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职场百味 - 我国人才缺口究竟有多大

我国人才缺口究竟有多大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为4571万人,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5%。

○目前,我国高级人才、企业人才、教育人才、农村人才及少数民族人才缺口巨大。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解决我国人才缺口的根本途径。
  
国际比较研究表明,以现代科技经济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劳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一般以高中为起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至少要达到人口总数的25%以上,本科以上的比例不低于15%。
  
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国民整体素质不高。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到2000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4571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4109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45191万人;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8507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9%,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5%。
  
对从业人口而言,2000年,中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8%,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5%。而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对应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80%和26%。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为8年,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左右,如美国为13.4年、爱尔兰为11.7年、韩国为12.3年。
  
显然,国民受教育程度比例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国民整体素质不高,导致了中国人才严重缺乏。
  
1.高级人才缺口
  
(1)虽然中国的人才总体规模已超过6千多万,但高层次人才仍然十分短缺。在全国29个专业技术系列中,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共157.3万人,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5%。全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17.5%。
  
据oecd相关机构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9年间,oecd各国每万名劳动力中研究人员的数量由44.1人增至61.5人,增幅达39.5%,欧盟该指标由33.3%增至53.0%,增幅达59.2%,而中国截至2000年,每万名劳动力中研究人员的数量仅为9.7人。
  
(2)公派留学生数量不足。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虽说中国公派留学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公派人员数量长期徘徊不前,同时,层次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3)引进国外人才的规模小。以2001年为例,当年中国企事业单位自主引进(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的人员)的在华工作六个月以上的外国人才只有2万多人,仅及美国同期引进人才的1/10,新加坡的1/4。从引进人才的层次和结构来看,中国通过境外专家组织引进的国外退休专家较多,在职的高层次的专家较少,经济领域和社会发展领域相比,引进外国人才的比率是8∶1。从地域分布看,北京、上海、广州少数大城市吸引了在华长期工作的外国人才的80%以上,而在中西部广大地区长期工作的国外人才只占很少的数量。
  
(4)缺乏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型人才。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人员为例,2002年,电子制造业从业人数为322.8万人,其中雷达、电子测量仪器等高端技术部门人数都在5万以下,而人员大多集中在电子元器件、通信制造和广播电视、电子计算机这几个部门。电子元器件业有17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装配工人;通信制造、广播电视业、电子计算机业各为30多万人,其中多为工人及营销系统的人员,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高端人才缺乏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隐患。在高端信息人才中,中国信息产业尤其急需“软件系统分析员”和“高级软件设计师”等专家人才,以及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5)高级技工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目前,中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中国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只占23%,其中高级技工仅占5%,中级技工占35%,初级技工占60%,而发达国家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高达75%,其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初级技工仅占15%。
  
据测算,到“十五”计划末,中国技能劳动者需求总量将增长20%~25%,其中,高技能劳动者所占比例预计增长15%~20%。为了解决中国高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启动实施了“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目标是从2004~2006年的三年内,在制造业、服务业及有关行业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培训50万技师、高级技师和其他高等级职业资格人才。
  
2.企业人才缺口
  
目前,中国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低,仅占35%,而美国从事科研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有80.8%在企业,英国为61.4%。
  
(1)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调查显示,在过去的5年中,被调查的国企共引入各类科技人才7831人,而流出的各类科技人才达5521人,引入和流出的比例为1∶0.71。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国企人才流失现象更为严重,引入与流出的比例1∶0.89。零点调查公司、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企业危机管理现状》中指出,59.8%的国有企业中存在着人才危机,35.1%的国有企业认为人才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2)民营企业人才状况令人堪忧。人才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但目前民营企业的人才队伍规模偏小,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员工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1年4月的第六次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私营企业中大学学历的人数比例仅为14.16%。不仅如此,民营企业中还存在着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目前民营企业的员工流失率高达25%,且较大比例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特长。据调查,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次人才及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几十天,最长的也不超过5年。这些数字说明了民营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流动速度较快。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因为,人才的流失意味着技术的扩散,企业机密的外泄,竞争对手实力的加强,市场的缩减等,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3.教育人才缺口
  
(1)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人才不足。中国教育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的问题,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人才的地区分布也存在较大差距。2002年,城市的小学师生比为1∶19,而农村地区的小学师生比为1∶22。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该指标的数值更大,贵州省小学的师生比达到1∶27.22。
  
(2)高校教育人才补充速度缓慢。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学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基本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增长速度时缓时快。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专任教师的年增长速度尽管略低于在校生增长速度,但基本持平,因而,自1978~1991年的13年间,师生比仅从1∶4.15上升至1∶5.23。但是自90年代初起,专任教师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在校生的增长速度,例如,1992年,在校生的年增长速度为6.88%,而专任教师在该年反而下降了0.82%,两者的增长速度开始拉大。时至1999年,随着高校扩招的开始,高校在校生人数大幅上升,年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而同期的专任教师数量尽管也在大幅增长,但增长速度显著低于在校生的增长速度,导致师生比显著上升,2002年师生比达到1∶14.61。
  
研究生教育也出现了同样的态势,而且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增长速度低于在校生增长速度的现象更加严重。1991年,研究生与指导教师之比为1.85∶1,而2002年,该比值上升为4.34∶1,上升幅度达到134.67%。由此表明,高校教师的补充速度相对缓慢,教师总量严重不足。而且,在未来几年中,研究生招生规模仍将继续扩大,因此,研究生教育将对高等教育人才产生更加强劲的需求。
  
4.农村人才缺口
  
在中国农村近九亿人口中,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
  
同时,中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在2001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只占18.6%。2002年全国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385万人,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2.5%。由于缺乏劳动技能,农村劳动力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在9000多万跨地区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当然也就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中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农业科技人员只有67万人,仅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2%,高中级农业科技人员主要分布在省城办的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许多县没有高级农业科技人员。
  
由于劳动力的文化科学水平低,现有适合农村应用的科技成果有70%左右在农村推广不了,科学技术进步因素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只占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一般都在60%~80%。农业科技推广不力导致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增长缓慢,1997年,农民人均来自农业的纯收入为1268元,但在1998~2003年,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已连续6年低于这一水平。
  
5.少数民族人才缺口
  
中国少数民族人才数量只占全国人才总数的4.5%,大大低于少数民族人口与全国人口的比例。从地区之间的对比来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每万劳动者中拥有人才92人,仅略高于东部地区的1/10(东部人才总量2088万人,每万劳动者中拥有人才885人;中部人才总量1583万人,每万劳动者中拥有人才103人)。不仅总量偏低,少数民族人才的整体文化素质也不高。据统计,全国少数民族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为35.3%,低于全国人才总数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
  
6.其他部分专业人才的缺口
  
据一些调查研究表明,中国许多行业都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比如金融人才,从业人员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中国为2.7%,而美国为11%,日本为8.67%,德国为9.9%,英国为13.7%,法国为11%,加拿大为12.6%,韩国为8.5%。再比如wto专门人才和国际经贸法律人才,全国精读过全部wto文件及中国入世法律文件外语原文文本的人不足10人(因中文不是wto正式工作语言,中文译本不被wto所承认,只能作为参考)。在国内,通读wto全部法律文件、欧盟全部条约、北美自由贸易区条约和东盟条约体系的英文文本的人士几乎为零,摘要泛读过的人士不到100人。其他部门专业人才的缺口参见下表,因资料缺乏,部分行业的人才缺口数据为匡算得出,仅供参考。
  
从部门行业人才缺口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迫切需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也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立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来源:神州职场 作者:潘晨光

职场百味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职场百味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