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空间还很大肩扛“清香”不动摇--暮春时节再访汾酒掌舵人郭双威
……抛开枯躁的数字和浮华的荣誉,从外部来看,过去的2003年,对于汾酒自身而言,其实最可喜的变化莫过于其省外市场出现了强劲地反弹和增长,尤其是包括西北、华北等山西周边的地区,消费信心明显增强,汾酒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复苏———固执的酒民们终于消除了内心的悸痛,再一次故友重逢般地想念汾酒,无限感慨地畅饮汾酒……
4月21日,在杨花还未散去、杏花还在稀疏绽放、尘土还在飞扬的暮春时节,记者专程赶赴清明已过、个中人早已不复怅然的杏花村,再次采访了汾酒集团掌舵人郭双威。
创新赢得发展
记者:郭总,说来巧合,两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我采访了您,那时您刚刚主持酒厂的全面工作,汾酒集团刚刚授权经营,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刚刚挂牌,销售公司也刚刚独立出来,许多新举措正在陆续出台……目睹汾酒厂两年来的变化,尤其是两年后,再次采访您,我的感触很多,相信您也一定有些想法,在您上任两年来,您感觉汾酒厂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郭董:的确,汾酒厂这两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大些,有的变化小些。从2002年(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作为山西省授权经营的单位之一,汾酒厂从一开始的改制(授权经营)到现在,经过两年多的运行,从经济效益、人的精神面貌、企业的整体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良好改观,从经济效益来讲,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1.77亿元,比2002年(销售收入9.7亿元)同期增长了20.5%,实现利税3.9亿元,增长了32%,上缴利税3.6亿元。应该说,从新班子组建到现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汾酒提高的幅度是比较大的。
记者:在酒业竞争近乎惨烈的形势下,您掌舵的汾酒能取得如此增长和可喜变化,是否在您的预料之中?
郭董:应该说是在我的预料范围内。
记者:那么是哪些因素促成这些增长的?换句话说,在您出任汾酒集团董事长,主持汾酒厂的全面工作后您采取了怎样的调整措施?
郭董:主要是首先确立了公司的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简称为“111343”战略)。结合中长期发展战略,按照创新的要求,公司从组织机构设置到机制变更等方面整个采用了一套比较新的运行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了“名白酒、保健酒、酒文化旅游”三个基地,进行了营销、财务、物流、质检等四个方面的创新。在创新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组建了四个中心,尤其是组建了营销中心,因为营销中心是龙头,为起到和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所以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将销售公司独立。销售公司为什么要独立?当时考虑是根据市场需要,与市场接轨,使公司更加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销售公司独立后,汾酒公司内部的整个市场机制就建立和衔接起来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个举措对汾酒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上升空间还很宽广
记者:作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汾酒厂经过努力已经完全消除了1998年毒酒案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良好的增长和发展,表明清香型白酒还是有生命力的。当前您如何看待这一酒种?您认为它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郭董:清香型白酒的上升空间应该说还比较宽广。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现在市场上浓香型的酒占的份额比较大。实事求是地讲,浓香型酒在市场上的比重较大,也比较普及,而清香型酒占的份额并不大。并不大的情况反过来也说明清香型酒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原因有三:其一,清香型的酒具有较好的消费基础。计划经济时期清香型酒在市场上占的份额是比较大的,市场经济以后,浓香型的酒才普及化了。其二,从近几年的市场发展来看,清香型酒的发展趋势是比较好的,有上升势头。其三,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消费者的口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尤其是消费口味的变化,其他非浓香型的酒也有可能再次出现较大的消费增长。
记者:据我所知,汾酒近年来也开发了一些浓香产品,这些产品在整个汾酒的产品结构中占多大的比重?清香型酒种的上升和市场需求具体到汾酒又怎样?
郭董:先来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汾酒主要的还是清香型产品,肩“扛”清香型酒的“大旗”。我们一定会把清香型的旗帜“打”下去。前面已经说过,清香型酒发展的基础和空间都比较好,例如二锅头酒,在北京地区销得非常好,在全国也有一部分销量。具体到咱们汾酒,上升空间也同样宽广。汾酒不仅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更是一种名牌产品。现在普通白酒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名优酒表现出了很大的增长势头,消费选择也呈现出了品牌消费的特点。从外部环境说,汾酒适应了这样的消费需求。从自身而言,汾酒的品牌、质量对于自身增长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发展品牌,品牌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畅销不衰,离不开三条:第一是质量,质量是生命线,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第二是诚信,信誉度,美誉度;第三是服务。
总结经验和教训,多种探索,主辅分离
记者:近年来汾酒公司在品牌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拓展,但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了有些急躁的弊端。当前你们的品牌开发是怎样一种状况?如何评价?
