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释人员:我有了自己的服装厂
在哈尔滨动力区的一个半地下室,有一个服装加工厂,这个厂子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不大,工人也不多,但这个厂子却给了一个人改变一生的力量,这个人就是我。
我叫袁宁,今年三十五岁,现在是这个服装加工厂的厂长。在很多人看来,当一名小厂长没有什么特别,但对于我而言,这却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这是一种我从未敢想象的幸福,它是我心中一个奢侈的梦。因为你不会想到,今天的我曾是一名在监狱服过近十年刑的女人!
身陷泥潭难自拔
那时,我刚二十岁,年轻,有工作,有收入,生活虽然简单,却平实和快乐。谁知在朋友的劝诱下我迷上了扑克机,从此陷入赌博的泥潭不能自拔。为了还赌债,我终于铤而走险,利用手中的权力,添了一张空白支票参与了一起诈骗,拿走了公司的二十万元钱。
这笔钱,断送了我年轻时代的理想和追求,也给我的自由生活划上句号,我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
信心二字催猛醒
拿着那张冰冷的判决,我被投放在黑龙江省女子监狱服刑改造。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中秋节,我坐在铁窗前若有所思。这时,监狱教改科的高科长通知我去他的办公室,说动力区民生办事处的几个人来看我了。
我和他们又不沾亲带故,看我什么呢?我心里很排斥,甚至带着那么一点厌恶,我不想让别人用同情或是好奇的眼光来打量我。高科长看出了我的想法,他让我坐下,然后一一介绍我面前的这些人。他告诉我说,他们是代表民生办事处来看我的,因为我的户口在那里,我已经成了他们的重点帮教对象。
这时,民生办事处的栾晓辉主任走了过来,她四十多岁,脸上带着像母亲一样慈祥的微笑,她拉住我的手说:“小宁,我知道你对我们还不太了解,也可能不太信任,没关系,我们今后会常来,慢慢我们就会熟悉了,今天是中秋节,我们给你也带了件礼物,希望你能喜欢。”说完,动力区基层工作科的徐飞科长拿出一个条幅递给了我。我疑惑地打开它,“信心”两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看到这两个字,就像有什么东西突然撞开了我封闭已久的心,让我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从那以后,民生办的几位领导经常来看我,不断给我鼓励,也不断带给我重生的信心,我真的改变了,这两个字让我真正完全彻底地摆脱了颓废的阴影,我开始积极面对每一天。由于良好的表现,我连续获得减刑,2002年8月17日,我终于盼到了出狱的日子!
情暖我心报恩人
走出监狱大门的时候,我一直没有回头。在我们服刑人员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小小的迷信,就是出狱的时候一定不能回头,意思是不走回头路。我暗暗对自己说,再苦再难,也不能犯罪了。然而,出狱后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起初还是让我难以承受。我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几乎没有单位肯留我。
父母为我急得寝食难安,我不想让他们再为我操心了,可我又做不到。一天,家里的电话响了,是民生办事处的徐飞科长。
第二天,我如约到了民生办事处。栾主任说:“我们想好了,要为你落实个工作,你看自己有什么特长,能干点什么?”
在监狱,我学会了服装加工和剪裁,那时,我就想等出狱以后,开一家服装厂,看着栾主任殷切的眼神,我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口。没想到,说完后,大家一致表示赞成,栾主任还主动提出要帮我解决资金和厂房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徐科长帮我联系办执照,栾主任帮我筹集资金,动力区司法局的刘振龙局长还多次过问我这个服装厂的事。短短几天的工夫,执照办下来了,资金也筹来了。民生办还开会研究决定,把办公楼的一个一百五十平米的地下室免费借给我办工厂。
我用借来的三万块钱买来了机器,进了布料,还招来了四名下岗职工。厂子成立了,我开始穿梭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差不多是挨家挨户问有没有服装定单。功夫不负有心人吧,我终于有了第一个客户。
我和几个姐妹一连好几天都是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点连续工作,交货前,我又一件一件检验,不允许自己的产品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结果,这批货我们不但保证了高质量,而且还提前两天交货,客户满意地说下次的订单还交给我来做。
扬起风帆奔新生
厂子的生意越来越好,我开始一点点扩大规模,不仅接定单,还开始设计服装,制作成衣。后来,我又安排了五名出监的姐妹到这儿工作,她们都是出狱后无家可归,我还安排她们在厂子里免费吃住。
现在,我的厂子里已经有了十几个工人了,民生办的领导们说,我为社会做了不小的贡献。其实,是他们给我造了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