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温情”的丹东和丹东“骗子”
供稿者:【】网友今天早上收到“待雪花飞舞时”的短消息,分析了一下我发表的关于丹东骗子的文章,有些地方说得不无道理。突然有种想法,想把这些天来的想法归纳一下,把自己所有的感受写下来。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的大学是在丹东度过的,毕业后,我还总是以半个丹东人自诩,我因此而骄傲,因了这个闪着历史光辉的城市,因了那条闻名遐尔、令世界动容的江流。也许三年的时间不足以去了解一个城市,然而对于认识一个城市来讲,已经足够了。这里的丹东印象,是就我个人而言,一个把人生最年轻的时光都留在江城,对这个城市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情的人眼里的丹东。
丹东印象:
一、经济:来之前听父亲讲,丹东是个很干净的城市,他在80年代的时候去过丹东,然而,在2001年重来丹东的时候,他说变化并不是很大。于是我想:丹东的确有繁华的时候,但是近几年却发展停滞。我对经济政策之类的东西一直都是文盲,也许我没有资格说这些话,只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来粗略地评点一下。
二、时尚:丹东的消费属于中等水平,坐1路1块钱就能从城市的这头到那头。最繁华的地段要属步行街和站前,丹东的女孩儿漂亮是出了名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也跟着沾光不少,至少饱了眼福吧。丹东人穿衣服是很讲品位的,跟丹东人比起来,我们常常自我解嘲说走在街上财专的学生是最土气的。
三、语言和人:丹东话用其他地方的辽宁人自己的话讲——真够土的,带着浓浓的海砾子味儿的丹东话,配上东北人特有的大嗓门儿,丹东留给我的印象是朴实而善良的。这也就是步行街天桥上的小乞丐天天都去“上班”的原因吧。路盲加上转向,我在哪里都是不得不问路的,在丹东我喜欢问路,因为他们热情得恨不能把你带到你要去的地方,到南方以后,我却不再问路,一是因为他们蹩脚的普通话影响了沟通,再者好象大家都急着赶路,很少有耐心给你讲解清楚。
四、丹东的治安:如果说大连骑警是大连城市的一道风景的话,巡警便是丹东的风景线。丹东站前的商店都有一个大大的玻璃橱窗,到晚上的时候橱窗里的灯亮着,我到现在都还奇怪他们的橱窗为什么不安装卷闸门。最喜欢这个时候的丹东,走在那里,温馨而安心的感觉溢满心头。
所有的这些,我不得不对这个城市说点儿什么。所有的语言都化作一种说不出的情愫:又是思念,又是依恋。
也谈骗子:
说完丹东温情的一面,还得提到同鸭绿江的名气不相上下的丹东骗子。其实并不是我们愿意戴上一种有色眼镜去看某个地区,而是因为有时行骗的集中性,让我们不得不有所防备,看到“待雪花飞舞时”到处为丹东叫冤,那种心情我能体会,然而,有这个必要吗?
这种所谓的“地区观点”,并不是一个人说上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一直以来,那么多河南的、安徽釜阳的、湖南益阳的....那么多人出来说话,有用吗?这些地方的骗子还在,被骗的队伍每天都有新生力量的加入,丹东有专门从事骗子行当的公司,而且不在少数,这是事实。我们不是不想跟丹东的贸易公司合作,但是有个前提,这个公司必须——有名有实。
生意人看中的是自身的利益,如果有利可图,我不会管你是丹东的还是河南的,只要我认为我信得过你,我会跟你做生意,如果我被骗了,我哭也好,恨也好,我是自找的。而作为在这种地区的企业,应该怎么做?怎么样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树立自身的企业形象和信誉?这才是你们所关心所必须做的。在讨伐声如此强烈的现在,再有力的辩护也是无病呻吟。倒不如树立自己的信誉来得实际一点。
被骗感言:
我老板被骗过,骗子是丹东的。也许在外人看来,被骗的人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愚蠢,也许你不会想到,被骗的人往往都是驰骋生意场上很多年的商人,如果你能见到他本人,说他受过骗,你未必肯相信。的确,就是这样的人也会上当,难道我们不该提高警惕吗?
其实机遇这种东西实在是很奇妙的。那些成功的人,往往是抓住了机遇。然而,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风险值与机遇值往往成正比,然而就是这种正比关系,把握好了,是一幅蒸蒸日上的新气象,把握不好就会一败涂地。那些骗子往往就抓住了这些人的急于求成的心理,给你机会,也给你风险,让你看到的、感觉到的是,机遇与风险,只在一念之间。有时甚至抱着侥幸的心理就去铤而走险。而知道受骗之后的那种复杂的心情,外人根本就无从体会。那是一种懊恼、甚至屈辱,用过来人的话讲“躲在墙角偷偷地哭,还不敢大声,怕被人听到。”然而奇怪的是,都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了,除非是当着面把骗子绳之以法了,否则明知道不可能,心中往往还在希望会有奇迹发生。也正是这种心态,使得骗子屡屡得手。有什么办法呢?
在这里,我还想引用一下引用过多次的“孤山一叶”版主的帖子中的话:
“不要支付你不该支付的钱,对方要货,自然要对方付款给你,凭什么要你先付给他回扣,还有什么商检费、质保费、贸易是平等的,买卖双方没有谁高人一等,所以如果你自己产品质量经得住考验,奉劝你挺起你的腰杆子,理直气壮地说不。”
再次提起这句话,与众位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