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职业停滞现象的5方法
我们来看另一个案例。
何东6年时间从普通员工做到了vp,他所在企业是在互联网浪潮中,建立并蓬勃壮大,直至上市,成为了网络概念股的领头羊。6年前加入的时候,公司只有十几个人,他是it主管,尽管以前根本没学过任何计算机专业的功课,而他管理的那些机器却从来没有“罢过工”。
他的善于学习和积极心态给几个创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半年后,公司进驻上海,何东申请和一个创始人同行,短短两个月他建立了十几个人的销售队伍,转行做了销售部经理,专门负责公司广告业务经营,团队在他的带领下,业绩直线上升。
2年后,根据公司战略,何东在长三角五个城市建立了销售分公司,他也升任华东区销售总监,管理超过200人的销售、客户服务团队。他充分利用建立上海团队的经验,在其他城市复制已经成熟的管理、操作模式,并根据当地市场做出适时调整。连续两年,他领导的团队为公司贡献了超过60%的销售额。终于在第6年,何东坐到了vp的位置上。
何东职业发展的“踏板”有这些:选择有潜力的创新企业,与公司一同成长;在做it管理的时候,他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充分被上司所了解(一个人无论在什么职位,职业化水准的高低会时刻显示,没有几个老板是真“瞎子”);公司扩展,他选择到新地方,从头开始,学习、管理能力再次得到印证;后来组建长三角团队,复制过去的模式,用骄人业绩证明了能力;从经理、总监到vp,一直行走在职业发展的快车道上。
破解之跳招 找到跳板,宁抢三分,不停一秒。
三步并两步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机缘不到的时候,不妨学习“跳”几级台阶的动作。
1、下蹲。蹲下来一点是为了赢得起跳的动力,眼睛从盯着已看清楚的路上移开,视野开阔,搜索其他可用资源,年龄合适,重打锣鼓另开张可算是“蹲”之一种。转换职种也算。
2、握拳。多掌握几种能力是为握拳,虽然作用力没有直接用在小腿上,但仍然是起跳必须的动作。
3、突破目前的工作节奏,寻找变化。柯达总裁邓凯达曾经评述过自己眼中的“领导者四大素质”,其中两项都和“变化”有关:一是“推动变化的能力”,一是“适应变化的能力”。
上不封顶型停滞
找到想要的状态
选择“领跑”,其实是选择向自己挑战。1986年,徐岗离开老家,登上去北京上大学的火车,他瞒着父母,在大学申请表上全部填上了外地高校。1992年,拿着毕业证书,敲开了建设部的大门。三年后,顺着政府机构的台阶向上发展的想法被端茶倒水送文件磨光的时候,他执意离开建设部,下海去一家小公司打工,遭到家人强烈反对。1998年,徐岗已是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再往上就是首代了,公司会从香港派一个比他年轻五岁的美国名校mba来做首代,也不会再提升他。
尽管别人升到这个级别需要5年,他只用了两年半,但在这种跨国咨询公司,没有国外学历背景的他也已经升到了顶头,算是遇到了“玻璃天花板”。12年时间,徐岗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悟性,走了一条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路。国家机关、企业、咨询公司,已经是当时国人能看到的最有价值的发展途径了,对徐岗来说,很快走到了一个高峰。但是,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渴望找到自己想要、且能让自己用心长久的事来做。那究竟是什么?
