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口专业---如何显示自己的竞争优势?
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应届毕业生的脚步也随之匆忙起来,签约高峰即将到来。职业选择是每个学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专业比较冷门、社会需求量又不大的学生,是更加的困难。如何在跨专业的工作选择中展示自己的实力,在竞争中寻得一席之地呢?
就业去向:外企、机关
冷门专业的就业情况目前还是不太乐观,一些基础学科,比如文科中的历史、哲学,以及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理科的物理和数学等。但两者还有些区别,后者出国继续深造的比例比较高。医学中的药学专业就业也比较困难,这主要是社会需求量不多的关系。
一般来说,科技类、计算机类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很高,通常要求专业对口的人才。而外企会有较多职位对专业的要求不是很高,很多行业都有渐渐放宽专业限制的趋势。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前只招经济管理类人才,但现在法律、物理、数学系的毕业生都有。国企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比如上汽,现在也开始要求管理类人才的加入。而且,很多企业对招聘的新人都有培训,毕竟学校中学习的东西还只是纸上谈兵,知识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得以熟练应用。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也有变化。在初创阶段,一般都招收对口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到发展壮大阶段,就会吸纳更多经营管理咨询方面的人才,对专业的要求就不那么局限了。不同行业还有各自的不同要求,比如党员同学在进入党政系统时非常有优势;而银行方面则要求职员具有上海户口,等等。
各种学历的求职者各有优势。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技高一筹,很多行业如外贸服务部、上海博物馆、政府部门等都要求研究生学历。所以目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比本科生乐观,除了求职心态比较好的原因之外,社会需求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但本科生可塑性比较强,即使专业不对口,公司进行培训后也可以很快转向新的工作领域。
竞聘优势:综合素质
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非对口专业的学生如何显示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呢?在采访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许玫老师的过程中,她强调了以下几点内容:
外语能力
这一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留沪工作,英语四级证书是必备的,外地学生留沪还须同时持有计算机证书和学位证书,很多本科生还具备了英语六级证书。中高级口译证书和托福成绩也是大热门,成为很多企业衡量求职者实际英语能力的标准之一。
辅修专业
学生专业课程以外的知识和能力也颇为重要。虽然有些职业对专业性要求不强,但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自然在求职中能更胜一筹。许玫老师也提到,像复旦等大学开设的辅修专业课程,对学生应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准备跨专业求职的学生,有必要尽早规划就业取向,在专业课以外选修或辅修相关课程。
华师大对外汉语系毕业的虞小姐,因为对专业的兴趣渐淡,又喜欢学习新鲜事物和接受挑战,所以在毕业时应聘了某银行信用卡制作中心。虽然该岗位对专业对口的要求不高,但她在大学里辅修2年的国际金融,对她顺利过关还是很有裨益。银行财会和大学里财会专业所学的东西有所不同,所以新人们都要经过十分严格的培训。虽然刚开始文科出身的她有点吃力,但硬撑苦学几个月后,工作起来也越来越顺手。现在,她等于有了外语和金融财务两门专业,在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的职业前途也就愈加令人看好了。
理性定位
求职过程中,还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和理性的职业选择。很多外地学生都想留在上海工作,所以在找工作时只盯着上海企业,选择面相对比较狭窄。有些对薪水的要求偏高,更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情况。其实在初出校门的求职中,职业取向和发展前途要比薪酬更重要。如果这是一个你感兴趣、并有利于你施展才能的职业,且用人单位对员工有较好的培训计划,那薪酬可以在工作中逐渐提高。这两年,硕士生的就业情况明显好转,原因之一就是硕士生的心态较好,态度比本科生更加积极,想法更加理性,找工作时并不一定要留沪,就业的选择面就扩大很多。
善于吆喝
并不是说求职学生要擅长夸夸其谈吹嘘自己,而是说:在跨专业求职中既然专业优势无存,工作能力就成为最重要的考量,这通常表现为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具备了外语、电脑、辅修专业等综合素质之后,在短短的面试中如何体现自己的工作才能呢?沉默是最大的失败,清楚、自信地侃侃而谈,善于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才是致胜的关键。许老师指出了一个看似奇怪的现象:历年来复旦大学女生的就业率较男生偏高约4%,就是因为女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就整体而言会比男生强一些。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来源:申江服务导报
