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女性要学会扎堆儿
满足心灵需要 减轻职业压力——
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进入职场以后,往往喜欢“扎堆儿”,连吃饭和上厕所也要一起去。
女性扎堆会不会成为办公室政治的温床?或者成为独生子女戒不掉的“奶瓶”?记者采访了两位职场心理专家。他们却认为,女性无论在职场内还是职场外,不妨多扎扎堆儿。
有人用电视剧《金枝欲孽》里的人物,来比喻周围的职场女性,特别是讽刺那些喜欢“扎堆儿”的女性,将她们看成办公室的“是非地、传染源”。但专家认为,这样贬低“扎堆儿”现象是不妥的。
扎堆儿让女性感到幸福与安全,可以满足女性心灵的需要。
“全民健心计划。周末公益课堂”特约专家、心理咨询实务专家张丽女士认为:“扎堆儿的现象跟女性的情感交流特点是分不开的,女性从小就习惯集体行动,伙伴的态度和建议可以起到帮助她们完善自我认同的作用。”
扎堆儿让她们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女性重视交流甚于竞争,小时候玩游戏,如果有哪个女孩受到欺负,哭了,会有一群女孩子围上来安慰。这让她们在长大后,遇到困难也喜欢找自己的小群体倾诉,集体的帮助让她们感到幸福。所以说,扎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起到心理补偿的作用。
当然也有的女性很独立,不大喜欢扎堆儿,然而大多数女性都是不会拒绝扎堆儿给她们带来的认同感的。
“全民健心计划。周末公益课堂”发起者、首席专家尹璞先生认为,无论对于女孩子还是成熟的职业女性,扎堆儿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需求。
尹璞先生在《关爱职场女性》专题讲座中提出:“职场女性,本质是女性,而白领、强人之类的,只是社会角色。她们不应该只表现强大独立,应该多关心一下自己真正的需求。”
一个人对社会的需求无非有两点,一是独立感,二是归属感,相比之下,男性偏重于前者,女性偏重于后者。女性为了适应职场需要,往往使用男性模式来思考,过多地追求独立感,会比较缺乏归属感,扎堆儿正好可以弥补这部分需要,为女性提供情感沟通的渠道。
扎堆儿现象不代表幼稚,它有助于职场之中自我价值的认可与确立。
张丽女士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子是从农村来的,大学毕业后进了外企,发现自己很孤单,没有伴儿,有些事情不知道怎么去做,感到很不安全,觉得自己被甩下了。其实她本人能力很强,并没有她自己描述的那样无能。”
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确认自我价值,这个自我价值感有一部分来自外界反馈,有一部分是自己的确信。自己确信度越高,就越独立。如果外界认可占据了她确认自我价值的大部分,她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旦反馈不够,自己的价值感就会降低,感觉自己的能力很弱。
在没进入大学和职场之前,女孩子往往都被隔离在单独的家庭之中,父母并不是总能有效地传授给她们人际交往的技巧,甚至不鼓励女孩儿与人交往,而且因为年龄造成的代沟,一些特定的话题比如时尚和观念等她们无法与父母交流。因此,在进入社会之后,她们可以通过扎堆儿来进行学习,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
张女士举了另一个例子:“一个女孩子因为家庭关系不够亲密,面对陌生人讲话时总觉得十分紧张,后来通过观察女伴的一举一动,也渐渐学习到了如何帮助别人和理解别人,怎样表达自己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扎堆儿成了帮助年轻女性更好地成长的学校。
扎堆儿并不等于小团体,更不是办公室政治的温床。
尹璞先生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女性每到一个环境后,都喜欢迅速创建一个自己熟悉的社会体系,就好像一个小家,在多个层面上都有支撑:有长辈、有晚辈、有兄弟姐妹等等,在职场上也是如此。 张丽更是进一步指出,相对于职场男性的“独狼”心态,女性这种“群狼战术”更符合人们的心理。
现实生活中人们工作压力很大,互相支持和信息交流都是很重要的。人们应该在乐于助人之外,更应该乐于求助,这样才能造成合作的氛围,把压力分开到群体上。
