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人生:凌然——为梦痴狂
■在朋友的眼中,凌然很怪,甚至有点“疯”。一个学美术出身的,对汽车原理一窍不通的人,竟辞职在家搞起了离现实很远的汽车设计。
■然而耗时几年,他的作品竟连农民企业家都懒得“过目”。
■尴尬之下,这个无名小辈竟意外地得到了奔驰驻京首席代表的肯定。
■2000年和2001年,连生存都成问题的他负债自费参加了法国巴黎和德国法兰克福的国际车展。在展会上,他手工制作的车模与其他实物车相比,是最小,工艺最不精美的一个,但也是构思巧妙、最富有人情味的一个。
在自责中学会把握自己
在和凌然的交谈中,记者感到他一点都不“疯”,他也承认自己是属于“蔫有主意”的那类人。凌然说他小时候特淘气。13岁那年,他把自己绑在自行设计的降落伞上,从二楼往下跳,想验证一下自己的“发明”,结果却摔断了一条腿。都是工人的父母虽然拿他没办法,但也意识到这孩子对发明有种与生俱有的兴趣,于是便把他送到了高知家庭的姨奶奶那儿,恳求搞美术的姨奶奶好好“调教”一下这个聪明但又有点“野性”的孩子。
年龄大点儿时,凌然开始审视自己。觉得无论是相貌、家境还是功课,他和别人相比没有一点优势。“但我却很清楚自己内在的一些东西并不比别人差。”他对自己的这种肯定与认识一直维系到现在。但年轻时的凌然日子混得却并不怎么样,凌然自己认为:“原因就是懒。那会儿虽有信心,可行动上却很懒散,为此失去了很多机会。”然而让他深深意识到这一点的,却是奶奶的辞世。
凌然是奶奶带大的,对奶奶的感情很深。可她去世的那天早晨,凌然却睡过了头,当他急死忙活地赶到医院时,奶奶已经走了。没见着奶奶最后一面的遗憾让凌然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我那时真是太懒了,什么事都办不成,连这么重要的事都给耽误了。”这件事对凌然的刺激极大,就好像一个人在迷迷糊糊中冷不丁被人泼了一盆凉水,一下子就清醒了。“也许是大了,懂事了,反正从这件事后,我感到自己变了。”表面平和,骨子里却非常清高的凌然无法原谅自己以前的行为,从那以后,他变得勤奋起来,终于在第二年考入了天津美术学院,迎来了自己迟到的大学生涯。那一年,他已经25岁了。
努力只求
有人看得见
新婚初期,妻子高琳刚从天津调过来,还没找到工作,而他自己的收入也不高,小两口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凌然开始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怀疑。“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其实是一个很有能量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始终找不到证实自己的突破口。前思后想,我决定放弃本专业,寻找新的发展。”想了整整三天,凌然把目标锁定在汽车设计上。“当时汽车设计在国内算是个冷门,我想自己是学美术出身的,有一定搞设计的基础。只要肯努力,没准会有所发展。”
从1994年起,打定注意的凌然开始瞒着所有人,偷偷搞起了汽车设计。为了不让“不务正业、痴心妄想”等嘲讽干扰自己,他的汽车设计一直属于“地下活动”,连妻子都不太清楚。“我以为就像他喜欢足球一样,这不过是他的一项业余爱好。我还纳闷,他怎么从不在家里看他的汽车杂志,后来才知道,他早在回家的路上就看完了。”高琳回忆说,“他那时简直就是个‘夜猫子’,整夜地不睡觉,在图纸上描来画去。工作也辞了,每年只靠卖几幅油画挣点柴米钱,日子过得很艰难。那几年,我们常吵架。”因为得不到理解,凌然变得很自尊。“有时我也给他挑毛病,他却总说我不懂,但最后还是偷偷地改了。”高琳补充说。
如果说凌然一开始搞汽车设计是为了生存,为了出人头地,那么到后来,他是实实在在爱上了这一行。但是在初期,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支持他、帮助他。尽管他最痛恨依赖二字,“但那种孤独的滋味真不好受”,而不被社会认可的感觉更令他痛苦。那几年,他找过许多国内的汽车制造厂,但“打了不下二十次电话,可人家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我”,甚至随便一个农民企业家都可以一口回绝他。“也许是因为我不过是个‘民间艺人’,既没资历,也没关系,所以很难引起他们的重视。”屡次碰壁的凌然有点灰心了,“真不知道这路还有没有出口……”
转机出现在1998年6月的一天,凌然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拨通了奔驰驻北京办事处的电话。没想到只打了两次电话,便约好了见面的时间。“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我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第二天,凌然早早就出了门,但却因为记错了地点,结果耽误了半个小时。推开房门的那一刻,凌然既紧张又内疚,他以为首席代表尼斯勒先生不会等他了。没想到一进门,便看见这位和善的德国专家正冲他微笑。这次会谈长达50分钟,谈话一开始,凌然便偷偷按下了装在口袋里的录音键……尼斯勒先生很认真地翻看着他的作品,并通过翻译告诉凌然,他认为这些设计很先进,构思很超前,希望凌然能有更大的突破。这些鼓励的话让一直处于低谷的凌然备受鼓舞。
走出亮马河大厦的一瞬间,凌然觉得外面的阳光好灿烂。“从那天起,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座冰封的火山,终于找到了释放能量的突破口。”
亮相世界车展
与尼斯勒先生会面后,凌然看到了希望,他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车展。1999年,他与法国车展组委会取得联系后,便着手为出国做准备。但此时的他连生存都成问题,可他宁可借钱也要去,甚至去法国时被拒签三次都没有打消他的决心。朋友尽管觉得不可思议,但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与执著。关于这一点,妻子高琳在日记中的一段话十分感人:看着身旁一个个富丽堂皇的展位,看着周围的外国人,我觉得我们两个又瘦又小又穷的中国人除了智慧和勇气什么都没有。可智慧和勇气不是比钱更重要吗?
