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腕们的绝活
请欣赏:《投资大腕们的绝活》
喜欢周游世界的罗杰斯最近跑到中国玩来了。看过网上资讯,国内一些财经记者被他逗得屁颠屁颠。这位传奇式老头儿吹牛有两下子,他说19世纪是英国的,20世纪是美国的,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听起来真让人陶醉。美国小老头一边鼓吹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一边却建议大家眼下坚决卖掉手中的持股,听起来有些自相矛盾的建议,让笔者感觉这老家伙是不是茅台喝高了。
笔者最感兴趣的,是罗杰斯与国际顶级投资家的特殊关系。他曾是索罗斯的铁哥们,是巴菲特眼中的红人。
这三个投资大师各怀绝技。罗杰斯擅长垃圾里面捡黄金,索罗斯的投资哲学是市场永远是错的。这两个奇人的招术一般人恐怕学不来。巴菲特的几个投资建议倒是很有实战操作意义。一条是:为了明天获利而今天买入股票,是种愚蠢的投资行为;另一条是:哪怕证券交易所明天歇菜了,你持有也觉得踏实的股票,才值得买。
老外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毕竟和咱有点距离,李嘉诚的一些高招,离大家更近。据说老李涉足新行当之前,首先要做的,是请相关专家搞一份不可行性报告,然后他再逐一推敲,能得出否定之否定结论的,上马;否则,观望。大陆同胞做事,似乎更热衷于搞可行性报告,一些触目惊心的豆腐渣工程,去年新邮发行大小版并举,大概就是这么“可行”出来的。
李氏的“不可行性报告”绝招非常值得邮票投资者借鉴。1997年以后,邮票投资参与者输多赢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退路考虑不周,尤其是那些热炒的品种,最终落脚何处,几人认真思考过呢?大家很自信,都认为后面自然会有接棒者,谁也不曾想到这些东西会砸在自己手里,一步步沦为寄信花票、无法变现的封封片片。教训可谓深刻矣。
痛定思痛,在品种选择上,笔者给自己定了一条纪律:宁可错过,绝不做错。对于缺乏终端沉淀者,尤其是集邮爱好者不认可的东西,坚决不碰。最近参与错蓝箭,笔者公开撰文介绍前,经过了一番细致的调研,重点是考察它的“不可行性”。
归纳起来,错蓝箭的“不可行性”主要存在于两点:一曰“冷”;二曰“土”。
先说“冷”。笔者几乎问遍了京城所有邮市封片专营户,上海卢工经营封片的朋友也问了几家,其中只用两家认为错蓝箭值得玩,大多商家觉得这玩艺太冷门,买不好买卖不好卖的,不屑一顾。辩证法告诉我们,冷与热随条件的变化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错蓝箭的邮政意义和集邮价值并不“冷”,内涵比许多热门品种丰富的多,只因这几年邮市炒新太盛,“集”味不足,导致早中期品种交易相对冷一些而已。换个角度理解,错蓝箭的冷,恰恰是它价值低估的实际反映,冷导致了它价格的低廉,冷促使了它的损耗。焕发起这个“冷美人”的激情,其中的机会和乐趣,也许妙不可言呢。记得1994年,当时白鳍豚小本票也很冷,价格只有10几元,正是几个热心人的积极参与,到了1997年,五拼图带动小本票,红红火火闹邮市,何等炙手可热。据刘子辉同志介绍,五拼图的价值挖掘,并非一蹴而就,宣传工作整整搞了两年,逐步赢得了集邮者的广泛认同,一步步做大的。笔者相信,网络时代,错蓝箭的价值发掘用不了那么久。
再谈“土”。乍看起来,错蓝箭外观的确是土老冒一个,软塌塌不怎么白净的纸质,给人的第一印象,土得简直要掉渣子,经常能挑出些表面带有皱折“胎记”的品种。对比早几年发行印制精致的JF24《猿人》,箭楼封实在是个丑小鸭。纯粹是邮政用途,大概是箭楼封搞得很不考究的原因吧。JF5以前的品种,大多类此。听一位集邮家介绍,价格高于“一片红”的“大练钢铁”美术封,曾被人用来包裹早点, “享受”这种待遇想必与之其貌不扬有关吧。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展厅里摆放了两款华邮顶级珍品,两旁武警战士持枪守卫,观众排长队一睹为快,笔者也去凑了个热闹,当时怎么也瞧不出这两个东西有什么富贵相。集邮界古往今来,“黑便士”并不美丽,“普5”外观也是平平淡淡,文票的设计更是单调乏味,但这并不妨碍它们价格的高高在上。对于邮票增值而言,内涵远重于外观。走邮政窗口,再加上模样不俊俏,导致当初收藏错蓝箭的人群较少,导致它大量消耗,集邮公司与之不沾边,邮票炒家对之不感冒,每次封库销毁有它的份儿,辗转风尘,等许多人意识到错蓝箭丰富的邮政史料价值和集邮内涵时,方才发现,想找一枚有时并不那么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