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噩耗话要曲
传达噩耗话要曲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灾难、不幸,甚至是噩耗,有时会无情地降临到人们的头上。这种不幸带给亲人们的打击像晴天霹雳、地陷天倾一般,令人惊惧、痛苦,难以承受。特别是对于年迈的老人,身患疾病的亲人,在这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面前,很可能生出意外,出现“祸不单行”的情形。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把不幸消息通知当事人时,就应格外讲究方式方法,尽可能地减轻或缓解对他们的刺激,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通常有这样几种传达方式可供选择:
1.直言直告法
对于那些性格刚强、有地位的人,如果他的亲属遇到不幸需要通知时,就可以直接说明,或用委婉语言说明,一般情况下他们是能顶得住的。比如,某部师长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在把这一消息告诉他之前,前方的领导还有些顾虑,要不要立即通知他。可是考虑到他是军人,又是领导,对于这场战争的严酷性是有思想准备的,所以不能瞒着他。于是,前方的领导以悲痛的心情,把这个令人心碎的不幸的消息告诉他,说:“师长同志,……您知道,这次战斗打得很艰苦,很多同志牺牲了。你的儿子不愧是将门之后,表现十分英勇,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师长一直沉默着听对方讲述,泪在眼里打转转,但始终没有流出来,片刻,他说:“我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这种直言方式适宜于有一定精神准备的情形,比如,对于久病不愈之后的噩耗,对于战场上的牺牲等。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不宜采用这种方式。
2.委婉暗示法
对于飞来之祸造成的不幸,而他们的亲属又心地狭窄,或神经脆弱,或年迈多病,如果直言相告,就可能出问题,这时最好使用委婉方式传达不幸消息。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很强的词,可以用同义替代词汇,比如:“他走了”、“他出远门了”、“我们没有留住他”等,把不幸消息传递过去,让对方意会,并承受这一不幸的事实。比如,有一位老工人的儿子在工作中因公牺牲了,工会的同志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这样说:“咱们厂发生了一起事故,这是不可抗拒的灾难,你的儿子离开了我们,大家十分怀念他。”在这里他们并没有直接说出老工人的儿子牺牲,但是,老工人已经明白。他感到痛苦的同时,却十分理
智,说:“今天早上我的眼老跳,想着没有好事,唉,没想到这么无情……”老人坚强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3.渐次渗透法
当估计到不幸消息对于当事人可能造成致命打击的时候,就不宜一次性的通知对方,可以采取渐次渗透的方法,一次比一次多的把坏消息透露过去,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使之增强承受力,当最后把实情说出时,对方就不会感到突然了。
比如,有一位老人体弱多病,心脏不好。在外地工作的小儿子是他最宠的。这年过年时儿子来信说要回来看望老人,老父亲十分高兴,在家里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可是儿子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死了。这个消息如何告诉老人呢?如果直说,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家人运用了渐次渗透的方式,先告诉他说:出了车祸,儿子受了伤,正在抢救。过了一天又说“还在抢救,情况不好”,又过了一天人们开始叫他作“最坏的准备”,最后告诉他:“医生作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没有留住他。”此时,老人已经明白了,显得很镇定。
这种方式对于有病的人来说是必要的。在实施的时候,还可以多请几个人配合实施。比如,请他们信得过的人和关系密切的人在场,这样在通知之后,可以配合作一些思想工作,效果会更好。
4.隐瞒自悟法
对于神经十分脆弱,已经经不起刺激的人,对他们传达不幸消息还可以采取长时间回避真情的方式,让他们在时间的消磨中,习惯于失去这个亲人的生活,自己渐渐地悟出真相,以减少不幸的发生。有一个农村妇女有两个儿子,在解放初期,二儿子抗美援朝牺牲在战场上,但是这个消息不能告诉她。她没有文化,又早年丧夫,经不住这样的打击了。所以,村里的人把这个消息都封锁起来,不要她知道。过了几年,她见一同去参军的人回来了,她的儿子还不回来,就到处去打听。她的大儿子说,弟还在前线,并把军功章给她看,她信以为真。只要知道儿子还活着,她的心里就有精神支柱。不久,她家的大门口挂上了一个“光荣烈属”的牌子,人们告诉她,儿子很光荣,她也这样看。又过了几年,她已经渐渐地明白,儿子是不在了,要不为什么连个信也不来呢?可是她已经适应了没有这个儿子的生活。她主动找了村里干部说:“你们也不用瞒我了,我知道我的儿子是不在了,你们也是好意,不过我来就是听你们一句准信,我老婆子是可以顶得住的。”这时,村干部才把真实的消息告诉她,并说:“你是烈属,你的生活我们村里包了。”她默默地走了,还是和过去一样地生活,并没有垮下去。
