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故事 - 新徽商温州创业崛起纪实

新徽商温州创业崛起纪实

   温州是一块充满奇迹的土地。当一个又一个温州人走向世界各地,打造无数商业神话时,却有一群来自安徽的创业者,他们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和勤奋忘我的劳动,在温州扎下了根。据粗略统计,至今有40多万安徽人在温州创业,其中很多人获得了成功。   温州当地有句俗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群安徽人也是这样,当初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陌生的地方,开始了艰难“打拼”,尝尽了酸甜苦辣,经历了起起落落。打拼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温州这个城市给了他们太多的思考和改变,也给他们带来丰厚收获。成功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仿佛寻觅到了当年“徽商”的影子,安徽人真的很优秀!    刘永晖:徽商的后代不比别人差    刘永晖,开太百货营销策划部经理在温州时间:10年原籍:黄山如果你来温州,肯定要去五马街。如同到上海必然去南京路一样,五马街是温州市中心地带最具人脉的商业圈。在这个商业圈中,开太百货又是其中的一个亮点。    1999年3月,来自安徽黄山的刘永晖正式加盟开太,负责公司的企划。之前,他在温州市计委信息中心工作。    刘永晖还记得,第一次来温州是1995年10月份。说实在的,当时从温州西站下车后,他对这个城市的第一感觉并不太佳,处处透露出一种繁华后面的杂乱。但是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与内地相比,也让他感到了极大反差。他1994年7月毕业分配到黄山轻纺系统工作时,第一个月工资拿了372元,而他借调到温州市计委工作后,一下子就拿到800多。在街上购物,温州人是一沓沓地往外掏票子。为什么温州人这么有钱?刘永晖心里暗自发誓:我是徽商的后代,一点不比别人差,我以后一定会超过他们的!刘永晖祖上是典型的徽商,曾在武汉做过茶叶、丝绸、桐油生意。    刘永晖进入开太后不久,就做了几个大动作,引起很大轰动。    1999年12月20号,适逢澳门回归。为此,他全程策划了“吉尼斯世界蛋糕庆回归”活动。蛋糕长19.99米,宽1.99米,摆放在开太百货正门的人行道上。温州电视台有个栏目叫“电视吉尼斯”,这一策划经新闻媒体报道后,惊动了整个五马街。开太因此声名鹊起。    接下来他又趁热打铁,策划了“千禧之喜世纪婚典”活动。温州人对结婚庆典十分重视,为此,开太与市有关部门及相关媒体联合,组织了一场婚礼盛典。时任市长担任证婚人,200对新人在温州体育馆同时举行婚礼,这一招“赚”足了全城市民的眼球。    2000年8月3号、4号,刘永晖又策划了一次“人体橱窗彩绘”,这也是全国首创。他从中国美院请来两个职业模特,请温州师院画家临模此举又刷新了开太开业以来当日营业额的新高,而众多媒体对此策划的报道,也使刘永晖成为温州策划界的红人。    每个人经历的苦难都是不一样的。经过这些年的打拼,刘永晖越来越觉得自己有底气。    2005年是刘永晖的本命年。过不了多久,他与几个朋友在五马街最黄金地段开办的一家百货公司即将运作。刘永晖说:“我一直以为,打工是一种途径,一种方式,一个过渡。当原始积累完成时,就应该看准时机去起跳。我现在还年轻,至少现在还能输得起。”  王建华:我一直看好安徽的发展   王建华:安徽华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温州时间:6年原籍:安庆·太湖与王建华通电话时,能很明显地听出他口中的乡音。一见面,果然得知他是安庆太湖人。他说,当他在外面世界打拼的时候,乡音成了他惟一的烙樱乡音也时刻提醒着他:我是一位安徽人,我要做一个有模有样的安徽人。    1999年正月,王建华第一次来温州,是受一家医药公司的委派来这里开发市常第一次接触温州这个城市,明显的感受是:温州人工作节奏快,赚钱意识强,连打电话都是两只手换着打。    虽然此前也做了四五年市场,但温州的经商思路还是让他有点措手不及,同时也给了他很多启发。不过,作为一个安徽人,因时因地的善变秉性使他在半年后就很快适应下来。他开始重新调整在温州市场的战略方案,所开发的六个办事处也都很快进入正轨。    王建华回忆说:“刚开始来时,一切从零开始。晚上忙着贴宣传画,挂条幅,加班到一两点是常有的事,白天还得赶去会见客户,时时刻刻有一种紧迫感。    然而,就是这种快节奏的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正当王建华在事业上刚刚有起色时,2000年9月26日家里打来电话,告知父亲病危。等赶到家时,父亲已撒手西去,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这成了王建华心中永远的遗憾。回温州后,公司因他请假超时而降了他的职。无奈之下,他离开温州来到云南。但三个月后,云南的公司又外派他负责浙江市场的开发。    几年的摸爬滚打,王建华成熟了。他下定决心,自己做实业。2003年,王建生在温州成立“玉安堂商贸有限公司”,主打女性健康用品。