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案例 - 艰辛创业成富翁:管理不善一夜倒

艰辛创业成富翁:管理不善一夜倒

  一位农家少年,19岁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最初在一家鞋店当学徒。通过几年的奋斗,20多岁的他便在全国拥有了80家连锁店,总资产达30多亿元。他就是全国闻名的"百信鞋业"的创始者--李忠文。然而,正当他的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他庞大的产业却在一夜之间崩溃了。 



  2003年5月25日上午,长沙市芙蓉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的干警接到一个报警电话。报警者称有一名涉嫌诈骗几十万元的网上通缉的人员已潜入长沙,现正在解放路的一家茶楼中喝茶。还没等干警们问清详细情况,这名报警者便已挂断电话。基于职业敏感,经侦民警并没有怠慢这条信息,他们边向大队领导汇报,边准备采取行动。因为怕耽误了抓捕时机,干警马上请求110指挥中心就近调派巡警赶往该茶楼进行抓捕。20分钟后,该名男子被110巡警拘捕,中午11点20被押送到芙蓉区公安局。经初步审讯,此人确为武汉警方通缉的网上追逃人员——原百信鞋业的创始人李忠文。 



  他是渔民的儿子,与风浪搏斗成了他儿时生活的一部分。 



  李忠文,1972年出身在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一个普通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位善良贤惠的家庭妇女,他的父亲是个勤劳本分渔民,他还有一个哥哥,一家4口靠着父亲打鱼的微薄收入过着清贫的生活。李忠文从小就很懂事,每天除了上学外他还要帮助家里人干活。很小的时候,他就同父亲一同出海打鱼。海上的天气变化无常,风暴总是不期而至。有一次,他与父亲一同出海时不幸遇到了风暴,他们渔船几乎被海浪吞没。李忠文瘦小的身躯也被海浪卷走,然而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父亲奋力营救,他竟奇迹般地获救了。李忠文说,他每每回忆起在海上的那段日子,都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直到现在他的身上还有出海时留下的伤痕。但是,这些回忆和伤痕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正是这种从小就有战胜大风大浪的人生经历,才铸就了他勇于拼搏、坚忍不拔的个性。 



  1991年,李忠文因家境原因他没能继续上大学。为了生计,19岁的他只身来到天津谋生。初来乍道的他要在异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谈何容易。一个月下来,工作仍然没有着落,但身上带的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每天他住在最便宜的旅社,饿了就吃点面食充饥。后来,经一名同乡的介绍,他终于进了一家鞋店当学徒。到鞋店之后,李忠文日以继夜地干活来维持他在异乡的生存。勤奋刻苦的他很快成为了一名熟练的鞋匠。同时他的智慧和才干也渐渐被老板发现。于是,除了做鞋之外,有时也跟着老板一起去进货,谈生意。李忠文因此得到了锻炼,也初学到了一些经商经验。在鞋店的日子里,他发现天津的鞋业市场基本上被温州鞋商所占领。看到那么多老乡在天津都发达了,同为温州人的他萌发了一种想自己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他想尽办法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和熟悉经商的学问。李忠文回忆,在鞋店当学徒的那段日子虽然艰苦,却为他日后进军鞋业界打下了根基。 



  谈到自己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李忠文只说了2个字"敬业"。庞大的产业还是离不开他创业的艰辛。



  1994年,李忠文离开了鞋店回到温州老家。回来的当晚,李忠文便和哥哥彻夜长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很快获得了哥哥以及家里人的支持。不久,他和哥哥一道,拿着借来的4000元钱再次来到天津,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 



  来到天津后,兄弟俩首先在市郊租下了一间仅9平方米的小屋。白天,他们在天津街头转悠收集鞋市的相关行情,晚上则回到小屋商讨"发展大计"。由于需要节省本就不多的创业资金,兄弟俩能省就省,饿了啃2个馒头,困了就回到小屋休息一下,没有钱买被子,夜里就穿着军大衣睡觉。 