1998年春节过后,差不多有半年时间,他处在极度困惑状态,职业发展陷入停滞状态。要是继续留在咨询公司,就必须出国深造,这是一条平坦而清晰的职业经理人之路。走这条路没有什么不妥,也许还更好,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可以成为高档会所的会员,体会所谓精英的生活。但徐岗还是感到不满足,未来看得太清楚,没有什么出乎意料的挑战,即使给自己压力,做成了专家,自己也不过是在“指点别人的江山”,这似乎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状态。可是,自己还能做什么呢?可能走的路都走完了。
这时,另一条路出现在他的视野里——创业。可是拥有的越多,放下就越难。尽管徐岗喜欢挑战,但这种可能丧失一切的前景,有点像赌博,这却不是徐岗的爱好。一切都看不清楚,决定不了。徐岗的生活难得的不用匆忙,工作根本不费什么力气,电话可以先录下来,等有情绪时再处理。可是这种“轻松”却让他更感到压抑,睡不着,又不想起。周末出门不知道去哪里,待在家里又好像哪里都坐不住。徐岗想尽各种办法试图获得一个清晰的判断选择。
■停滞症状:一直快速奔跑,能力还有富余,现在的路却走不下去了。上升空间没了,遭遇玻璃天花板;横向发展亦无新意,过去的成就如过眼云烟。四顾茫然,浑身力气没处使。此生还长,怎能“一事无成”?没劲、兴趣消失、无聊、着急、郁闷、危机感。
■多发期:35岁以后,事业有成者,不排除再小点年纪也事业有成的精英。
■解析: 这种类型的职业停滞是较高的人生期望所致。所谓高原期反映,够高够平,年薪足够,生存不是问题。得到越多,背负越重,想要重新上路,就要借力实现大突破。为什么是大突破?是因为这类人的“满足感”临界点过高,普通努力无法让他们获得快感。徐岗的案例就是典型,他已经算是一个善于“放弃”的人了,从离开建设部到咨询公司,他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
当他陷入停滞的时候,他甚至拿出做管理咨询的swart方法,分析选择的风险,找出目标所在。终于他有了最后决定——和志同者一起创业,自己给自己打下一份“江山”。即使对他而言,创业就意味着工作到深夜二点,第二天五点再去公司,他也能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目前他的事业越做越旺,拥有的财富已经位列全国前百名。
对徐岗这类事业有成者来说,过去的奋斗已经让他们拥有很多资源,若能如“撑杆跳高”一样助跑、撑竿、起跳,必能越过更高的横杆。重要提示,所谓有成者还包括那些做成过自己认可为成功的事情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徐岗是特例,比较典型而已。
破解之跃招 把握机会,撑竿一跃,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天
1、盘点资源(人、财、物)。无论新的选择是什么,都有必要看清“口袋”里都有些什么,几十年积累是新起点的量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实现质变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2、找准落点,风险评估。需要掌握足够信息,换位思考,理性分析。有些人会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结果失败可能会导致自己从停滞进入枯竭。
3、借力打力。mba、猎头、融资渠道……都是可以借力的环节。
4、机会、机会、还是机会。可能需要跃几次,达成人生目标。就像徐岗那样离开外交部、进咨询公司、创业,也是经过几次跃动才达到阶段满足。
此路不通型停滞
和自己开战
张慧大学专业是工业自动控制,这是中学时的理想——将来要做个工程师,他喜欢动手做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喜欢和不同的人交往。大学毕业他顺利进入一家外企,做的却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两年下来,张慧越来越不喜欢这个专业,实在讨厌这种面对着机器挖空心思的“创造”;也不喜欢程序员这种被人描述为“蓬头垢面、衣冠不整、言语不清”、“如果早晨碰到一个程序员,那肯定是一夜没睡,而不是早起”的生存状态。张慧的妈妈是个医生,从出生起,就为培养他过有规律的生活而不懈努力,张慧从小到大做任何事情都有时间表。可以说,自张慧工作以来,他一直和自己的习惯做着“殊死”搏斗,这也是因为家庭传统的影响——无论如何做好工作是本分。
最近一段时间,张慧总想逃避做事,主要是他发现自己脑子里空空如也,思绪飘忽,写出的东西回头看不知所云。面对电脑,常常发呆不知在想什么,难以进入工作状态。他非常害怕自己的这种状态被同事发现,还要“强颜欢笑”……回到家里却又总焦虑,觉得有很多工作都做不完,把所有要做的事理出来,做好计划,就扔到一边,和自己玩起了“拖延”战术。
但他除了忍受强烈的不安外,还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以后我做不动了怎么办?这行后浪推前浪的速度实在太快。他想彻底改变。
■停滞症状:做事极不开心,沮丧,担心未来,内心极度冲突。厌倦、抱怨、走投无路、绝望。
■多发期:任何时间段都可能出现,关键在于当事人有多大的悟性发现自己入错了行,或听到需要改变的内心声音。
■诊断: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承认:人生最基本的成功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有人付钱给我们。有时候,就是要否定前面走过的路,重新开始,还要从走过的路、积累的能力中找到与内心声音合拍的东西。
张慧是幸运的,他在感受到心理方面的困扰时,就开始了积极行动。分析看,起初他确实是入错了行,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适合做什么。他努力了解自己,发现问题所在,“果断”改换门庭。既然自己喜欢与人打交道,不如去做hr.张慧决定跳槽,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做了hr部门的员工关系助理,可是很快他发现做hr与想像的大不同,整天淹没在琐碎的事务中,基本上不能掌握工作主动,百年老店的企业文化非常强势,自己又是只能适应。张慧想“难道hr的选择错了”?越想越害怕。
