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和学历究竟值多少钱?
据报道,广州有企业近日以试用期500元的月薪招聘本科生,大学毕业生起薪水平再度创下新低;而且,在“珠三角”各地人才市场举行的招聘会上,企业给大学生开出700~800元左右的月薪“早已屡见不鲜了”。
有人惊呼,“随着部分人才相对过剩和职位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的“低工资时代”已经来临。
500元在广州能做什么?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其实,广东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574元,500元月薪已经违法。违反广东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的事,我们不必多议,有关部门应当依法查处。
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上,为大学毕业生开出的那些低薪,如果是一个自由经济市嘲自然”形成的人才定价,我们其实也无话可说。但,中国大学生过剩了吗?这个问题在几年前就有人提出过,得到的答案是不,不可能过剩。
中国经济连年高速增长,中国的大学生远未过剩,然而中国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身价却连年贬值,在经济发达的广东,起薪甚至不到最低工资标准。这太奇怪了。
首先应该反思的恐怕是大学毕业生自己。处中国之大,然而许多大学生眼中的就业钟情地,却只有少数几个大城市,直辖市之下是省会城市,大城市之下才是中等城市,而众多的蓬勃发展且渴求人才的中小城市与乡镇只能排在选择序列的最末,甚至在选择名单之外。
在某种程度上,大学毕业生身价贬值正是迷恋大城市的惯性造成的。大城市虽大,劳动力市场亦有限,都挤在这里自然造成相对过剩,招工企业也乐得压价。
留在大城市里便一定会有出息?去中小城市工作便没劲吗?人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我不相信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日前,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又为大学生选择基层增加了新的砝码。
该反思的还包括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他们的自我教育。广东省一份《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报告》显示,近4成单位对近3~5年来所招应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不满意;并且,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突出矛盾。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缺乏的素质是实干精神、专业水平、人际沟通,而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所得出的结果却是:英语、计算机和专业水平的缺乏。
年轻和学历既是优势,也是一种劣势。在对待大学毕业生上,我们的某些企业是不是也太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了呢?
放眼世界,我们可以发现,有远大发展规划和创新激情的企业从来不会小瞧年轻人,成功的企业家也从来不会在人才的薪水方面表现出吝啬,对真正人才的投入必定物有所值。因为不注重员工福利待遇,广东的许多企业已经遭遇民工荒;将来,大学毕业生会不会用脚投票,让一些企业面临别的什么“荒”呢?
大学生朋友,自己要争气,要把自己锻造成为“真金”,这是所有一切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