  一天,李忠文在市区发现了一家叫做"华清池"的老式澡堂子。房子是旧了点,但是位子还不错。于是他决定租下了华清池一楼420平方米的门面。租下门面后,兄弟两首先要对店面进行装修。为了节省费用,从买建材到粉刷墙壁基本上都是兄弟倆亲自动手。几天后,一间420平方米的鞋店呈现出来。兄弟俩在这里做起了皮鞋批发兼零售的生意。李忠文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建立起的业务关系,直接从温州各大鞋商进货,实行低成本运作,低价位销售,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欢迎。于是,李忠文的生意很快地红火起来,一下成了天津城里家喻户晓的鞋店。生意做起来后,由于人气较旺,兄弟俩又将多余的柜台高价出租给其他商户。也许是温州人这种经商的天赋和兄弟俩吃苦耐劳的性格,头一年,"华清池"竟然为他赚了400万元,完成了他的原始积累。 



  1996年,兄弟倆决定走自产自销的经营道路。他们在天津又连续开了4家营业面积达四五百平方米的鞋店,而且生意都不错。经过几年的打拼,李忠文十分看好国内中低挡鞋业市场的发展前景。年轻气盛的他毅然关闭了他刚开不久的4家店,重新租了5家上千平方米左右的大型门面。同时亮出"百信鞋业"的品牌,打出了"平民化,低成本,低价位"的旗号,推出"鞋业超市"的概念,对外号称"中国第一家鞋业连锁企业"。他全新的经营模式使"百信鞋业"在很短的时间内为他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百信在天津取得成功之后,李忠文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把目光瞄向了全国。当时,李忠文梦想着把百信鞋业做成全国最大的鞋业连锁企业。但是对外扩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每个欲开发的市场他不敢有丝毫怠慢,总是亲历亲为。他有个习惯,每到一个城市,他总是夹着个皮包四处转游,看到那些生意冷淡但位置较好的店铺便租下来,装饰一番,形成了有自己统一风格的鞋业连锁店。渐渐地,百信鞋业在国内许多城市做出了名气。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巩固和壮大“百信”在全国的业务,李忠文的确为此付出了不少。1998年,李忠文刚刚完成了武汉市场的开发。不久,他便开始筹划进军湖南。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到长沙时的情景。由于当时正值春运期间,车票十分紧张,李忠文只买到了站票,从北京站了十几个小时到长沙。到达长沙后,他已是疲惫不堪。下了车,他顾不上休息,在宾馆洗了把脸便赶往谈判地点。这次谈判,他得到了长沙市中心的一家旺铺,也由此打开了“百信”在湖南的市场。   



  在此阶段,为了拓展“百信”的业务范围,李忠文奔走于大江南北,从来没有过过一天清闲日子。李忠文说,每当他的一家新店诞生时,他都有一种由衷的成就感。它们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头到脚都是看着他出生,看着他成长的,精心照料,没少花心思。而他自己的儿子出生都有一岁多了,他竟只见过3次。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2000年,李忠文的母亲患上了重病,由于此时正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尽管家人多次催促,但他始终也没抽身回家,以至于李忠文最终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为此,家人对他意见颇大。甚至,一直与他共同创业的哥哥也因此离他而去。谈到这里,李忠文的眼里忽然有一种失落与伤感神色。他说,他的家人实在为他付出了太多。 



  经过4年的苦心经营,李忠文终于在全国40多个城市开了80家连锁店,拥有2.8万名员工,总资产达到30多个亿。一时间,这位30岁未满的温州小伙子一下成了全国鞋业的风云人物。



   "百信"奇迹般地在国内迅速壮大,然而,浮华背后却隐藏着危机重重。 



   "百信"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与它的经营方式密不可分。“百信"在销售上除了注重低成本运作外,在经营上采取"赊销"的办法。百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相对的直接投入并不多。“百信”从供货商手中先拿货,等货销出去以后,再将货款返回。这样由供货商垫付先进现金成本,“百信”基本上没有流动资金的压力。因为有强大的销售实力,“百信”几乎不用担心货源问题。 