这时,一个新的机会“拯救”了他:参加了一次同行研讨会,和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经理相谈甚欢,他决定再次跳槽。这次很庆幸,张慧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公司的重要服务手段之一是面对企业客户做asp服务,他得以在更多业务面施展自己所能,与更多不同的人打交道……应该说张慧最终找到了个性与工作的最佳契合点,这个“最佳”是动态的,还需要不断调整。
这里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发现问题的症结点,“入错行”是导致一些职业停滞的最大障碍,不可能用前面的招数去解决问题,只能绕过去,通过彻底转型来达成目标。
破解之绕招 此路不通,另寻他途
1、想好要干什么,可以找专业人士帮助分析一下性格、个性特质等,做参考以准确定位。专业人士包括职业顾问、心理咨询师、企业资深人力资源工作者等,记住是参考,不是轻信,主意要自己拿。
2、多花点时间重新定位好要做的事,和目前个人积累的东西做个清点、匹配,确定自己的最强项在哪里,充分了解自身的职业气质和职业能力,权衡以前的工作经验所积累下来的职业含金量同未来从事新岗位预期收益的大小。试试看在纸上列表比较,在一段时间里,什么时候想到某点,就赶快写上去,写在纸上可以避免漏掉什么。
3、拾遗补缺。怎么“补”、“补”什么需要做点性价比方面的分析,脱离实际状况的计划属于空想。
4、行动并坚持。如果把转换本身当目的,基本上会陷入职业停滞的常态,很危险了。
结语:
研究发现“自认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降低,无法适应知识更新,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消极怠工、缺勤,离职倾向加剧……是职业停滞的现象”,对经理人来说,你的职业素养、经验通常都不会允许自己糟糕的状况继续发展下去。而所谓阶段性停滞,都会是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问题,不会同时出现五种典型停滞。当认为自己身上出现了多种状况的时候,往往需要认真分析,找出真正的问题,不要被模糊不清的现象迷惑,实在分辨不出,应该找专业人士帮助。
很多时候,人的心态是很重要,当你无法掌控公司做事的方法,对于别人如何做你也无能为力的时候,和自己竞争却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
何东6年时间从普通员工做到了vp,他所在企业是在互联网浪潮中,建立并蓬勃壮大,直至上市,成为了网络概念股的领头羊。6年前加入的时候,公司只有十几个人,他是it主管,尽管以前根本没学过任何计算机专业的功课,而他管理的那些机器却从来没有“罢过工”。
他的善于学习和积极心态给几个创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半年后,公司进驻上海,何东申请和一个创始人同行,短短两个月他建立了十几个人的销售队伍,转行做了销售部经理,专门负责公司广告业务经营,团队在他的带领下,业绩直线上升。
2年后,根据公司战略,何东在长三角五个城市建立了销售分公司,他也升任华东区销售总监,管理超过200人的销售、客户服务团队。他充分利用建立上海团队的经验,在其他城市复制已经成熟的管理、操作模式,并根据当地市场做出适时调整。连续两年,他领导的团队为公司贡献了超过60%的销售额。终于在第6年,何东坐到了vp的位置上。
何东职业发展的“踏板”有这些:选择有潜力的创新企业,与公司一同成长;在做it管理的时候,他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充分被上司所了解(一个人无论在什么职位,职业化水准的高低会时刻显示,没有几个老板是真“瞎子”);公司扩展,他选择到新地方,从头开始,学习、管理能力再次得到印证;后来组建长三角团队,复制过去的模式,用骄人业绩证明了能力;从经理、总监到vp,一直行走在职业发展的快车道上。
破解之跳招 找到跳板,宁抢三分,不停一秒。
三步并两步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机缘不到的时候,不妨学习“跳”几级台阶的动作。
1、下蹲。蹲下来一点是为了赢得起跳的动力,眼睛从盯着已看清楚的路上移开,视野开阔,搜索其他可用资源,年龄合适,重打锣鼓另开张可算是“蹲”之一种。转换职种也算。
2、握拳。多掌握几种能力是为握拳,虽然作用力没有直接用在小腿上,但仍然是起跳必须的动作。
3、突破目前的工作节奏,寻找变化。柯达总裁邓凯达曾经评述过自己眼中的“领导者四大素质”,其中两项都和“变化”有关:一是“推动变化的能力”,一是“适应变化的能力”。
上不封顶型停滞
找到想要的状态
选择“领跑”,其实是选择向自己挑战。1986年,徐岗离开老家,登上去北京上大学的火车,他瞒着父母,在大学申请表上全部填上了外地高校。1992年,拿着毕业证书,敲开了建设部的大门。三年后,顺着政府机构的台阶向上发展的想法被端茶倒水送文件磨光的时候,他执意离开建设部,下海去一家小公司打工,遭到家人强烈反对。1998年,徐岗已是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再往上就是首代了,公司会从香港派一个比他年轻五岁的美国名校mba来做首代,也不会再提升他。
尽管别人升到这个级别需要5年,他只用了两年半,但在这种跨国咨询公司,没有国外学历背景的他也已经升到了顶头,算是遇到了“玻璃天花板”。12年时间,徐岗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悟性,走了一条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路。国家机关、企业、咨询公司,已经是当时国人能看到的最有价值的发展途径了,对徐岗来说,很快走到了一个高峰。但是,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渴望找到自己想要、且能让自己用心长久的事来做。那究竟是什么?
