这是一位建筑行业设计人员,为了一个招标项目,他连续工作31个小时没有合眼。在被调查者中,有82.13%的劳动者连续工作过10小时以上,其中46%的人有过连续工作超过15小时的经历,14%的人连续工作过18小时以上。连续工作大多因为赶任务,服务业人员是因节假日客人太多,主要集中在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
六成以上劳动者当上“过劳模”完全自愿“我们是过度劳累的模范。”一些劳动者戏称自己为“过劳模”。在调查中,居然有64.15%的人自愿当这样的“过劳模”,大多数人是因为“必须珍惜工作的机会,愿意努力把工作做好”。
在调查中,有87.56%的人认为:现在的职业是自己喜欢或基本喜欢的职业,所以“自愿”延长工作时间。很多人说:“我们这一代人都觉得工作不稳定,所以要更加努力。虽说现在辛苦点,趁着年轻攒点钱吧。”近30%的劳动者提出:“虽然拼命工作并不是自愿的,可没有办法,如果不干,就没有这份工作。工作累点儿,总比没事儿干好。”还有5%左右的劳动者认为:“自己是个工作狂,能从工作中得到很多乐趣,宁可累也不想闲着。”
以牺牲节假日和个人休息时间为代价,没日没夜地劳动,人们对“不养懒人”的态度倍加称许,但这样的工作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身体上的不适,影响到将来的生活。所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能忘记“身体是劳动的本钱”。
权益和健康都应考虑让“过劳模”变成正常人
对劳动者“过劳”问题,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一中心心理卫生医院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现代社会,首先给了人们通过努力功成名就的可能;激烈的就业竞争,又使工作岗位成为人们渴求的目标。于是,做一个“过劳模”成了许多人不得不“自愿”的选择。
工作时间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应当从事生产和工作的时间。《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特殊原因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个小时,并应该按规定支付加班费。所以,在加班加点的同时,应该考虑自己的权益是不是得到了保障。
同时,劳动者要注意身体健康,“累”病没有特效药,病程越长越难治。所以,劳动者从主观上要避免长时间的极度紧张和精神负担过重,重视体检,注意劳逸结合,坚持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相关部门也应从制度设置、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让劳动者从“过劳模”变成正常人。
[网上收集]
本报在“五一”前夕进行了“劳动者工作现状全调查”,在回收的500多份调查问卷中发现,不少劳动者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不能享受正常的标准工作时间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近八成劳动者每天“8小时以外”也在工作
过去人们用“8小时以外”比喻业余时间,可现在很多劳动者都说:“我们的业余生活是10小时以外,甚至12小时以外。”
“五一”前夕,本报进行了“劳动者工作现状全调查”,在10天的时间里,通过信件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回收问卷528份。参加调查的劳动者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城市高薪白领一族,人数占总调查者的32.47%,月收入在2500至5000元之间,从事的是管理、经营、设计、公关等工作;二是中低收入者,人数占总调查者的50.64%,月收入在500到1000元之间,他们大多在服务业或中小型生产加工企业工作。
在调查中,每天工作不足8小时、工作比较轻松的人仅占24.41%,而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感觉比较累的人占75.59%。其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已经超过30%,这一人群感觉工作非常累,自己是在咬牙坚持。在这当中还有8%的人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他们的感觉是累得不行,已经坚持不住了。
多数劳动者连续工作时间加长
劳动者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连续工作的时间也在加长。在调查中,95%以上的劳动者都有长时间连续工作的经历。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的达到31个小时,这是一位建筑行业设计人员,为了一个招标项目,他连续工作31个小时没有合眼。在被调查者中,有82.13%的劳动者连续工作过10小时以上,其中46%的人有过连续工作超过15小时的经历,14%的人连续工作过18小时以上。连续工作大多因为赶任务,服务业人员是因节假日客人太多,主要集中在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
六成以上劳动者当上“过劳模”完全自愿“我们是过度劳累的模范。”一些劳动者戏称自己为“过劳模”。在调查中,居然有64.15%的人自愿当这样的“过劳模”,大多数人是因为“必须珍惜工作的机会,愿意努力把工作做好”。
在调查中,有87.56%的人认为:现在的职业是自己喜欢或基本喜欢的职业,所以“自愿”延长工作时间。很多人说:“我们这一代人都觉得工作不稳定,所以要更加努力。虽说现在辛苦点,趁着年轻攒点钱吧。”近30%的劳动者提出:“虽然拼命工作并不是自愿的,可没有办法,如果不干,就没有这份工作。工作累点儿,总比没事儿干好。”还有5%左右的劳动者认为:“自己是个工作狂,能从工作中得到很多乐趣,宁可累也不想闲着。”
以牺牲节假日和个人休息时间为代价,没日没夜地劳动,人们对“不养懒人”的态度倍加称许,但这样的工作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身体上的不适,影响到将来的生活。所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能忘记“身体是劳动的本钱”。
权益和健康都应考虑让“过劳模”变成正常人
对劳动者“过劳”问题,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一中心心理卫生医院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现代社会,首先给了人们通过努力功成名就的可能;激烈的就业竞争,又使工作岗位成为人们渴求的目标。于是,做一个“过劳模”成了许多人不得不“自愿”的选择。
工作时间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应当从事生产和工作的时间。《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特殊原因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个小时,并应该按规定支付加班费。所以,在加班加点的同时,应该考虑自己的权益是不是得到了保障。
同时,劳动者要注意身体健康,“累”病没有特效药,病程越长越难治。所以,劳动者从主观上要避免长时间的极度紧张和精神负担过重,重视体检,注意劳逸结合,坚持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相关部门也应从制度设置、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让劳动者从“过劳模”变成正常人。
[网上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