总之,通知他人坏消息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去做,要根据不同对象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和语言,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网络]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灾难、不幸,甚至是噩耗,有时会无情地降临到人们的头上。这种不幸带给亲人们的打击像晴天霹雳、地陷天倾一般,令人惊惧、痛苦,难以承受。特别是对于年迈的老人,身患疾病的亲人,在这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面前,很可能生出意外,出现“祸不单行”的情形。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把不幸消息通知当事人时,就应格外讲究方式方法,尽可能地减轻或缓解对他们的刺激,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通常有这样几种传达方式可供选择:
1.直言直告法
对于那些性格刚强、有地位的人,如果他的亲属遇到不幸需要通知时,就可以直接说明,或用委婉语言说明,一般情况下他们是能顶得住的。比如,某部师长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在把这一消息告诉他之前,前方的领导还有些顾虑,要不要立即通知他。可是考虑到他是军人,又是领导,对于这场战争的严酷性是有思想准备的,所以不能瞒着他。于是,前方的领导以悲痛的心情,把这个令人心碎的不幸的消息告诉他,说:“师长同志,……您知道,这次战斗打得很艰苦,很多同志牺牲了。你的儿子不愧是将门之后,表现十分英勇,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师长一直沉默着听对方讲述,泪在眼里打转转,但始终没有流出来,片刻,他说:“我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这种直言方式适宜于有一定精神准备的情形,比如,对于久病不愈之后的噩耗,对于战场上的牺牲等。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不宜采用这种方式。
2.委婉暗示法
对于飞来之祸造成的不幸,而他们的亲属又心地狭窄,或神经脆弱,或年迈多病,如果直言相告,就可能出问题,这时最好使用委婉方式传达不幸消息。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很强的词,可以用同义替代词汇,比如:“他走了”、“他出远门了”、“我们没有留住他”等,把不幸消息传递过去,让对方意会,并承受这一不幸的事实。比如,有一位老工人的儿子在工作中因公牺牲了,工会的同志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这样说:“咱们厂发生了一起事故,这是不可抗拒的灾难,你的儿子离开了我们,大家十分怀念他。”在这里他们并没有直接说出老工人的儿子牺牲,但是,老工人已经明白。他感到痛苦的同时,却十分理
智,说:“今天早上我的眼老跳,想着没有好事,唉,没想到这么无情……”老人坚强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3.渐次渗透法
当估计到不幸消息对于当事人可能造成致命打击的时候,就不宜一次性的通知对方,可以采取渐次渗透的方法,一次比一次多的把坏消息透露过去,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使之增强承受力,当最后把实情说出时,对方就不会感到突然了。
比如,有一位老人体弱多病,心脏不好。在外地工作的小儿子是他最宠的。这年过年时儿子来信说要回来看望老人,老父亲十分高兴,在家里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可是儿子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死了。这个消息如何告诉老人呢?如果直说,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家人运用了渐次渗透的方式,先告诉他说:出了车祸,儿子受了伤,正在抢救。过了一天又说“还在抢救,情况不好”,又过了一天人们开始叫他作“最坏的准备”,最后告诉他:“医生作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没有留住他。”此时,老人已经明白了,显得很镇定。
这种方式对于有病的人来说是必要的。在实施的时候,还可以多请几个人配合实施。比如,请他们信得过的人和关系密切的人在场,这样在通知之后,可以配合作一些思想工作,效果会更好。
4.隐瞒自悟法
对于神经十分脆弱,已经经不起刺激的人,对他们传达不幸消息还可以采取长时间回避真情的方式,让他们在时间的消磨中,习惯于失去这个亲人的生活,自己渐渐地悟出真相,以减少不幸的发生。有一个农村妇女有两个儿子,在解放初期,二儿子抗美援朝牺牲在战场上,但是这个消息不能告诉她。她没有文化,又早年丧夫,经不住这样的打击了。所以,村里的人把这个消息都封锁起来,不要她知道。过了几年,她见一同去参军的人回来了,她的儿子还不回来,就到处去打听。她的大儿子说,弟还在前线,并把军功章给她看,她信以为真。只要知道儿子还活着,她的心里就有精神支柱。不久,她家的大门口挂上了一个“光荣烈属”的牌子,人们告诉她,儿子很光荣,她也这样看。又过了几年,她已经渐渐地明白,儿子是不在了,要不为什么连个信也不来呢?可是她已经适应了没有这个儿子的生活。她主动找了村里干部说:“你们也不用瞒我了,我知道我的儿子是不在了,你们也是好意,不过我来就是听你们一句准信,我老婆子是可以顶得住的。”这时,村干部才把真实的消息告诉她,并说:“你是烈属,你的生活我们村里包了。”她默默地走了,还是和过去一样地生活,并没有垮下去。
总之,通知他人坏消息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去做,要根据不同对象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和语言,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