  2000年7月,李忠文衣锦还乡,在温州王朝大酒店宴请家乡的各大鞋商和名流。席间,李忠文给大家算了一笔帐,他在全国的80家连锁店,如果每个店每天售出一个品牌的20双鞋,那么,他每天在这个品牌的鞋厂下的定单就是1600双。如此充满诱惑的承诺,让在场的每一位鞋商为之垂涎。觥筹交错间,留下的是无限的商机。



  除了销售实力外,李忠文吸引商家的另一大资本就是自身的信用。在“百信”发展初期,信誉比较好。“百信”与供货商约定在一周之内结账,遇到特殊情况也不会超过15天。因此,“百信”与供货商之间达成了双赢互利的合作关系。供货商不但不担心能不能收回货款,而且许多慕名而来的供货商更是争着向“百信”供货。自身信用就是“百信”经营壮大最大的资本。通过这种经营方式,“百信”就可以集中资本进行市场扩张。到2000年末,李忠文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年销售额高达15亿元。



  李忠文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对自己的产业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即在2001年销售额达到17个亿,到2002年在全国开出100家连锁店,5年内跻身世界500强。他还从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100个商标,准备在全国各大连锁店建立100个品牌专柜,利用连锁店树立自我品牌,计划在2004年前使自己建立的100个品牌成为全国鞋业名牌。同时,他还花重金收购了"郑州亚细亚天津分公司",并以每年300万元的租金租下北京赛特广场一万多平方米的店面。一系列大手笔的运作更是奠定了李忠文在全国鞋业界的霸主地位。他曾自豪地说,他的习惯是只做第一,不做第二。如果哪家百信鞋店在当地的销量不是第一,他宁愿关掉它。 



  对于每个商人而言,处于事业的巅峰往往也是最难把握的时期,一步棋没走好,就有可能"全盘皆输"。李忠文也没能幸运地过这一关。一味地追求"高、大、快"的目标,让他忽视了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管理上的危机也渐渐产生。



  首先,“百信”在管理上还没有摆脱"家族"企业的模式。李忠文几乎把所有核心和重要部门的权力都交给了他的亲戚朋友,但相互又无制衡。例如,百信配货中心由几位"亲戚"负责,以致于有的管理人员为一己私利大吃回扣,在经营上违规操作。在日常的经营中,李忠文似乎也觉察到了这样的问题。在2001年10月由各地分公司和分店店长参加的会议上,李忠文大发雷霆,拍着桌子指责公司内一些人不顾公司利益以权谋私。然而,对此情况他也仅仅只能骂骂而已,因为许多“蛀虫”都是他的手足。 



  第二,诚信的逐渐缺失使“百信”走入困境。百信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壮大以后,他的信誉却在走下坡路。首先,百信鞋业过于注重低价而导致劣质的商品流入市场,给消费者造成不良印象。从最初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平民化"鞋店变成了"麻烦"鞋店。各地的百信公司不断接到消费者的投诉,而有些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消费者又诉诸于当地媒体,一经报道,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因此,“百信”在质量信誉大打折扣的同时,他的销售额也逐渐在下降。其次,“百信”某些分公司在经营上开始违规操作,比如拖欠供货商货款,不履行销售协议等行为在供货商中间造成了不良影响,给本来相对和谐的供销关系带来了许多不和谐音符。在沈阳,“百信”最多拖欠一位供货商500万元货款。 



  而更严重的是,有的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偷税漏税的现象。2000年,武汉市国税局对“百信”调查中发现,百信鞋业武汉连锁店偷逃税款17.6万元。 



