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有陷阱请多个心眼
“39万资金炒股,3年时间内会炒到1万多”,账户上的股票被券商经纪人每天买进卖出,市值损失十几万;到银行搞外汇理财,银行说的收益率,其实根本达不到;投资万能险,资金不仅没增值,反而损失了不少……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财“陷阱”,有些是出于恶意,有些则是金融机构在推介时涉嫌虚假陈述,但对老百姓来说都很不容易识别。
现在老百姓手上的闲钱越来越多了,很想能保值增值,但在理财的过程中碰到的陷阱也不少,有时甚至让一些投资者血本无归。那么,该如何识别和避免这些理财陷阱呢?理财专家认为,关键还是自己要多些知识,多个心眼。
【陷阱一】经纪人疯狂榨取佣金
案例:账户被操作 损失十几万
2005年,王老伯与所在营业部的经纪人小陈相处不错,一次偶然机会,王老伯的交易密码被小陈看到,巧合的是,直到年底,王老伯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到营业部,等他回来之后才发现,自己股票账户被人频繁操作,几乎是头天买进,次日卖出,损失了十几万元。最后,王老伯找到营业部,营业部负责人却以该经纪人已经离开为由,拒绝赔偿。
现象:客户受损 经纪人却获返佣
前几年开始证券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新进入福州市场的券商,纷纷以经纪人来招徕客户,目前这一现象又在期货业内重演。
很多券商营业部并不与经纪人签订劳动合同,经纪人也基本没有底薪等,主要收入来源是靠券商返还的佣金。在无序发展的情况下,一些经纪人就打起了歪主意,如向没经验的客户频频推荐股票,鼓励其短线操作,最终客户受损,但经纪人却获得大笔的返佣。
因此,对于经纪人制度,券商也认为是双刃剑,创立初期可以带来一定的客户资源,但经纪人的短期行为,往往导致竭泽而渔。福州很多比较老的营业部往往不敢开展经纪人制度,原因就是经纪人的素质成问题。而一些投资者以为资金账户在自己手上,钱别人取不走,就大胆将股票账户密码告诉他人,因此给经纪人等带来可乘之机。
破解:优选机构 自己操作
福州一家券商负责人认为,目前创新类和规范类券商评选已经出炉,投资者在选择时可以优先选择这些机构;其次,在选择中介机构时不要只看佣金率多少,还要看所提供的服务;最后,如果营业部有配备经纪人的话,不要将股票账户和资金账户交给经纪人,经纪人有建议权,但最终操作还要自己来。
【陷阱二】买保险不赚反亏
案例:买万能险 2万只剩1.7万
去年3月,苏女士投资2万元购买了一份万能寿险,据介绍,该产品的年收益率能够达到3.3%。不料,一年下来,账面资金只剩下1.7万余元。
现象:万能险收益被夸大
民生人寿一位知情者认为,目前,很多寿险公司都开发了万能险这类产品,但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却往往有意无意地把客户往误解的路上引。
万能险存在两大误区,首先,万能险有两大账户:一个是投资账户,另一个是风险保障账户。而万能险的最低保证结算利率仅仅针对投资账户中的资金收益。由于业务员的“误导”,不少投保人将已缴纳的全部保费作为基础,以承诺的年收益率来套算最终收益,最终导致实际收益率大大低于其预期。
其次,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在扣除风险保障账户的费用后,仍然不能完全进入投资账户,而是还要扣除一笔“初始费用”。
其实投资万能险要等到十年之后,保单价值才基本与投保人投入资金相当,也就是说,万能险是投越久越合算。
破解:承诺写上保险单
在购买万能险时,一定要看清保险条款,不要盲目依赖销售人员的解释和产品说明书之外的其他宣传材料。不妨将保险代理人的各项承诺以附加条款的形式写上保险单。另外,投资保险与投资其他金融产品不一样,保险更多的是考虑保障功能,加上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因此投资者在收益的预期上要适当降低。
【陷阱三】外汇理财不如储蓄
案例:挂钩理财 收益急降
2004年,林先生买了一外汇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3年,并且与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挂钩。但是买入后,由于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上升,与之挂钩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急降,相反国内美元存款利率却逐步上升,林先生的外汇理财收益还不如储蓄,而且不能提前终止合同。
现象:资金如何运作 银行一头雾水
从前年开始,银行外汇理财产品日渐升温,一些产品跨市场操作,比如和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挂钩,或者和黄金、原油等商品价格挂钩。银行预先设定一个价格波动区间,当实际价格落在这个区间内投资者可获得收益,如果超过这一区间,外汇理财收益有可能为零。但是我省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说,究竟资金如何运作,银行也是一头雾水,因此在向客户介绍的时候,往往只能介绍累计收益等“诱人”指标。
还有就是,很多外汇理财只有银行拥有提前终止权,而客户要提前终止的话,都要支出一笔违约金,对于急需资金的客户来说,如果要提前终止,往往损失较大。
破解:风险揭示书 一定要看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购买外汇理财产品前,最好仔细阅读产品合约及风险揭示书,如投资方向是否高风险、产品是否保本、在什么条件下保本等;此外还要注意条款中隐藏的风险,如终止权、赎回条件和费用等。尤需注意的是,外汇理财产品的提前赎回费较高,近期如需使用外币,最好选择期限合适的产品。对于一些挂钩产品,投资者在投资之前要有自己的判断。
来源: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