为了制造汽车模型,他把家中的一间小屋腾出来当了“手工作坊”,就这么没日没夜地干上了。因为没钱,材料用的是石膏,直到后来去德国参加车展时,才有条件换成木料。在法国巴黎和德国法兰克福的两次国际车展上,凌然的“可自动横向变体轿车”和“组合体跑车”虽然设计理念、构思都很超前,但与大厂商美轮美奂的实物车相比,工艺上自然显得比较粗陋。同去德国的妻子高琳却并没觉得掉价,反而感到很自豪。“和那些机器生产出来的汽车相比,我们的模型虽然是最小的,也不够精美,但很有人情味,因为全是手工制作的!”
两次车展上,凌然都是中国唯一的参展设计师。他的“可自动横向变体轿车”在展出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老外得知这款轿车从构思到制作,都是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时,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一下子,他的孤独感全没了。参展结束后,他只用半个月时间便完成了两款汽车的设计,并申请了法国国家专利。
为支付出国的高额费用,凌然差不多算是倾家荡产,还借了不少钱。可凌然仍就一副“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狂劲。凌然说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尽快完善自己的设计体系,然后吸引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共同成立一间工作室。最大的愿望就是帮他的“孩子”——36项发明顺利注册国际专利。最终的目标是开办“自己”的汽车制造厂。“好多人都说我是疯子,我早已习惯了。我的这些想法很少对别人讲,因为知道说了也没人理解。但我自己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网络]
■然而耗时几年,他的作品竟连农民企业家都懒得“过目”。
■尴尬之下,这个无名小辈竟意外地得到了奔驰驻京首席代表的肯定。
■2000年和2001年,连生存都成问题的他负债自费参加了法国巴黎和德国法兰克福的国际车展。在展会上,他手工制作的车模与其他实物车相比,是最小,工艺最不精美的一个,但也是构思巧妙、最富有人情味的一个。
在自责中学会把握自己
在和凌然的交谈中,记者感到他一点都不“疯”,他也承认自己是属于“蔫有主意”的那类人。凌然说他小时候特淘气。13岁那年,他把自己绑在自行设计的降落伞上,从二楼往下跳,想验证一下自己的“发明”,结果却摔断了一条腿。都是工人的父母虽然拿他没办法,但也意识到这孩子对发明有种与生俱有的兴趣,于是便把他送到了高知家庭的姨奶奶那儿,恳求搞美术的姨奶奶好好“调教”一下这个聪明但又有点“野性”的孩子。
年龄大点儿时,凌然开始审视自己。觉得无论是相貌、家境还是功课,他和别人相比没有一点优势。“但我却很清楚自己内在的一些东西并不比别人差。”他对自己的这种肯定与认识一直维系到现在。但年轻时的凌然日子混得却并不怎么样,凌然自己认为:“原因就是懒。那会儿虽有信心,可行动上却很懒散,为此失去了很多机会。”然而让他深深意识到这一点的,却是奶奶的辞世。
凌然是奶奶带大的,对奶奶的感情很深。可她去世的那天早晨,凌然却睡过了头,当他急死忙活地赶到医院时,奶奶已经走了。没见着奶奶最后一面的遗憾让凌然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我那时真是太懒了,什么事都办不成,连这么重要的事都给耽误了。”这件事对凌然的刺激极大,就好像一个人在迷迷糊糊中冷不丁被人泼了一盆凉水,一下子就清醒了。“也许是大了,懂事了,反正从这件事后,我感到自己变了。”表面平和,骨子里却非常清高的凌然无法原谅自己以前的行为,从那以后,他变得勤奋起来,终于在第二年考入了天津美术学院,迎来了自己迟到的大学生涯。那一年,他已经25岁了。
努力只求
有人看得见
新婚初期,妻子高琳刚从天津调过来,还没找到工作,而他自己的收入也不高,小两口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凌然开始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怀疑。“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其实是一个很有能量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始终找不到证实自己的突破口。前思后想,我决定放弃本专业,寻找新的发展。”想了整整三天,凌然把目标锁定在汽车设计上。“当时汽车设计在国内算是个冷门,我想自己是学美术出身的,有一定搞设计的基础。只要肯努力,没准会有所发展。”