郭董:与两年前相比,现在汾酒品牌开发的花色和规格都比较多了,在花色、规格和包装上也有所提高。过去讲,汾酒是一流的质量,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汾酒价格低,有历史原因,计划经济时期汾酒的产量大,是大众名酒,价格稳定在低价位运行。我们与茅台、五粮液不一样,他们的起价本来就很高。而且原先汾酒的包装也不是那么适应市场要求。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咱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也提高了包装的档次,增加花色规格,增加开发的新产品。应该说近年来的品牌开发对于汾酒的价格和价值提升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开发品牌不能多,也不能乱了,现在我们基本上以自主开发为主。
记者: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汾酒在河南、黑龙江等地也有一些联营单位,联营单位也是咱们经销商反映较多的问题,与一些厂家联营,作为汾酒公司来说有着怎样的考虑?
郭董:联营的主要考虑是以最低的成本,利用当地的资源,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把品牌做大。为此,我们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南三省慎重地选择了三个厂家进行试点。为保证质量的稳定,我们派驻了技术人员。同时为避免一些不良影响,这三个联营厂家生产的产品与汾酒厂自己生产的产品在包装上也进行了严格的区分。总之,联营只是我们的一个试点和探索,现在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效益。
记者:那杏花村啤酒和红酒又是怎样一种情况?
郭董:杏花村啤酒是贴牌生产,干红是自己生产。啤酒不列入经济效益范围,干红一年就是几百吨,需要一个过程,还没有形成市场。啤酒正在探索,是否能扩大生产量,发展自己的一个品牌,扩大再生产,也想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点……这些都处于探索过程,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而且没有列入我们的经济效益指标。不过作为葡萄酒和啤酒来说,今后市场还是有需求,只能逐步发展。现在啤酒的增长量每年都在10%左右,杏花村啤酒从去年上半年开发和上市以来在山西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记者:再回过头来总结汾酒的增长,应该说去年最可喜的变化就是汾酒的省外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是汾酒厂近年来所没有的。另外去年汾酒提价10%的举措,现在是否实现了其初衷?
郭董:汾酒在省外市场有点恢复,但主要是在河北、内蒙古等周边市场。在这其中,咱们的几个名酒中以竹叶青为代表的保健酒包括干红、白玉汾酒系列上升很快。说到去年的提价,在这里我还想澄清一点,汾酒的提价与茅台、五粮液的提价不同,我们主要是为了消化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涨价而增加的成本,现在来看,提价之后基本上呈持平状态,在市场上也很平稳,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提价一定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幅度不能太高,否则消费者难以接受。
记者:您作为汾酒集团的董事长,下一步对汾酒的未来发展有着怎样的打算和考虑?
郭董:汾酒作为行业当中较早的上市公司,通过十几年的运行,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现在回过头来应该好好的总结了,作为全国白酒行业中第一家改制的企业和首家上市公司,我们的教训还是比较多的,一开始经验也不足。至于说到国有资本退出的问题现在还没有考虑,下一步我们着重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集团内部的主辅分离,逐步分离。汾酒集团内部的公司、分公司多一些,有的公司的效益好一些,有的差一些,除此之外,还有些企业办社会的部分。主辅分离一方面要将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剥离出去,另一方面也要将经济效益不太好的子公司可以通过改制的方式逐步分离出去。这是第一个主题。第二个主题是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第三个是股份公司国有股偏大,逐步减持国有股。在改制上面我考虑就这三点,这也是重点。
采访手记:
“回过头来应该好好的总结了……”
已经是下班时分了,时钟悄然滑过了下午六点钟的位置,在汾酒集团董事长郭双威的办公室里,临近采访的终了,他这样缓缓地对记者说到。
暮春时节的阳光仍然不够明朗,薄薄的云彩也仍然在天空游走覆盖。面对记者的提问,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若有所思着。忙碌了一天,看着他有些疲惫,有些憔悴。谈了将近一个小时,虽然他还没有离开的意思,但记者不敢再耽误他的宝贵时间了。明天一早他还要开一个消防安全会,这是记者早已从办公室主任那里得知的消息,有些材料他还需要过目和准备。作为一个国有名白酒企业的一把手,他是不易的,尤其是在山西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市场竞争异乎惨烈、企业发展正为关键、上下还不能同欲的特殊时期里,他承受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有他在,有他务实的作风在,有他始终把汾酒的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把不断提高每一个汾酒人的收入以此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当作自己的使命的一颗赤诚之心在,我们便可以放心!
原载:《糖烟酒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