就业去向:外企、机关
冷门专业的就业情况目前还是不太乐观,一些基础学科,比如文科中的历史、哲学,以及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理科的物理和数学等。但两者还有些区别,后者出国继续深造的比例比较高。医学中的药学专业就业也比较困难,这主要是社会需求量不多的关系。
一般来说,科技类、计算机类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很高,通常要求专业对口的人才。而外企会有较多职位对专业的要求不是很高,很多行业都有渐渐放宽专业限制的趋势。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前只招经济管理类人才,但现在法律、物理、数学系的毕业生都有。国企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比如上汽,现在也开始要求管理类人才的加入。而且,很多企业对招聘的新人都有培训,毕竟学校中学习的东西还只是纸上谈兵,知识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得以熟练应用。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也有变化。在初创阶段,一般都招收对口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到发展壮大阶段,就会吸纳更多经营管理咨询方面的人才,对专业的要求就不那么局限了。不同行业还有各自的不同要求,比如党员同学在进入党政系统时非常有优势;而银行方面则要求职员具有上海户口,等等。
各种学历的求职者各有优势。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技高一筹,很多行业如外贸服务部、上海博物馆、政府部门等都要求研究生学历。所以目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比本科生乐观,除了求职心态比较好的原因之外,社会需求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但本科生可塑性比较强,即使专业不对口,公司进行培训后也可以很快转向新的工作领域。
竞聘优势:综合素质
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非对口专业的学生如何显示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呢?在采访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许玫老师的过程中,她强调了以下几点内容:
外语能力
这一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留沪工作,英语四级证书是必备的,外地学生留沪还须同时持有计算机证书和学位证书,很多本科生还具备了英语六级证书。中高级口译证书和托福成绩也是大热门,成为很多企业衡量求职者实际英语能力的标准之一。
辅修专业
学生专业课程以外的知识和能力也颇为重要。虽然有些职业对专业性要求不强,但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自然在求职中能更胜一筹。许玫老师也提到,像复旦等大学开设的辅修专业课程,对学生应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准备跨专业求职的学生,有必要尽早规划就业取向,在专业课以外选修或辅修相关课程。
华师大对外汉语系毕业的虞小姐,因为对专业的兴趣渐淡,又喜欢学习新鲜事物和接受挑战,所以在毕业时应聘了某银行信用卡制作中心。虽然该岗位对专业对口的要求不高,但她在大学里辅修2年的国际金融,对她顺利过关还是很有裨益。银行财会和大学里财会专业所学的东西有所不同,所以新人们都要经过十分严格的培训。虽然刚开始文科出身的她有点吃力,但硬撑苦学几个月后,工作起来也越来越顺手。现在,她等于有了外语和金融财务两门专业,在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的职业前途也就愈加令人看好了。
理性定位
求职过程中,还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和理性的职业选择。很多外地学生都想留在上海工作,所以在找工作时只盯着上海企业,选择面相对比较狭窄。有些对薪水的要求偏高,更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情况。其实在初出校门的求职中,职业取向和发展前途要比薪酬更重要。如果这是一个你感兴趣、并有利于你施展才能的职业,且用人单位对员工有较好的培训计划,那薪酬可以在工作中逐渐提高。这两年,硕士生的就业情况明显好转,原因之一就是硕士生的心态较好,态度比本科生更加积极,想法更加理性,找工作时并不一定要留沪,就业的选择面就扩大很多。
善于吆喝
并不是说求职学生要擅长夸夸其谈吹嘘自己,而是说:在跨专业求职中既然专业优势无存,工作能力就成为最重要的考量,这通常表现为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具备了外语、电脑、辅修专业等综合素质之后,在短短的面试中如何体现自己的工作才能呢?沉默是最大的失败,清楚、自信地侃侃而谈,善于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才是致胜的关键。许老师指出了一个看似奇怪的现象:历年来复旦大学女生的就业率较男生偏高约4%,就是因为女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就整体而言会比男生强一些。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来源:申江服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