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欺骗2种常见手段揭秘
商业欺骗2种常见手段揭秘
什么是慢性商业欺骗呢?也就是说,冒名顶替的“李鬼”可以冠冕堂皇地骗走商家的钱,而商家全然不知,哪怕知道了,也为时已晚。因为这种商业欺骗手段非常隐蔽,而且被骗者需要长时间才能发现,所以称之为“慢性商业欺骗”。想知道和自已打交道的是真李逵还是假“李鬼”吗?下面就向您揭示慢性商业欺骗的种种隐蔽手段。
手段一:用虚假的包装来博取信任,当您戒备心降低的时候……
>>利用工商注册博取信任,一般会说:“我们是国家工商局认可的公司(或商标局“登记”的公司),一定可靠!”
>>利用路牌广告来包装自己(路牌广告也是通过广告交换骗回来的),如:“老板你看,我们如果是假的还会投资这么多钱做路牌广告?”
>>利用展会来进一步标榜招揽(展会摊位同样是通过广告交换骗回来的),比如:“每次展会我们都有参加,不信,看看这些展览会的照片。”
>>以假乱真,称“某著名品牌现已被收购”,转移客户的注意力,趁机而入。
提防小提示:
1、工商注册深藏猫腻,重点留意其注册日期,如果是2004年或故意模糊掉,那您更应特别小心!
2. 请留意其路牌广告上是否明显地打出其公司的标识(如商标)。
手段二:利用法律漏洞和美丽的谎言……
典型案例:2004年7月16日,总部在芝加哥的论坛报业集团说,它旗下的纽约长岛《新闻日报》(N wsday)和西班牙语报Hoy都虚报了发行量,他们被美国发行量审计局(Audit Bureau Circulations)裁定3500万美元来偿还因报社通过虚报发行量而多收的广告费。(资料来源《华盛顿观测》)
在东莞,小媒体虚报发行量,来牟取暴利等商业行为,目前在法律的实际执行上是灰色地带。不法商家极尽夸大之辞,明目张胆地在报纸上刊登所谓的“18万册,20万册,36万册,38万册…免费发行”,小媒体的年收入乘以100都不够出书,广告投资回报又从何谈起?!其手法不外乎是千方百计地与知名品牌扯上关系或虚报发行量,混淆客户的视听。还有,某些广告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不包括出版书刊的,却以出书的名义招揽广告,甚至什么都做,自称是“网站建设专家”,“专业画册印刷”,“代理各种软件”等,总之,像一家万能公司。有些客户发现自己被骗了,由于害怕麻烦,就大发慈悲,不再追究,更不诉诸法律,其实,这不但损害了客户的利益,也毒害了社会空气,使不法之徒更加猖獗。作为公民应该负起应负的责任,假若我们同心协力,一定可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对待过街老鼠的最好办法--人人喊打!!
提防小提示:
1、投资黄页广告,必先考虑投资回报,发行量是必要条件,除了选择信得过的品牌外,还要重点看有没有公证处的“公证书”和对应的工料单、送货单以及公证处现场拍摄的图片。
2. 如有疑问千万不要犹豫,请拨打咨询电话查证,并通知相关部门把不法之徒绳之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