1998年春节过后,差不多有半年时间,他处在极度困惑状态,职业发展陷入停滞状态。要是继续留在咨询公司,就必须出国深造,这是一条平坦而清晰的职业经理人之路。走这条路没有什么不妥,也许还更好,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可以成为高档会所的会员,体会所谓精英的生活。但徐岗还是感到不满足,未来看得太清楚,没有什么出乎意料的挑战,即使给自己压力,做成了专家,自己也不过是在“指点别人的江山”,这似乎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状态。可是,自己还能做什么呢?可能走的路都走完了。
这时,另一条路出现在他的视野里——创业。可是拥有的越多,放下就越难。尽管徐岗喜欢挑战,但这种可能丧失一切的前景,有点像赌博,这却不是徐岗的爱好。一切都看不清楚,决定不了。徐岗的生活难得的不用匆忙,工作根本不费什么力气,电话可以先录下来,等有情绪时再处理。可是这种“轻松”却让他更感到压抑,睡不着,又不想起。周末出门不知道去哪里,待在家里又好像哪里都坐不住。徐岗想尽各种办法试图获得一个清晰的判断选择。
■停滞症状:一直快速奔跑,能力还有富余,现在的路却走不下去了。上升空间没了,遭遇玻璃天花板;横向发展亦无新意,过去的成就如过眼云烟。四顾茫然,浑身力气没处使。此生还长,怎能“一事无成”?没劲、兴趣消失、无聊、着急、郁闷、危机感。
■多发期:35岁以后,事业有成者,不排除再小点年纪也事业有成的精英。
■解析: 这种类型的职业停滞是较高的人生期望所致。所谓高原期反映,够高够平,年薪足够,生存不是问题。得到越多,背负越重,想要重新上路,就要借力实现大突破。为什么是大突破?是因为这类人的“满足感”临界点过高,普通努力无法让他们获得快感。徐岗的案例就是典型,他已经算是一个善于“放弃”的人了,从离开建设部到咨询公司,他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
当他陷入停滞的时候,他甚至拿出做管理咨询的swart方法,分析选择的风险,找出目标所在。终于他有了最后决定——和志同者一起创业,自己给自己打下一份“江山”。即使对他而言,创业就意味着工作到深夜二点,第二天五点再去公司,他也能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目前他的事业越做越旺,拥有的财富已经位列全国前百名。
对徐岗这类事业有成者来说,过去的奋斗已经让他们拥有很多资源,若能如“撑杆跳高”一样助跑、撑竿、起跳,必能越过更高的横杆。重要提示,所谓有成者还包括那些做成过自己认可为成功的事情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徐岗是特例,比较典型而已。
破解之跃招 把握机会,撑竿一跃,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天
1、盘点资源(人、财、物)。无论新的选择是什么,都有必要看清“口袋”里都有些什么,几十年积累是新起点的量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实现质变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2、找准落点,风险评估。需要掌握足够信息,换位思考,理性分析。有些人会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结果失败可能会导致自己从停滞进入枯竭。
3、借力打力。mba、猎头、融资渠道……都是可以借力的环节。
4、机会、机会、还是机会。可能需要跃几次,达成人生目标。就像徐岗那样离开外交部、进咨询公司、创业,也是经过几次跃动才达到阶段满足。
此路不通型停滞
和自己开战
张慧大学专业是工业自动控制,这是中学时的理想——将来要做个工程师,他喜欢动手做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喜欢和不同的人交往。大学毕业他顺利进入一家外企,做的却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两年下来,张慧越来越不喜欢这个专业,实在讨厌这种面对着机器挖空心思的“创造”;也不喜欢程序员这种被人描述为“蓬头垢面、衣冠不整、言语不清”、“如果早晨碰到一个程序员,那肯定是一夜没睡,而不是早起”的生存状态。张慧的妈妈是个医生,从出生起,就为培养他过有规律的生活而不懈努力,张慧从小到大做任何事情都有时间表。可以说,自张慧工作以来,他一直和自己的习惯做着“殊死”搏斗,这也是因为家庭传统的影响——无论如何做好工作是本分。
