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达芬奇shangshen”看“强暴经济”
tom hanks主演的《达芬奇密码》全球公映了。
电影本身
虽然电影出品方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但是该公司早在1989年就被可口可乐卖给了索尼,成为索尼影业的一部分。所以,这一次的现实应当是,索尼子公司出品、索尼全球发行。
由于三天的收入达到了2.24亿美元,索尼在日本的股票上升了3.5%——我们是否要掏钱去电影院看,就看我们自己的考虑了。
tom hanks的演技一直是非常棒的,甚至他的风范也让人感到佩服,当有记者在嘎纳的首映式上挑衅他的发型时,他开玩笑说自己的发型将以光速被全球的观众所讨论,所以对记者的疑问根本不担忧。
还有一个亮点是,女主演是《天使爱美丽》的主角——但在续集中,应该不是她了。在全球卖出4600万册的《达芬奇密码》,在卖给哥伦比亚版权时,也售出了600万美元。而另一本小说《天使与魔鬼》,因为那同样是dan brown的作品,小说主人公同样是robert langdon,而且就内容来说,个人觉得后者更精彩,所以预计会在两年内也会被搬上荧幕。
1.25亿美元摄制的《达芬奇密码》,受到了梵蒂冈的谴责,小说中被描述的相当灰暗的天主圣公会明确表明,小说对它们有诋毁,也要求导演朗·霍华德在片头加声明,宣布该电影为虚构,霍华德直接拒绝了该要求——小说的开篇就说了,“本书中所有关于艺术品、建筑、文献和秘密仪式的所有描述全都确有其事”。如果加了片头,导演不是自抽嘴巴了么。
围绕产业
热门词汇被引入it及通信产业,已是时髦的“武打动作”。这一次,“达芬奇密码”在劫难逃。例如,林紫玉的文章《中国移动高管空降大唐 月底将接替周寰职务》就专门以节引用有“大唐的‘达芬奇密码’”。该文章在新浪匆匆一掠之后,被撤了下来——虽然只是司局级干部任免,但由于岗位重要,所以叫停恐怕也是在所难免。
搜狐网上登消息说,为了应对5月电信日,就干脆把这个月定成了通信月,搞了个“搜狐通信月登场,解读信息社会‘达芬奇密码’”,说是要通过《四大篇章、十大策划,解读信息社会“达.芬奇密码”》。
在donews上看到一篇文章说,“《达芬奇密码》颠覆基督教义,索尼产品遭抵制”。也说的是it产业内的事情。——其实如果说抵制日货,应该从日常做起,而不仅仅是5月4号或者9月18号不买日本货。
在北京宽带网上,也看到“视频花园活动推荐:破译“达芬奇密码”夺免费电影票”的消息,其实说得是,只要你推荐朋友(不如说“陷害朋友”)来看电影,你就有可能获得《达芬奇密码》的门票。
还有消息说,电影里tom hanks使用的手机是索爱的w850c,这个消息是从索尼爱立信中国公司市场部透露出来的,炒作的意图也就相当明显了。
围绕一部电影的争论和热潮,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过《达芬奇密码》因为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实力强劲,所以更为吸引眼球。例如,日本野村证券金融经济研究所已经出了一份报告,说是因为该片是由索尼发行的,所以会给该公司的ps3的销售带来促进作用——天知道这个报告时如何研究出来的,因为ps3根本不会按照原定的计划推向市场。
日本人的出尔反尔确实出了名的,先前媒体曝光说,ps3由于设计问题和技术问题,不能按照预定在2006年春天推出;于是索尼公司就有发言人出来否认,说这是业界谣传,ps3会按照原定计划在春天推出;然而,就在一个月之内,索尼相关高层就正式宣布,要把时间放到11月,理由更是可笑,为了保证全球同步上市——技术问题却偏偏不提了。
读过《达芬奇密码》的人应该明白,“达芬奇密码”的含义,本身指的并不是谜底的揭晓,而是秘密的保留。只是小说主人公在探寻危机的同时,不小心弄清楚了密码背后的含义。
所以,以上的一切,都可以称为“不小心”了。
赶上个囫囵吞枣的年代,踏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来,“我最同情那些萝卜们,因为它们身陷泥泞而又无法自拔”。
一本畅销书、一部热门电影,引来了一通强暴眼球和强暴经济。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鉴于本文的出现,也赶上了热潮,所以也算强暴经济的蜂拥而上者之一,应当予以批评和自我批评。
来源:雍忠玮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