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经验 - 创业底气从那里来

创业底气从那里来

  一些在校学生问到两个相联系的问题。一个是说,我崇拜创业的成功者,特别想创业,就是底气不足;另一个说,我创业的决心已定,并为此选择了经济专业,就是想多读书,为将来做好准备。可是书读的越多,反倒越茫然。

  先讲个小故事。许世友当年在北戴河是这样教他儿子游泳的:一只手夹住一个,一步一步的向大海深处走,在两个孩子挣扎与喊叫声中,把他们扔进海里,回头就走了。当两个孩子自己回到岸上的时候,水是喝了,也能游了。

  底气来自本领

  底气从哪来,按理是应该来自本领,不是说“艺高胆大”吗?本领是从哪来?一提起这个话题,人们总是愿意拿黄埔军校说事,这不对,是世纪误会。不是黄埔岛西端那几个月的立正稍息,就能造就那么多的将帅,而是20多年的战争,造就了黄埔军校。本领是练出来的。

  创业需要的本领,核心是创造力。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创业项目都是具体的、特殊的。即便是成熟的项目,也是特定时间、地点、规模和特定外部环境与资源条件下进行的,碰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实践对创业能力是“惟一”的。就像自古华山一条路。实践对能力的作用,许多思想家有许多思想。我要说的只有一句浅白的话:“实践的能力只能在实践中获得。”因为能力不等于知识。知识可以通过读书获得。知识离开实践就像美丽的花离开土壤而无以生根,知识离开实践就不会成为属于自己的能力。如同驾驶汽车、操作电脑、学外语、写文章、骑自行车。有实践就有能力,没实践就没有能力。音乐家能分辨细微的频率差别,染色工能指出40种黑色的名称,有经验的酒商能通过品尝说出酒的牌名,所有这些能力离开实践该如何学得到?

  教育有些无奈

  学校教育是积累、灌输、继承知识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具有应试教育的特点,考基础、考理解、考记忆,一路考下去的功效是把受教育者引向接受现成答案。这对理工科有作用,可以奠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为转换成研究能力打下根基,特别是多学科的基础很可能成为创造性智能的支撑点。许多重要发现,如电脑、DNA、激光照排等都是这样产生的。而经济类学科的课程,它对理解经济现象、训练抽象思维的能力有用,有些对宏观政策的制定也有用。但对于创建企业,对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而言是没用的。就像中文系培养不出作家一样,经济系照样培养不出企业家,这不是学校无能:凡是创造性的能力,都不是教育的结果。

  MBA课程以讲案例为主,本身就隐含着教育对经济实践的无奈。把实践拿到课堂上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比单纯的讲理论是一个进步。但是,课堂上的实践终归不是真正的实践,是期待案例中的失败能对将来有所借鉴,期待案例中的成功能在未来的实践中得以激活。然而,期待终归是期待,遇到较真的时候仍然是茫然。

  实践需要用心

  并非任何对经济活动参与都能够获得能力。哪个人没有过一些实际生活的经历?然而,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别之大,有时会超出人的想像,这又是为什么?重要的是悟性—有心与无心。西班牙有句话,“一个心不在焉的人,就是走过森林也看不到一棵树木。”有心就能够有很深的体验,无心的人经历了千辛万苦也是茫然一片。用心的体验、敏锐的观察、深邃的理解、经验的提升对能力的产生则极为重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描述的是经历中的用心所能够达到的境地。

  实践是具体的,要有一个很具体的事情,把心投放进去。有一所“进修学校”。它是学习创办企业,学习经营管理,培育创业能力的修业场。任何一家公司无论经营什么,都是生存在市场经济的前沿;无论大小,都是五藏俱全的实体;无论资金多少,都是对资源的组合。这对各种颜色的“领子”—金领白领蓝领,就是发育成长的肥沃土壤。

  有心的实践首先是心态—修行的心态。以快乐、积极、开放的心态,把打工看做是学习的机会,把公司看成是一所学校。这所学校,不是花了许多钱去听那些坐而论道者的玄妙高深,而是借山修炼你的功夫,借鸡孵你的资本之蛋。你不要看重薪水的多少。其次是角度—老板的角度。不论你处在哪个位置,都要站在老板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发现、挑剔、怀疑。体会老板的用心,判断企业的得失。最后是目的—很强的目的性。利用自己的原始资源—眼、耳、手、脚、嘴,像呼吸一样去吐纳,像蜜蜂一样去采集。从大到小至细微之处,从窄到宽至相关方面,从现在到过去至创业初始。在此中间完成经验积累,市场经济的洗礼,体会做企业的艰辛,懂得创造的重要,完成独立创业所必须的资本准备,这样,你就自然有了底气。

  归根结底,底气来自—激情+理性

  激情:为了心中的一个梦,敢想敢干坚忍不拔坚持不懈;追求人生精彩与充实;追求过程的激动与兴奋。

  理性:走过靠经验和天赋创业的阶段,在有准备、有能力的情况下,遵循创业投资的内在规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摘自《端口》


创业经验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经验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