有人担心,这不是小团体么?专家们认为没必要担心:“扎堆儿与小团体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共同和明确的目标。在职场之中,领导对小团体是非常反感的,因为这往往带有帮派性质,会影响到日常工作的开展,而女孩子扎堆儿多数与工作无关,也很少会成为有着共同和明确目标、配合作战的‘战斗团队’,领导多会比较宽容。有趣的是,会对这种现象产生些微不适的,往往是女性领导。”
但这也因人而异,张女士谈到:有一位女性领导,让手下扎堆儿的女孩子们经常给她一些建议,有时还会主动参与讨论,聆听她们的谈话,但是作为领导,她是非常有保留地加入,以避免非议。这样就能将扎堆儿与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
别让“扎堆儿”增添焦虑
两位专家都指出,如果掌握不好度,扎堆儿也会扎出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把扎堆儿变成了工作聚会。其实女性扎堆儿最好不要总谈工作,否则完全达不到减轻压力和情感交流的目的,反而成为埋怨、牢骚的集散地。
专家建议,最好在工作以外也能建立一些小型的,与工作、事业无关,而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心理需要相关的社会支撑体系。这样才真正起到充实生活、开阔视野、多开几扇窗的目的。
还有一种情况也很常见,那就是害怕被孤立,最后造成心理焦虑。
张丽女士分析道:“其实堆里的人也分成三种:一是天生的领导者和中心人物,二是被中心人物吸引来的追随者,她们都很开心。”
第三种,就是最容易产生问题的一种———不很情愿加入的边缘人。她们并非出于完全自愿,但是为了不让自己落单,出于一种从众的心理加入。
如果你是这种人,最终解决的方法是要确信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这些东西能不能从其他渠道获得。要么调试自己,学习与人们的交流,要么选择离开。如果是因为敏感怕羞而产生交流困难的,不应该选择逃避,而要向伙伴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人际交往障碍。
[网上收集]
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进入职场以后,往往喜欢“扎堆儿”,连吃饭和上厕所也要一起去。
女性扎堆会不会成为办公室政治的温床?或者成为独生子女戒不掉的“奶瓶”?记者采访了两位职场心理专家。他们却认为,女性无论在职场内还是职场外,不妨多扎扎堆儿。
有人用电视剧《金枝欲孽》里的人物,来比喻周围的职场女性,特别是讽刺那些喜欢“扎堆儿”的女性,将她们看成办公室的“是非地、传染源”。但专家认为,这样贬低“扎堆儿”现象是不妥的。
扎堆儿让女性感到幸福与安全,可以满足女性心灵的需要。
“全民健心计划。周末公益课堂”特约专家、心理咨询实务专家张丽女士认为:“扎堆儿的现象跟女性的情感交流特点是分不开的,女性从小就习惯集体行动,伙伴的态度和建议可以起到帮助她们完善自我认同的作用。”
扎堆儿让她们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女性重视交流甚于竞争,小时候玩游戏,如果有哪个女孩受到欺负,哭了,会有一群女孩子围上来安慰。这让她们在长大后,遇到困难也喜欢找自己的小群体倾诉,集体的帮助让她们感到幸福。所以说,扎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起到心理补偿的作用。
当然也有的女性很独立,不大喜欢扎堆儿,然而大多数女性都是不会拒绝扎堆儿给她们带来的认同感的。
“全民健心计划。周末公益课堂”发起者、首席专家尹璞先生认为,无论对于女孩子还是成熟的职业女性,扎堆儿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需求。
尹璞先生在《关爱职场女性》专题讲座中提出:“职场女性,本质是女性,而白领、强人之类的,只是社会角色。她们不应该只表现强大独立,应该多关心一下自己真正的需求。”
一个人对社会的需求无非有两点,一是独立感,二是归属感,相比之下,男性偏重于前者,女性偏重于后者。女性为了适应职场需要,往往使用男性模式来思考,过多地追求独立感,会比较缺乏归属感,扎堆儿正好可以弥补这部分需要,为女性提供情感沟通的渠道。
扎堆儿现象不代表幼稚,它有助于职场之中自我价值的认可与确立。
