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院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上班族如何越过倦怠症

上班族如何越过倦怠症

职场“流行”倦怠症上班族如何越过这坎
    
     萍刚睁开眼睛,就为是否去上班而苦苦挣扎;刚走近公司大门,就为即将开始的工作而头痛;换工作的念头时常蹦出,无缘无故感到疲乏;这样的工作,何时是尽头?
    
     好烦!好累!这就是几位职场人士真实感受。
    
     随机采访保险、教育、医疗等行业10位职员,他们每个人都说自己很倦怠。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全部采用化名。
    
     我就像犯人一样
    
     姓名:李凡 男性
    
     职业:某寿险公司保险代理
    
     工作时间:6年,已过不惑之年
    
     倦怠原因:没有自由、尊严,待遇的不对等
    
     清早起来,李凡也不想穿衣服,就在床上呆呆坐着,心里不停地问自己:“到底要不要去,要不要去呢?”
    
     “想多了,心里一阵阵地隐隐作痛,闷得喘不过气来。”李凡谈到自己的职业的时候,特别激动,他说,有时候,他的一天就是这样在挣扎中开始的。
    
     “每天我的生活像打仗一样,弦绷得紧紧的。”李凡说。他们每天清早都要到公司开晨会,接受任务。任务没完没了,一般每天都要完成近万元的单.。
    
     李凡说,公司对我们管理非常严格,到什么程度呢?就像管理犯人一样。任务完不成,上级就会责怪,直接就说:干不了你就走,决不拦你!有时甚至骂得非常粗鲁难听,“就像老子骂儿子一样,一点尊严都没有!”超过两月出不了单的,就会被开除。一到最后期限,很多代理人都是“自摸”,也就是自己掏钱把保险买下来。
    
     “我们做代理人,没有任何福利或保障,公司随时可以一脚把我们踢开。从来没有休整期,又不能多发牢骚,有次开晨会我说了句不必每天都来之类的话就差点挨开除。”
    
     没有自由和尊严的辛苦工作,没有丰厚的报酬——李凡说,这么多年来,他已经是相当的厌烦这种工作方式,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继续忍受。
    
     但是,现在他就像一根老油条一样,对什么都不在乎了,麻木了。
    
     他说:“每天我就把上司当成街上的神经病一样看待。”
    
     我最大的期盼就是退休
    
     姓名:罗欣月
    
     职业:数学教师
    
     工作时间:11年
    
     倦怠原因:单调,压力大,待遇低
    
     “我现在最大的期盼就是退休,赶紧远远离开这种没有尽头的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同一帮学生,每天做的都是同样的事上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按部就班,周而复始。太重复、太单调!罗欣月说,个人发展的空间太狭隘,圈外朋友很少,感觉就跟社会脱节了似的。
    
     罗老师担任班主任,今年已是毕业班了,特别忙特别累。要处理班上的许多事,都是很琐碎的事。不管是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都要负责,不能出事。她说,连平时的休息日,节假日都搭进去了。
    
     最让罗老师感到烦心的,还是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每天几乎付出了所有的精力和情感。她说,现在的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敏感而且要求个性,加上部分家长阻力很多;来自社会对老师的传统的高要求;来自同事之间的竞争压力;来自教育改革的那些不明晰的措施,旧的知识体系、观念受到冲击,新的建立不起来,基层的一线老师如此辛苦,奖金、补贴非常少。
    
     “同样是工作,就要求教师人格上是完人,学问上是全能,物质上是穷人!”罗老师说,怎么可能不产生消极心理。她感觉干什么都没劲,干什么也没有意义,找学生谈心少了,对班上的事情只求完成任务,不出事就行了。
    
     脾气变得很急了。很气,很烦的时候,比如当学生把她的话当成耳边风时,她就会在课堂上借题发挥来发泄,抓住迟到的学生来批评一顿,只是自己心里仍然会很难过。在家里,人也变得很冷漠了,也懒得说话了,懒得跟家人交流。打开电视,可看什么都没劲,把房门一关,独自生闷气。
    
     如果重新选择,我根本不会做医生!
    
