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商人“变身”网络大亨的背后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才“触网”的蔡文胜,足以令所有人诧异。这个花了两年时间才学会打字的福建商人,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完成了从传统商人到新兴行业领跑者的角色转换。并且,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将传统商业思维应用于互联网,让一直由IT精英们掌控的网络世界变得更加“草根”和简便。
按蔡文胜的话说,传统型企业全部“杀入”互联网,才是互联网真正的第三季腾飞。而他,只是稍稍领先了一些。
没读完高中与偶然“触网”事件
蔡文胜是一位没在学校念过多少书,却喜欢读书的普通人。成功之后,回首往事,他感慨:虽然知识不一定要从学校获得,但没有知识是不行的。
蔡文胜原籍福建泉州石狮。了解石狮的人都知道,石狮是福建著名的服装生产及批发集散地,当地人的经商意识非常浓厚,不少孩子在高中毕业之后都开始学做生意不再读书,而蔡文胜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1985年,正在读高一的蔡文胜退了学,开始跟着家里人做服装等传统的商品贸易,一做就是8年。可以说,这8年培养了他商业的思维和商人所需要具备的职业敏感,并且年少时的经历与磨练对于后来的向互联网转型,也有很大的帮助。
1993年,年轻的蔡文胜厌倦了周而复始的工作与生活,他觉得如果维持现状,他的发展空间会非常有限,他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由于家族的海外关系,蔡文胜在这一年出国了。在接下来的近6年中,他游历了东南亚各国,同时,继续经营着家族中的传统贸易。
偶然“触网”事件发生在1999年。
那年年底,蔡文胜准备回国看望在福建的父母,途经香港时在那里停留了一段时间。此时的香港,正在为李嘉诚旗下的互联网概念股上市而全民疯狂。于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互联网的蔡文胜,被这一新兴概念吸引,也加入了炒网络股的大军,网络股很快帮他赚了不少钱。商人固有的直觉告诉蔡文胜,既然炒网络股这么容易赚钱,如果自己做互联网企业,应该可以赚更多的钱。但当时这还只是一个朦胧的想法。
回到福建后,为了及时了解港股的走势,他花了1万多元买了一台当时配置很高的电脑,并找来朋友教他如何利用互联网看股票。渐渐地,他发现互联网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内容,甚至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前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他渐渐地迷上了互联网。
一本启蒙教材与几千万风险投资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雅虎·创世纪》,到现在我还留着。”蔡文胜对记者说。的确,小小的一本《雅虎·创世纪》,在当时成了众多网站创业者的“创业圣经”,而这本书也成了蔡文胜创建265的启蒙教材。
蔡文胜坦言:“并非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传奇,我其实不算‘白手起家’,我之前做传统生意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准确地讲,应该是从传统向互联网的转型。”265的创意,萌生于蔡文胜“触网”之后的最大阻碍——打字。他说:“我创办265的目的,就是要让不了解互联网的人学会上网,让不会打字的人也能够上网,让人们的互联网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成就了他今天的财富,也成就了众多网民。
2003年5月1日,是265网站正式开通的日子。出人意料的是,这个“上网导航”网站在推出的当天,点击量就达到了5万人次。更让他想不到的是,短短两年时间,今天的访问量已经达到500万次/天,覆盖用户已达1500-2000万人。
急速上升的访问量,让265成立仅1年,就排上了全球点击率排行网站Alexa的前100名。265的成绩很快吸引到了国际著名风险投资机构IDG的注意。IDG的一位投资经理找到了正在北京开会的蔡文胜,双方简单交谈之后,第二天,他为蔡引见了IDG的合伙人,这位合伙人在没看财务报表,不要商业计划书的情况下,仅经过两小时的交谈,就决定为265投资几千万人民币。
“IDG给我投资打破了两项惯例。”至今谈起获得IDG的投资,蔡文胜言语中还透露着些许骄傲,“我是他们投过的所有创业者中学历最低的,另外,我是惟一一个没有提交过商业计划书的人。”能遇到IDG蔡文胜很幸运,但是他也坦言,IDG的投资风格非常不拘小节,因此他的这种获得风险投资的经历并不适合所有的创业者。