最近一段时间,张慧总想逃避做事,主要是他发现自己脑子里空空如也,思绪飘忽,写出的东西回头看不知所云。面对电脑,常常发呆不知在想什么,难以进入工作状态。他非常害怕自己的这种状态被同事发现,还要“强颜欢笑”……回到家里却又总焦虑,觉得有很多工作都做不完,把所有要做的事理出来,做好计划,就扔到一边,和自己玩起了“拖延”战术。
但他除了忍受强烈的不安外,还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以后我做不动了怎么办?这行后浪推前浪的速度实在太快。他想彻底改变。
■停滞症状:做事极不开心,沮丧,担心未来,内心极度冲突。厌倦、抱怨、走投无路、绝望。
■多发期:任何时间段都可能出现,关键在于当事人有多大的悟性发现自己入错了行,或听到需要改变的内心声音。
■诊断: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承认:人生最基本的成功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有人付钱给我们。有时候,就是要否定前面走过的路,重新开始,还要从走过的路、积累的能力中找到与内心声音合拍的东西。
张慧是幸运的,他在感受到心理方面的困扰时,就开始了积极行动。分析看,起初他确实是入错了行,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适合做什么。他努力了解自己,发现问题所在,“果断”改换门庭。既然自己喜欢与人打交道,不如去做hr.张慧决定跳槽,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做了hr部门的员工关系助理,可是很快他发现做hr与想像的大不同,整天淹没在琐碎的事务中,基本上不能掌握工作主动,百年老店的企业文化非常强势,自己又是只能适应。张慧想“难道hr的选择错了”?越想越害怕。
这时,一个新的机会“拯救”了他:参加了一次同行研讨会,和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经理相谈甚欢,他决定再次跳槽。这次很庆幸,张慧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公司的重要服务手段之一是面对企业客户做asp服务,他得以在更多业务面施展自己所能,与更多不同的人打交道……应该说张慧最终找到了个性与工作的最佳契合点,这个“最佳”是动态的,还需要不断调整。
这里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发现问题的症结点,“入错行”是导致一些职业停滞的最大障碍,不可能用前面的招数去解决问题,只能绕过去,通过彻底转型来达成目标。
破解之绕招 此路不通,另寻他途
1、想好要干什么,可以找专业人士帮助分析一下性格、个性特质等,做参考以准确定位。专业人士包括职业顾问、心理咨询师、企业资深人力资源工作者等,记住是参考,不是轻信,主意要自己拿。
2、多花点时间重新定位好要做的事,和目前个人积累的东西做个清点、匹配,确定自己的最强项在哪里,充分了解自身的职业气质和职业能力,权衡以前的工作经验所积累下来的职业含金量同未来从事新岗位预期收益的大小。试试看在纸上列表比较,在一段时间里,什么时候想到某点,就赶快写上去,写在纸上可以避免漏掉什么。
3、拾遗补缺。怎么“补”、“补”什么需要做点性价比方面的分析,脱离实际状况的计划属于空想。
4、行动并坚持。如果把转换本身当目的,基本上会陷入职业停滞的常态,很危险了。
结语:
研究发现“自认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降低,无法适应知识更新,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消极怠工、缺勤,离职倾向加剧……是职业停滞的现象”,对经理人来说,你的职业素养、经验通常都不会允许自己糟糕的状况继续发展下去。而所谓阶段性停滞,都会是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问题,不会同时出现五种典型停滞。当认为自己身上出现了多种状况的时候,往往需要认真分析,找出真正的问题,不要被模糊不清的现象迷惑,实在分辨不出,应该找专业人士帮助。
很多时候,人的心态是很重要,当你无法掌控公司做事的方法,对于别人如何做你也无能为力的时候,和自己竞争却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