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藏起来的低调富豪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这是怎样的一个金矿?
产品自然特性(如不可再生性)衍生的市场魅力无比性感,诱惑着资本之手的痴情探入;另一方面,产业的社会特性(如对国家主体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以及国有企业主导的产业现状)又足以浇灭试手者们的大部分热情。注定了这是一群小心翼翼、藏匿身形的创富者。在胡润的财富榜中,这群富豪多少袒露得有些战战兢兢
这种小心一方面由于其产业空间的狭隘,也缘于产业灰色地带的客观存在。这些灰色地带直接催生了诸多进入壁垒和管制雷区,影响了民营资本的深入和扩张。问题是:两者何为因,何为果
胡润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时刻有新的花样刺激人们的感官神经,今年的能源榜就是佐证。
“全世界唯一不缺市场的,就是能源。”这句话傅成玉经常挂在嘴边。在世界各地,“能源”除了予这个工业年代以动力之外,也给财富探索者带来了丰沛的财富梦想。
富豪在哪?
在俄罗斯,首富一席几乎成了类似阿布拉莫维奇等能源巨子们争相坐庄的出牌游戏。而在国内,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力和中海油这些与任何一个世界级巨鳄皆可比肩的公司,似乎也就是中国能源的代名词。
而我国的私营能源“名流”,数年来则都零星地藏匿于富豪榜单深处。类似沈家桑、王玉锁等,相比陈天桥、黄光裕等,不查查榜单都无法猜出其身家出处。耳熟能详的鲁冠球、孙广信、徐明之类,即便在能源产业里有所举动,其个人标签依然被贴在了诸如房地产或是足球等曾经吸引眼球的地方。
与俄罗斯经济体制转型赋予的偶然机会不同,我国能源产业版图中,国有资本占有主导地位,国字号的大旗下,所谓能源巨富们的身影一直隐匿在后,闷声行走——这也是他们更加热衷的安全创富方式。
这个暗藏的领域里,小到一根电线,大到石油钻井平台,都可能意味着滚利的摇钱树。
一旦私人资本以合资或者合作形式进入国有企业的子公司阵营,甚至将这类“秦晋之好”升格为数十年的“钻石婚姻”,那么财富的叠加,就有可能细水长流。就像江浙地区的大部分加油站。虽然竖立着“中石油”或者“中石化”的招牌,但拥有20到30家加油站的业主仅仅就是一个人。他们与国有石油公司早已达成了应有的默契。
同时,曾经一大批在央企保护伞之下的产业,也因挂上“非主业”的招牌,而换成了私人抬眼可见的财富。国内一部分油库的持有人,已经从国产自由之身。
不过,这些财富的掌握者们,不会如陈天桥和李彦宏那样高调和惹人注目,也不会将自己的财富公然放在睽睽之下,反而会谨小慎微地将它抱在怀里,存着钱、买着债券甚至基金,游离公众视线之外。
甚至,深山简易棚里坐着的“普通人”、戴着头盔出入矿井的黝黑“工人”、在油井边长年累月蹲守的老者,都有可能是让我们大吃一惊的产业巨子。
快速赚取?
能源的日益短缺果真意味着快速创富时机的到来?
我们看到的却是,各方资本刚刚探入紧缩能源禁地,政策之手便果断介入进来——当地方无油之时,国家仍旧毫不留情地将一张张禁令抛向各处;辉煌一时的几百家钢铁厂,被肃然显现的《钢铁产业政策》拉下马来;曾经拥有巨额资产的矿山、油井或关或转;政府强势手腕之下,能源秩序逐渐重整。
与此同时,“节能”二字也从宣传口号迅疾转为实际行动。可再生资源的潜在魅力被一次次地重点诠释:老者何祚庥不辞辛苦地多次奔赴企业,宣称太阳能时代的提前到来;风电技术、氢能源等各类眼花缭乱的概念一拥而上;另类造能方式如煤转油、生物质能等也不再是现实生活中的弃儿;风险投资、私募资本以及海外商人,在或将出现的浪潮中寻找着自己可以度量的未来财源。
但并非有了概念、有了钱,就可以笑到最后。
一方面,能源产业与一个国家的战略与经济存亡唇齿相依,进入门槛和管制程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由于涉及资金巨大,成本的考量也变得十分重要。比如“煤转油”技术,其前期投资和后期回报倘若无法超越传统的炼油工艺,势必难以转化成产业行动。
不可忽视的因素还有,国有资本绝对强势的背景下,民营资本的议价空间相对狭隘,一旦作为合作伙伴的两者不能在战壕中结成同盟,后者的劣势就会显而易见。比如,为了向合作多年的中石化讨个说法,捷美能源总经理孙天罡不得不作好的准备是“鱼死网破”
(捷美能源曾与中石化合建一条西部输油管道。而由于中石化的战略调整,该管道现已被搁置一旁,被中石化自建的管道所代替。2004年底,捷美能源以中石化违反运输协议而将其告上法庭)。
(本报记者王佑发自上海)
这是怎样的一个金矿?