回顾265的成长,蔡文胜说,尽管传统贸易与互联网看上去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个行业,但是他的传统贸易经验对于265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他说传统的思维模式可以让网络更符合实际需要,更贴近普通人群。
记者手记
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当记者从长安街北边的红色城门进入南池子时,喧嚣与嘈杂的人群仿佛一下子都被魔法隐藏在了古色古香中。
蔡文胜的办公室位于一个二层小楼上。原本不大的房间被分成了两部分,一张办公桌加两把椅子是工作区,房间的另外二分之一则被两把藤椅和一套精致的茶具占据着。在他看来,喝茶和工作似乎是同样重要的事情。而有幸踏进这间小屋的我,也有机会品尝到上等的福建铁观音,在别样的幽雅中,倾听蔡文胜“触网”的过去和未来。
毫无疑问,能够获得IDG几千万投资,蔡文胜是幸运的。然而他却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幸运冲昏头脑。所以,他选择暂时告别远在厦门的太太和孩子,只身在这个陌生却又正在熟悉的城市中,继续追寻他关于互联网的梦想。
小蔡支招:网络创业需注意三大问题
蔡文胜是从传统生意转型到互联网的,因此比起众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说,他创建265的过程也许不具有可复制性,但互联网就是要更多的人参与才能迅速繁荣。
“一个网站从一无所有做到几万至十几万的访问量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做得更大,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蔡文胜说。他提醒准备创业的人们:网站创业需要特别关注三大问题。
问题一:同行间竞争不可避免
由于网络的可复制性极强,因此这个问题恐怕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创业者一定要注意防范由此带来的风险。
问题二:恪守行业规范,关注政策变化
目前,国家对于户联网的管制相对较为严格,当网站做大之后,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互联网相关法律及规定也正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创业者要及时关注政策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如最近出台的网络实名制等。
问题三:管理经验对公司发展很重要
当网站逐步扩张成为一家公司的时候,创业者除了要考虑网站的未来发展,还要学会管理公司。蔡文胜认为,管理经验需要在摸索中逐渐形成,而经常与同行进行交流也是一种快速提高的方法。不过他本人主张网络公司应采取一种宽松的管理方式,“有自由,才能有好的创意。”
爱国情结与回报丰厚的域名生意
很多人早年认识蔡文胜并不是通过265网站,而是他与联想之间的域名之战。业内人士熟悉他,也是因为他手中握有上千个域名。
2000年,刚学会上网的蔡文胜看到一个消息:一个域名卖了750万美元。他第一个反应是这样的生意太赚钱了,而随着对域名的逐渐了解,他发现,很多本应属于中国人的域名都被“老外”抢注了,域名流失非常严重。从流失的beijing.com开始,经过查找资料,他发现国内2112个县名中,80%以上被外国人抢注了。强烈的爱国情结,让他一口气把剩下的100多个域名全部注册了下来,慢慢进入域名投资圈的蔡文胜开始想尽办法与持有中国县市域名的国外投资人周旋,并重金买回了80%以上的域名。
蔡文胜说,互联网的基础是IP,域名是IP的延续,就像商标。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域名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投机行为,他说,投资域名需要了解互联网的历史,还需要非常渊博的知识,并不是单纯的买和卖。他说,域名投资在国外是一个发展非常成熟的市场,国内虽然很多人也做域名投资,但是真正成功的人并不多。为了挑选最有价值的域名,蔡文胜花了大量时间去了解几乎所有县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历史,并对这些城市的人文、地理了如指掌。他说并没有考虑如何用这些域名去赚钱,因为网络会逐渐地域化,所以他想下一步与这些城市合作,帮他们建立当地的门户网站,现在只是先保护在他手中。
以蔡文胜在国际域名投资圈中的名气,如果专门买卖域名,一年赚几百万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为什么还要辛苦经营265呢?面对记者的疑问,蔡文胜说,域名是不可再生的,也没办法做大,但创建265这样一个网络导航系统,则可以帮助和影响更多人。这是他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