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知识 - 创业:企业创新不是独门秘诀

创业:企业创新不是独门秘诀



  ( 创新是健康企业的组成部分,不能因为落后才创新,更不能因为企业不行了才创新,否则,再老的字号、再大的品牌也只能坐以待毙)

  张连毅办公室的墙上挂着4个字:“迅速执行”。身为董事长的他,已带领北京捷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走过7载光阴。在中关村发展大厦内的办公室里,他说:“有的同事说捷通现在决策比以前慢了,这可能是在批评我。在国际语音界小有名气的捷通已不再是初创阶段,需要重新思考和审视很多东西,面对机会要更加慎重。”

  “现在想来,我的创业似乎没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当年我回国就是想做个企业,于是就创立了捷通,真的没想太多… …现在看起来,这些都很平淡。”说起当年的创业,张连毅的反应有些出人意料。没有连篇累牍的业绩展示,没有艰涩拗口的管理理论,没有激情逼人的滔滔不绝。

  抛下公司去“修行”

  1989年,张连毅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毕业,在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经营部任副经理,负责推广“清华OC R”(汉字印刷体识别软件)。1992年,张连毅创建了北京清华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OCR推向市场。公司成立后业务发展很快,同年又在深圳设立了子公司。

  1992年年底,正是该红红火火大干一场的时候,张连毅却离开了文通,远赴美国“去开阔视野”,在那里单枪匹马做起了中文软件。“一开始做得还挺好,但是没持续太长时间。钱是赚了一点,可是不够花。”

  于是张连毅又去打工。“当时在工作还是读书的选择上一直摇摆不定,飘飘荡荡折腾了三四年后,终于醒悟。”

  静下心来的张连毅到加利福尼亚州富乐顿大学攻读MBA。1998年6月,书还没读完,他就急急忙忙地回了国。 “那年我33岁,不小了,还是抓紧时间回国实践一下。”

  “我在美国的这段时间其实是在‘修行’,从一个不懂事的毛头小伙儿逐渐变得成熟。我出国时事业发展得很不错,不知道珍惜也是不成熟的一种表现,但我从来不后悔。”

  不熟悉的不敢做

  1998年8月,在朋友的帮助下,行囊空空的张连毅在北京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基地的两间小房子里,“五六个人,七八条枪”地创建了捷通。

  “从文通开始,我就对汉字情有独衷。回国创建捷通,想来想去还是做汉字信息处理。开始时做汉字录入,比如手写笔。”

  当时在“手写”领域,捷通有很多对手:紫光、汉王、摩托罗拉,还有当年张连毅创建的文通……“捷通做这行有点晚了,很多产品市场上已经有了”。

  既然如此,张连毅怎么还认为,捷通能和这些“前辈”抢饭吃?

  “因为我熟悉这个领域。我刚回国时在市场上转了转,发现手写笔、各种输入法都有,这说明汉字处理是有市场的。当时互联网已经冒头,可我没有那么多资金,也没那么狂热,还是做自己擅长的吧。”

  “捷通在汉字输入上是有特长的。在国内,我们率先把手写识别、语音识别、汉字印刷体识别等多种智能汉字录入技术整合在‘录易’这个汉字输入平台上。虽然公司初创,实力、品牌和宣传力度都比不上对手,但这个与众不同的产品使捷通活了下来。直到7年后的今天,录易还在销售。”

  从经销商变成供应商

  以软件开发闻名的捷通,也曾靠帮别人卖硬件起家。2000年年底,在硬件销售额迅速蹿升时,捷通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转型。

  “国内行业的信誉体系没有完全建立,捷通感到,做扫描仪等硬件的销售,风险很大,利润越来越薄。此外,捷通在核心技术应用上一直是‘借鸡生蛋’,把别人的技术拿来,然后组合成一个新产品。核心技术是人家的,命脉握在别人手里总是不踏实。于是就下决心,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当时在汉字处理领域,语音合成(把文本转换成声音)是个空白,捷通就拿出几乎所有的资金往技术研发上‘砸’。这必然影响到硬件的进货和销售,销售额从每年的千万狂跌到二三百万。”

  硬件的销售额直线下降,核心技术还没研发出来,很多捷通人迷茫、彷徨,对转型提出了异议,转型不可避免地承受着来自资金、人才和市场的压力。

  “要跨进新行业的门槛,研发新技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坚持得了要坚持,坚持不了也要坚持。”

  2002年,捷通人终于看到了希望。上半年,仅语音技术授权一项获取的利润就超过了以前扫描仪销售全年的利润总和。“通过转型,捷通从帮人家卖东西的经销商变成了核心技术供应商。在语音技术领域里,小小的捷通一直在跟微软、I BM、摩托罗拉等巨人竞争。几年下来,捷通不仅站稳了脚跟,也在业界赢得了尊重。”

  很多跨国企业曾将巨资投入语音技术,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现在看来,张连毅此举相当冒险,如果转型失败,所有投入打了水漂,捷通该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当时没想那么多。虽然偶尔也会想到,这事要是不成怎么办?但这只是一闪念,很快就消失了,然后就一门心思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没钱才要办集团

  2000年,张连毅和著名中文语音专家吕士楠教授一起创建了捷通华声语音技术有限公司,2001年,他又和著名手写识别专家顾小凤教授一起创建了捷通华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分别专注于语音和手写领域,捷通成了集团化的企业。张连毅说:“人家都是有钱才办集团,我是因为没钱才办集团。”

  “只拥有单一技术的企业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旦别人的技术超过你,你的企业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捷通要占领不同的制高点。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巨资投入,也需要顶尖的人才,可捷通拿不出高薪去吸引人才。怎么办?捷通采取和顶尖人才共享股权的方式创建新公司,壮大自己的力量。有钱你办有钱的事,没钱想想没钱的办法。这也是企业组织管理模式上的一种创新,我把它叫做‘捷通式集团发展道路’。”

  “找个巨人扛着你”

  张连毅说,捷通能有今天的发展,除了一直在核心技术上保持领先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重视企业合作,通过广泛合作实现企业创新。

  企业要合作才能发展,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可张连毅的合作真经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中小企业是弱势群体,如何在与大企业的博弈中发展自己?谁都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一个愿意让你站在肩膀上的巨人,或者一个至少不在乎你站在他肩膀上的巨人,或者一个不得不扛着你的巨人。捷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把一些被束之高阁的先进技术转化成响当当的产值,高校和科研院所就是愿意扛着捷通的巨人;捷通和IBM从抵触到真诚合作,捷通尊重IBM的实力,IBM尊重捷通的顽强不息,IBM就是不在乎扛着捷通的巨人;国内的语音市场捷通占着50%,手写市场占15%以上,外国的行业巨头要进来,就必须先跟捷通合作,这些外国巨头就是不得不扛着捷通的巨人。这些不拘一格的合作模式也是创新。”

  “创新不是企业的独门秘诀,而是一个健康企业的组成部分,不能因为落后才创新,更不能因为企业不行了才创新,要发展就要创新,否则,再老的字号、再大的品牌也只能坐以待毙。”



创业知识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知识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