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蜂起,心藏风云
蓬勃几度创业潮
一浪又一浪,创业潮流在中国大地澎湃汹涌。
一簇簇先知先觉的梦想家,挺上潮头,化作这个时代浩然的风景
文/本刊记者 顾冰
斯坦福研究中心(SRI)副总裁格兰·瑞斯曾兴奋地对记者说:“现在中国的创业氛围一点也不比美国硅谷差。”但在携程CEO梁建章看来,瑞斯只能算个后知后觉者。早在90年代中期,梁建章就发现,在中国创业的机会远比美国要多。
“一个中国人,如果个人素质能评A的话,在国外只能是B,而在国内就可能是A+,”汉能投资董事长陈宏显然也赞同梁建章的观点。陈宏是第一个在美国创办企业并把企业带上市的中国留学生,但面对祖国的蓬勃商机,他还是将他第四次创业机会定位在中国。
创业热情难以遏制
上世纪70年代初,原申华实业董事长瞿建国为创办自己的事业,还只能晚上偷偷做工,为此还担下了“日公夜私”的罪名,他的原始积累只能通过一个个家具完成;而1999年,梁建章创办携程时,却是一帆风顺,甚至不需要太多的资金,自有一大堆风险投资想给他钱让他创业。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但在这30多年来,中国人创业的热情始终难以遏制。
1984年,朱裕华移民意大利,他决定,就算是个跑堂也要当个“最出色的跑堂”,没多久机会来了,进口中国猪鬃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而这时的国内,瞿建国在川沙孙桥的乡镇企业正做得如火如荼,孙桥也成了国内第一批亿元乡;朱丹则在上海交大管理学院攻读研究生,清华本科毕业的他在交大学会了卖电影票,学会了做生意。
1988年,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创业高潮,深圳、海南等经济特区充斥着来自国内各地的商人。朱丹也在此时离开中信,在深圳大学名下办起了“深珠工贸公司”,在当时谁又能想到这家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司,却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海王药业”的前身;而这时的上海,瞿建国刚刚辞去孙桥乡副乡长的位置,谁能想到,当初他“被迫”向申华投入的1万元钱,日后却奠定了他超过亿元的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