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健康与组织健康:萝卜与坑的关系
健康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在组织内的个体,其健康问题更多与人力资源以及劳动生产率链接在一起。
“27岁的IBM女员工宁倩黄金周探险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因体力不支,对沙漠缺乏了解,不幸遇难身亡……”
面对如花样的年轻生命的猝然消逝,我们总免不了一番黯然、唏嘘,免不了为遇难者家属——尤其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而揪心……我们都会为一个人的逝去而感慨万千,可谁来点破下一层窗户纸呢?遇难者工作的单位又何尝不是面临人和财的双重损失。对一个组织而言,健康早已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管理话题。
如果说因旅游出行的安全事故引起的猝死属于突发性事件,不具有普遍性,那因健康因素引起的员工猝死现象,企业又如何应对呢?
今年2月25日,东软集团张东在周末加班时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当日,东软按照集团内部标准应急程序处理了张东的身后事宜,应该说妥善安抚好了家属。然而,对于企业来说,张东走后必然有一段时间与他有关系的一切工作将受到影响,甚至无法正常开展。张东周末加班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或者说加快工作进度,然而,带来的却是工作停滞,出现断层,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是沉痛的教训。
“一个萝卜好几个坑”
“一放七天长假,我就提心吊胆,总担心出点什么事,只有在长假后第一天上班,看到大家都有胳膊有腿,健健康康的出现在工作岗位上,我才放下心来。现在可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呀……”一位企业老总过完“五一”黄金周发出这样的感慨。的确,目前各行各业高度竞争,企业往往都是高负荷运转,在追求“高效低成本”的指导思想下,“一人多岗,一岗多职”成为一种普遍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方式。透支明天的工作方式成为普遍现象,各种调查都在说“过劳死”、“亚健康”、“压力”,今天“XXX总”猝死,明天“XX行业80%员工”患上这病那病等信息屡见报端,恨不得所有的人都加班,大部分人都病病歪歪。健康这个基本条件竟然成为企业和个人发展的最轻易的赌注和最没有成本的代价,想都没有多想地把它轻易给抛了出去!
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宁倩在出行前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运动医学专家对宁倩的身体检查指标进行过专业的分析;如果张东个人的健康档案做到定期的跟踪与分析,心脏问题得到健康专业人的监测,张东的工作方式得到健康专家的指导……是否还会发生这种突发事件?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说,员工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更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支柱。然而,如何留住人,用好人,如何使企业的“资产”不断保持良好的创造力,这不是靠喊两句“以人为本”的口号就能实现的。
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选-用-育-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实现的应该是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良性循环——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这是一个企业应对竞争的源动力。
在企业中,如果一味追求效益、提高工作效率、严格绩效考核,而忽略个人健康的意义,那么“选-用-育-留”这个链条必然面临断裂,“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的梦想一定只能是梦想。
在“残酷”的优胜劣汰面前,企业真的没有多余的精力考虑为员工的健康提供保障吗?企业真能从容应对“选-用-育-留”,建设一支没有生命体征的“高效团队”而“赢得”一次又一次的竞争胜利吗?事实上,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保证自己的企业是一个“具有独立直立行走,四肢健全的企业人”只是一个基本的必要条件。
我们必须认清企业健康管理与“选-用-育-留”的关系,企业健康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工作工具,直接服务于“选-用-育-留”的每一个环节。与薪资福利结构、绩效考核等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何为“企业健康管理”,关心员工身体健康就能称之为企业健康管理吗?安排企业各层参加健康体检就能保证“企业人”不遭受“物理损害”,实现企业健康管理吗?健康体检能成为福利中的一项,起到激励的作用吗(至少有些企业高管们这么认为)?
体检,不是员工福利
一个灿烂午后,笔者拔通了一位企业董事长朋友的电话。也许是职业病,不知不觉地就聊起“生命的脆弱”,聊起“过劳死”等各种健康问题。当我提出“企业健康管理”这个概念的时候,我的董事长朋友第一反应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福利,或者说关注企业员工的健康,也是一门领导艺术。聊到“如何看待企业高管们的健康问题和企业关系的问题”时,这位朋友坦言说还真的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认为这一定是件好事情,并很快做出决定:“对,我马上就让人安排给我的副总们每人每年都做一次的体检作为福利,唔……,这种方式不错……”。
挂上电话,我想起了另一个律师朋友的体检经历:这位朋友每年都在京城某著名体检中心参加体检,坚持了三年,对健康比较重视,热爱生活。今年3月份,在一次偶然中发现自己尿液成份中泡沫增多,于是他到协和医院就诊,结果被确诊为“糖尿病”。当时,朋友很愕然,告诉大夫:“我每年都做体检,而且年前刚检完,怎么这就出来个糖尿病呢?”大夫很平静地告诉他:“把你体检结果都拿来,我看一下!”大夫一看,原来三年前我这个律师朋友的血糖就到了临界值,而且三年来是逐年增高,直到血糖昂首挺胸、肆无忌惮地突破临界值!