产品自然特性(如不可再生性)衍生的市场魅力无比性感,诱惑着资本之手的痴情探入;另一方面,产业的社会特性(如对国家主体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以及国有企业主导的产业现状)又足以浇灭试手者们的大部分热情。注定了这是一群小心翼翼、藏匿身形的创富者。在胡润的财富榜中,这群富豪多少袒露得有些战战兢兢
这种小心一方面由于其产业空间的狭隘,也缘于产业灰色地带的客观存在。这些灰色地带直接催生了诸多进入壁垒和管制雷区,影响了民营资本的深入和扩张。问题是:两者何为因,何为果
胡润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时刻有新的花样刺激人们的感官神经,今年的能源榜就是佐证。
“全世界唯一不缺市场的,就是能源。”这句话傅成玉经常挂在嘴边。在世界各地,“能源”除了予这个工业年代以动力之外,也给财富探索者带来了丰沛的财富梦想。
富豪在哪?
在俄罗斯,首富一席几乎成了类似阿布拉莫维奇等能源巨子们争相坐庄的出牌游戏。而在国内,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力和中海油这些与任何一个世界级巨鳄皆可比肩的公司,似乎也就是中国能源的代名词。
而我国的私营能源“名流”,数年来则都零星地藏匿于富豪榜单深处。类似沈家桑、王玉锁等,相比陈天桥、黄光裕等,不查查榜单都无法猜出其身家出处。耳熟能详的鲁冠球、孙广信、徐明之类,即便在能源产业里有所举动,其个人标签依然被贴在了诸如房地产或是足球等曾经吸引眼球的地方。
与俄罗斯经济体制转型赋予的偶然机会不同,我国能源产业版图中,国有资本占有主导地位,国字号的大旗下,所谓能源巨富们的身影一直隐匿在后,闷声行走——这也是他们更加热衷的安全创富方式。
这个暗藏的领域里,小到一根电线,大到石油钻井平台,都可能意味着滚利的摇钱树。
一旦私人资本以合资或者合作形式进入国有企业的子公司阵营,甚至将这类“秦晋之好”升格为数十年的“钻石婚姻”,那么财富的叠加,就有可能细水长流。就像江浙地区的大部分加油站。虽然竖立着“中石油”或者“中石化”的招牌,但拥有20到30家加油站的业主仅仅就是一个人。他们与国有石油公司早已达成了应有的默契。
同时,曾经一大批在央企保护伞之下的产业,也因挂上“非主业”的招牌,而换成了私人抬眼可见的财富。国内一部分油库的持有人,已经从国产自由之身。
不过,这些财富的掌握者们,不会如陈天桥和李彦宏那样高调和惹人注目,也不会将自己的财富公然放在睽睽之下,反而会谨小慎微地将它抱在怀里,存着钱、买着债券甚至基金,游离公众视线之外。
甚至,深山简易棚里坐着的“普通人”、戴着头盔出入矿井的黝黑“工人”、在油井边长年累月蹲守的老者,都有可能是让我们大吃一惊的产业巨子。
快速赚取?
能源的日益短缺果真意味着快速创富时机的到来?
我们看到的却是,各方资本刚刚探入紧缩能源禁地,政策之手便果断介入进来——当地方无油之时,国家仍旧毫不留情地将一张张禁令抛向各处;辉煌一时的几百家钢铁厂,被肃然显现的《钢铁产业政策》拉下马来;曾经拥有巨额资产的矿山、油井或关或转;政府强势手腕之下,能源秩序逐渐重整。
与此同时,“节能”二字也从宣传口号迅疾转为实际行动。可再生资源的潜在魅力被一次次地重点诠释:老者何祚庥不辞辛苦地多次奔赴企业,宣称太阳能时代的提前到来;风电技术、氢能源等各类眼花缭乱的概念一拥而上;另类造能方式如煤转油、生物质能等也不再是现实生活中的弃儿;风险投资、私募资本以及海外商人,在或将出现的浪潮中寻找着自己可以度量的未来财源。
但并非有了概念、有了钱,就可以笑到最后。
一方面,能源产业与一个国家的战略与经济存亡唇齿相依,进入门槛和管制程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由于涉及资金巨大,成本的考量也变得十分重要。比如“煤转油”技术,其前期投资和后期回报倘若无法超越传统的炼油工艺,势必难以转化成产业行动。
不可忽视的因素还有,国有资本绝对强势的背景下,民营资本的议价空间相对狭隘,一旦作为合作伙伴的两者不能在战壕中结成同盟,后者的劣势就会显而易见。比如,为了向合作多年的中石化讨个说法,捷美能源总经理孙天罡不得不作好的准备是“鱼死网破”
(捷美能源曾与中石化合建一条西部输油管道。而由于中石化的战略调整,该管道现已被搁置一旁,被中石化自建的管道所代替。2004年底,捷美能源以中石化违反运输协议而将其告上法庭)。
(本报记者王佑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