从1994年起,打定注意的凌然开始瞒着所有人,偷偷搞起了汽车设计。为了不让“不务正业、痴心妄想”等嘲讽干扰自己,他的汽车设计一直属于“地下活动”,连妻子都不太清楚。“我以为就像他喜欢足球一样,这不过是他的一项业余爱好。我还纳闷,他怎么从不在家里看他的汽车杂志,后来才知道,他早在回家的路上就看完了。”高琳回忆说,“他那时简直就是个‘夜猫子’,整夜地不睡觉,在图纸上描来画去。工作也辞了,每年只靠卖几幅油画挣点柴米钱,日子过得很艰难。那几年,我们常吵架。”因为得不到理解,凌然变得很自尊。“有时我也给他挑毛病,他却总说我不懂,但最后还是偷偷地改了。”高琳补充说。
如果说凌然一开始搞汽车设计是为了生存,为了出人头地,那么到后来,他是实实在在爱上了这一行。但是在初期,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支持他、帮助他。尽管他最痛恨依赖二字,“但那种孤独的滋味真不好受”,而不被社会认可的感觉更令他痛苦。那几年,他找过许多国内的汽车制造厂,但“打了不下二十次电话,可人家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我”,甚至随便一个农民企业家都可以一口回绝他。“也许是因为我不过是个‘民间艺人’,既没资历,也没关系,所以很难引起他们的重视。”屡次碰壁的凌然有点灰心了,“真不知道这路还有没有出口……”
转机出现在1998年6月的一天,凌然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拨通了奔驰驻北京办事处的电话。没想到只打了两次电话,便约好了见面的时间。“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我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第二天,凌然早早就出了门,但却因为记错了地点,结果耽误了半个小时。推开房门的那一刻,凌然既紧张又内疚,他以为首席代表尼斯勒先生不会等他了。没想到一进门,便看见这位和善的德国专家正冲他微笑。这次会谈长达50分钟,谈话一开始,凌然便偷偷按下了装在口袋里的录音键……尼斯勒先生很认真地翻看着他的作品,并通过翻译告诉凌然,他认为这些设计很先进,构思很超前,希望凌然能有更大的突破。这些鼓励的话让一直处于低谷的凌然备受鼓舞。
走出亮马河大厦的一瞬间,凌然觉得外面的阳光好灿烂。“从那天起,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座冰封的火山,终于找到了释放能量的突破口。”
亮相世界车展
与尼斯勒先生会面后,凌然看到了希望,他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车展。1999年,他与法国车展组委会取得联系后,便着手为出国做准备。但此时的他连生存都成问题,可他宁可借钱也要去,甚至去法国时被拒签三次都没有打消他的决心。朋友尽管觉得不可思议,但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与执著。关于这一点,妻子高琳在日记中的一段话十分感人:看着身旁一个个富丽堂皇的展位,看着周围的外国人,我觉得我们两个又瘦又小又穷的中国人除了智慧和勇气什么都没有。可智慧和勇气不是比钱更重要吗?
为了制造汽车模型,他把家中的一间小屋腾出来当了“手工作坊”,就这么没日没夜地干上了。因为没钱,材料用的是石膏,直到后来去德国参加车展时,才有条件换成木料。在法国巴黎和德国法兰克福的两次国际车展上,凌然的“可自动横向变体轿车”和“组合体跑车”虽然设计理念、构思都很超前,但与大厂商美轮美奂的实物车相比,工艺上自然显得比较粗陋。同去德国的妻子高琳却并没觉得掉价,反而感到很自豪。“和那些机器生产出来的汽车相比,我们的模型虽然是最小的,也不够精美,但很有人情味,因为全是手工制作的!”
两次车展上,凌然都是中国唯一的参展设计师。他的“可自动横向变体轿车”在展出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老外得知这款轿车从构思到制作,都是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时,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一下子,他的孤独感全没了。参展结束后,他只用半个月时间便完成了两款汽车的设计,并申请了法国国家专利。
为支付出国的高额费用,凌然差不多算是倾家荡产,还借了不少钱。可凌然仍就一副“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狂劲。凌然说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尽快完善自己的设计体系,然后吸引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共同成立一间工作室。最大的愿望就是帮他的“孩子”——36项发明顺利注册国际专利。最终的目标是开办“自己”的汽车制造厂。“好多人都说我是疯子,我早已习惯了。我的这些想法很少对别人讲,因为知道说了也没人理解。但我自己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