“法律法规我懂,可我哪懂医学呀,没人告诉我呀,我得起诉他们,这是什么体检中心!”
愤怒、委屈……聪明的律师朋友没想到每年例行体检,到后来还落下个糖尿病。精明的大律师还是被一查了之的体检方式算计了!这种体检,查比不查还害人。
说到底,还是当下人们对健康体检这一概念不甚明了。那究竟何为健康体检呢?
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影像、检验、听诊等多种医学技术及医疗设备对人体八大系统的各项功能指标进行检查,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一种检查手段可为一个学科,如影像学、检验学等等;自然,医学的检查结果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自然也就如同于天书了。
负责的健康体检应该通过对被检人的工作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进行调查了解(多以健康问卷的方式),结合医学上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对,最后由专业人士作出通俗的解释及及时的医学答疑,这样整个环节缺一不可的健康体检才避免“一查了之”。
而如果要通过健康管理,实现个人健康的良性循环,那么动态健康档案的建立、必须的健康跟踪及实时的健康咨询是相辅相成,必不可少。同样,根据类似工作群体进行健康档案分析、分类,并进行合理的工作方式的选择、工作方式建议及健康提醒等方式,缓解公司员工亚健康状态,是企业健康管理的基本流程,企业健康管理对于降低企业员工猝死率、降低“企业人”“物理损伤”风险、保障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有实际意义的。
从个人健康到组织健康
据媒体消息了解,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员工健康问题,特设了健康辅导人员为员工提供服务,如百度的首位健康辅导师日前已经上岗,但员工往往会有隐私方面的顾虑。由第三方EAP(员工帮助计划)机构来担任这一工作,既专业又能最大限度地打消员工不必要的顾虑。除了一些跨国企业在华机构之外,不少大型国内企业,如联想,也已经在几年前引进了EAP计划。而刚刚发生张东猝死事件的东软集团,也表示将适时引进该计划。
虽然说,EAP为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缓解企业员工因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亚健康状态寻找到一条解决路径,但它仍然只是企业健康管理的一个方面!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在美国,Morgan Stanley是这样为员工搭建服务健康平台的:通过和健康保险公司合作,为员工提供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服务;通过和专业健康医疗机构(Mayo Clinic)合作,利用Mayo Clinic的医疗背景、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员工提供24/7(一个星期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的专业咨询服务,帮助员工分析和解决包含健康在内的各种各样的个人问题,如:压力,婚姻与家庭困难,童年和青年问题。主要通过专业的个人咨询师根据员工健康情况进行专业健康分析,并且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类及健康跟踪服务;公司人力资源根据Mayo Clinic提供的员工健康资料,建立员工个人健康档案,为员工假期安排、福利、绩效管理、职位提升等提供参考。
在国外,企业健康管理的概念相对成熟,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受到了应有的重视,美国纽约大学的Baruch Lev教授是研究企业“无形资产”的国际权威,在对标准普尔500强(S&P 500)企业的研究表明,在过去20多年中,平均一个企业的“有形资产”已从70%左右降到了15%左右,取而代之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以“无形资产”为企业核心价值是一个现代企业的标志。造就企业“无形资产”的最重要部分是“创造力”。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二十一世纪,人才最贵。人才是企业最重要“无形资产”。当企业面对“如何保护精英人才,降低人力损失风险”、“企业高管层普遍亚健康状态”、“刚提拔的公司副总不到三个月就住院了”等问题的时候,谁还能说健康只是简单的个人问题呢?
因而,整合中国本土资源,结合国情及本土企业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的一些成熟理念及操作模式,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实操性强的中国企业健康管理流程及服务内容为中国本土企业服务,是当务之急。
什么叫EAP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员工帮助计划,作为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咨询,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个人绩效和组织整体效能。发达国家多年实践证明,EAP(员工帮助计划)是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