今年元月18日他又来到合肥,创办了华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并将有三大计划在合肥实施:一是继续主打自己研发的医药产品;二是开办一家云南风情餐饮店,客人可以边吃云南风味菜肴,边欣赏少数民族舞蹈;三是开办一个品牌连锁药店。三大计划估计总投资在一千万。    “其实,我一直看好安徽的发展。”王建华说,虽然目前安徽与江浙等发达地区比尚有一定差距,但近几年安徽的发展机遇很多,速度很快。    如今,王建华在温州和合肥两地的公司来回跑。他说:“虽然很辛苦,但人的一生总得有个目标。看准了,就要大胆去做,绝不退缩。” 仇庆卓:干事业,你永远不能满足   仇庆卓,温州天成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    在温州时间:13年原籍:寿县    今天,在温州广告公司的实力排名中,天成传播应该是排在前三位的,对此,仇庆卓很自信。    仇庆卓出生于六安市农村,高考落榜后,只身来到温州。这也是他第一次到温州,而且一呆就是13年。    1992年12月9日,在同学的姐夫帮助联系下,仇庆卓来到温州工业科学研究所上班。由于聪明好学,仇庆卓很快展露出才能。一年之后,领导派他参加上海的订货会,会上,他出色的社交能力赢得了客户信任,一下子签了10万订单。有一位厂领导看中仇庆卓的才能,想让他做自己的“上门女婿”。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什么都可以拥有,能够提前享受人生。然而,这决不是仇庆卓的最终目标。    1995年6月,仇庆卓放弃了这份工作。他要把自己放到这个城市的风头浪尖去体验。从厂里出来后,仇庆卓来到当时《温州侨乡报》广告部。他选择了广告业。    到1997年9月,仇庆卓已拥有了自己的广告公司。而就在这时,他也同时收到北京航天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温州都市报当时以“他乡客,温州圆了大学梦”为标题,报道他的故事……仇庆卓当时成立公司时,兜里只有区区2万元。为此,他向朋友借了30万。第一笔广告单子不是业务员做的,是他自己做的。他回忆说:“拿到第一笔单子时,我太有成就感了。因为这毕竟是我独立赚钱。”    然而,公司发展并不如想像的那样顺利。2002年,公司与温州电视台一起策划一台大型晚会,请了十几个国家级“大腕”捧常筹备一个半月,拉了40万赞助,但演出前一合计,支出要50万,尚有10万的缺口。由于所有赞助主要由电视台一位制片人负责,仇庆卓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完全可以撤,但仇庆卓没有这样做。那一次,仇庆卓亏了12万,但他赢得了朋友和市常今天,仇庆卓的公司已从原先的5个人发展到60余人。在温州广告界,仇庆卓算是一个杰出的代表,有几所大学都相继邀请他去讲课。仇庆卓说,在温州这个城市创业,你永远都不能有满足的时候。    事业有成,仇庆卓想得最多的还是家乡。他一直有个想法,等事业做大了,在家乡六安捐赠一座希望小学。  王三清:我是喝新安江水长大的   王三清,温州黎东眼镜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在温州时间:15年原籍:旌德1993年春节之后,王三清第一次踏上温州。之前他一直在杭州读书,学的是外贸专业。刚到温州的时候,那里才刚刚起步,见不到几幢像样的楼房。    一开始,王三清在一家车床厂做工,前后干了十个月。由于勤奋、诚实,又好学,他很得厂长信任。厂长是温州本地人,很有修养,并且思想非常活跃。这位厂长曾对王三清说过:“销售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就是这句不经意地话,让王三清今后终身受益。    王三清后来离开了那家工厂,来到另一家公司做销售。但这家公司因为经营的产品质量有问题,他很快又离开了。    1996年,一位安徽老乡在外贸方面的成功鼓舞了王三清,他决心转做外贸,并争取到了俄罗斯客户。然而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外贸业务随即也停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彷徨,他看到当时眼镜行业呈上升趋势,他又改行做眼镜外贸,并加盟到现在的黎东眼镜有限公司。    刚进去时,老板对他充满了不信任,也不给机会让他展露自己的能力。    就在最迷茫的时候,他也一直没有放弃在这个城市立足的信念。通过努力加诚信,他的业务量开始上升,客户群也逐渐扩大。他在销售领域取得了成功。    对于家乡,王三清一直充满深情。他心中最理想的居住环境还是家乡。去年五月,他特意回黄山买了一套房子。    2005年伊始,王三清与几个温州朋友约好,打算回黄山考察。因为他们深信,随着徽杭公路的贯通,这个区域在未来10年肯定有一个大飞跃。王三清对当年的徽商充满了崇拜。当年,徽商从新安江出发,开始了漫长跋涉并获得极大成功。他相信,作为喝新安江水长大的他,也一定会取得成功。    在王三清的床头,摆满了诸多外贸方面的书刊、报纸。再怎么忙,他每天都要抽时间看看。他把自己的“2005~2006年计划书”打印出来,贴在墙上。这样,他每天一觉醒来时都会看到自己确立的目标。
创业故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故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