张丽女士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子是从农村来的,大学毕业后进了外企,发现自己很孤单,没有伴儿,有些事情不知道怎么去做,感到很不安全,觉得自己被甩下了。其实她本人能力很强,并没有她自己描述的那样无能。”
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确认自我价值,这个自我价值感有一部分来自外界反馈,有一部分是自己的确信。自己确信度越高,就越独立。如果外界认可占据了她确认自我价值的大部分,她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旦反馈不够,自己的价值感就会降低,感觉自己的能力很弱。
在没进入大学和职场之前,女孩子往往都被隔离在单独的家庭之中,父母并不是总能有效地传授给她们人际交往的技巧,甚至不鼓励女孩儿与人交往,而且因为年龄造成的代沟,一些特定的话题比如时尚和观念等她们无法与父母交流。因此,在进入社会之后,她们可以通过扎堆儿来进行学习,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
张女士举了另一个例子:“一个女孩子因为家庭关系不够亲密,面对陌生人讲话时总觉得十分紧张,后来通过观察女伴的一举一动,也渐渐学习到了如何帮助别人和理解别人,怎样表达自己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扎堆儿成了帮助年轻女性更好地成长的学校。
扎堆儿并不等于小团体,更不是办公室政治的温床。
尹璞先生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女性每到一个环境后,都喜欢迅速创建一个自己熟悉的社会体系,就好像一个小家,在多个层面上都有支撑:有长辈、有晚辈、有兄弟姐妹等等,在职场上也是如此。 张丽更是进一步指出,相对于职场男性的“独狼”心态,女性这种“群狼战术”更符合人们的心理。
现实生活中人们工作压力很大,互相支持和信息交流都是很重要的。人们应该在乐于助人之外,更应该乐于求助,这样才能造成合作的氛围,把压力分开到群体上。
有人担心,这不是小团体么?专家们认为没必要担心:“扎堆儿与小团体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共同和明确的目标。在职场之中,领导对小团体是非常反感的,因为这往往带有帮派性质,会影响到日常工作的开展,而女孩子扎堆儿多数与工作无关,也很少会成为有着共同和明确目标、配合作战的‘战斗团队’,领导多会比较宽容。有趣的是,会对这种现象产生些微不适的,往往是女性领导。”
但这也因人而异,张女士谈到:有一位女性领导,让手下扎堆儿的女孩子们经常给她一些建议,有时还会主动参与讨论,聆听她们的谈话,但是作为领导,她是非常有保留地加入,以避免非议。这样就能将扎堆儿与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
别让“扎堆儿”增添焦虑
两位专家都指出,如果掌握不好度,扎堆儿也会扎出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把扎堆儿变成了工作聚会。其实女性扎堆儿最好不要总谈工作,否则完全达不到减轻压力和情感交流的目的,反而成为埋怨、牢骚的集散地。
专家建议,最好在工作以外也能建立一些小型的,与工作、事业无关,而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心理需要相关的社会支撑体系。这样才真正起到充实生活、开阔视野、多开几扇窗的目的。
还有一种情况也很常见,那就是害怕被孤立,最后造成心理焦虑。
张丽女士分析道:“其实堆里的人也分成三种:一是天生的领导者和中心人物,二是被中心人物吸引来的追随者,她们都很开心。”
第三种,就是最容易产生问题的一种———不很情愿加入的边缘人。她们并非出于完全自愿,但是为了不让自己落单,出于一种从众的心理加入。
如果你是这种人,最终解决的方法是要确信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这些东西能不能从其他渠道获得。要么调试自己,学习与人们的交流,要么选择离开。如果是因为敏感怕羞而产生交流困难的,不应该选择逃避,而要向伙伴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人际交往障碍。
[网上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