  马上责令其限期补交,并处以1万元罚款。而各地的百信分公司也频频被发现有类似行为。这一现象也逐渐引起了国家税务总局的注意。 



  第三,经营模式上的缺陷导致“百信”背后危急重重。“百信”把大部分资金投入新市场的开发,虽然日常经营的现金风险基本上由供货商承担,但对于一家产业如此庞大的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现金支撑,一旦出现意外,将无法阻挡。赊销这把经营中的双刃剑,即将预示李忠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悲壮。



  "连锁店嘛,垮起来也是连锁反映,这是无法避免的。"李忠文说。 



  2001年5月,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惊醒了李忠文。5月20日,百信鞋业沈阳(东北)分公司因涉嫌偷逃税款被国家税务总局查处。6月初,沈阳市委书记张行湘亲自批文,要求市内工商、税务、公安部门联合对“百信”问题进行调查。6月23日,调查组突然进入"百信东北分公司"办公室,立即封存了微机中的所有帐目。由于涉嫌数额巨大,沈阳市公安局经侦部门当场扣押了1000万元的销售货款顶税入国库。随后,武汉、郑州、长沙等地的百信分公司也因涉嫌偷逃税款被国家税务总局查处。一场席卷“百信”全国市场的风雨扑面而来。 



  在查税事件以前,“百信”在全国范围内所欠货款达近一亿元。由于公司将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开发市场上了,并且,在查税事件中公司帐目被冻结,资金突然中断,无法预期偿还供货商所欠货款。此时在供货商间引起了恐慌,许多供货商立即停止供货并纷纷上门讨债,资金一下根本无法周转。于是,“百信”内外人心大乱。各地分公司的中上层管理人员也纷纷离职,造成部分公司机构近乎瘫痪。这一切,对一家庞大零售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无奈之下,李忠文亲自前往各地一面向供货商做出还款承诺,一面说服各地合作伙伴继续向他供货。靠着他多年来在业界建立起的信用,一些供货商还是继续与之合作。他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百信”起死回生,从而来返还查税事件前所欠的近亿元货款。但是事与愿违,由于查税事件使百信鞋业的信誉大打折扣,经营每况愈下。



  无奈之下,“百信”开始变卖家产。其中,宁波百信200多万元卖给了一家地产公司,而青岛百信则卖给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杭州百信卖了近500万元,据估算平均每个店会卖到200万元左右,但这与他所欠的巨额货款相比还是九牛一毛。而此时的“百信”已经大势已去,李忠文纵有三头六臂也是无力回天的。他已用尽了自己在业界的最后一滴信誉成本。到2001年10月,“百信”巨额货款没有返还。在苦苦支撑了近10个月后,李忠文终于撑不下去了。百信鞋业连锁店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崩溃。俗话说,"墙倒众人推"。这时,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更是把“百信”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2001年9月20日,武汉的大兴区的200多名鞋商联名向武汉警方报告称:"百信鞋业武汉分公司于2月到6月间恶意拖欠货款总计1400万元,经商户再三催要,该公司被迫开出30张现金支票总金额达80余万元。而当商户到银行提款时才发现全都是空头支票。"虽然李忠文表示武汉分公司的此举并没有得到他的授权,但是武汉警方还是于9月21日以涉嫌票据诈骗罪对李忠文正式立案侦察。而此时,李忠文却不见了踪影。于是,武汉警方对李忠文实施上网追逃。



  2003年5月25日,李忠文因公司遗留问题前往长沙,被及时赶到的110巡警抓获。据后来警方了解,当时那位报警者是李忠文的一位债主,他跟踪李忠文行踪已有多时。等李一到长沙立即向警方报案。李忠文因此被捕。当天下午4点多钟,李忠文被武汉警方押解回汉,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从一名渔家少年到拥有一家庞大企业,又从一名亿万富翁到涉嫌经济犯罪而被捕,李忠文的一身可谓历经波折。而笔者在审讯室里问他此时此刻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李忠文淡淡地说了一句:"人生总会有起起伏伏的时候吧!
创业案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案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