     姓名:王晓洋 男性
    
     职业:主任医生
    
     工作时间:8年
    
     倦怠原因:压力大
    
     很多医学世家都不再让自己的子女学医,我也是坚决不让儿子学医的。医生太难当了——负责太多,得到太少。医生是一种高付出的行业——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却是低回报。医生要做到老,学到老,一生的弦都在紧绷着。
    
     现在疾病变化太快,太复杂,很多病医生并不见得都诊断明确。可是病人却不理解,好像医生就应该包治百病。医生看得好是应该的,看不好就骂死你,怪死你,你说寒心不?当医生真是做事难,不做事也难。
    
     有些人简直不把医务人员当人看,有天早上8点刚吃完早点就被叫去看病,当时有将近60个病人挂我的号,我一直不间断地看病,到了中午12点我实在是尿急,憋不住了,就跑去上了个厕所,等回来病人们就个个不满意了,说我不负责任,丢下病人自己走开。
    
     医生应该是专心一意救死扶伤的,可现在却额外承担了许多其他的责任。病人吵架了要去调解,打架了要去劝阻制止。尤其是我,对家属,还要花大量心血做沟通解释工作。更大的难处表现在现在医患矛盾特别激化。作为一个主任医生,我甚至要去自己记帐,算帐,看病人有无欠费,一旦病人在医治过程中途跑掉,或是没有钱付费,那这部分的治疗费,医药费又是由医生来出。另一方面,医生在病人眼中又成只认钱不认人的白眼狼,里外不是人!
    
     你说,我现在工作起来还有什么劲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
    
     陪吃,陪喝,陪笑脸,特累
    
     姓名:陆文化(化名)男性
    
     职业:公务员
    
     工作时间:15年
    
     倦怠原因:没有成就感
    
     重复、琐碎、繁杂——每天都是固定的上下班,每天都是相似的工作内容,每天都一样,一样的每天。
    
     陆先生喜欢服装设计,单位里日常事务性工作在他眼中非常琐碎,不仅消磨掉了时间,也消磨掉了工作热情。他说:“我早对工作本身失去了感觉。”
    
     陆先生的工作时间绝大部分都是被下乡、开会、写各种材料所占据。而其中最繁琐的莫过于写材料,写材料既要用语准确严谨、行文流畅,又要符合领导意图,让领导满意。陆先生要先拟好材料,接着拿去请领导审核,审完后再根据领导意思修改,再请领导审核,才能确定下来,有时候发一个文件,来来回回要折腾好几遍才能通过。
    
     陆先生最不喜欢的就是应酬。大大小小的应酬几乎每天都有,陆先生说:“上级来了,陪上级,下级来了,陪下级,吃饭是肯定要的,酒也不能不喝,娱乐也是必不可少的,唱歌、洗浴什么的一闹就是大半夜,”
    
     陪吃,陪喝,陪笑脸,他感觉就卖笑一样,特累。最近,上面曾有意提拔陆先生,领导找他谈,但他婉言谢绝了。因为,喜爱设计的他认为现在的工作发挥不了自身的优势,大量的事务性的工作都是没有技术含量、没有考核标准、没有成果显现的,成就感也就无从谈起了。
    
     这样的职业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理想,但陆先生又非常无奈,工作已多年,上有老,下有小,牵绊太多。
    
     签约了,才发现不适合
    
     姓名:刘新易(化名)女性
    
     职业:暂无固定职业
    
     工作时间:六个月
    
     倦怠原因:为了找工作而工作,工作起来太痛苦
    
     刘新易去年从某高校外语系毕业后找工时,看到其他同学都签得差不多了,急了,要求一再放低条件,匆匆地就与市城郊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签了约。
    
     到那里一看,才傻了眼,学校条件很差,而且,随着培训的深入,她越来越感到自己不适合做一个老师。刘新易站在讲台上,腿都是软的,因为紧张、底气不足,她感觉自己的知识不到三个月就被掏空了,面对学生时感觉都没有东西可以拿出来了。
    
     “那种感觉很像被人抛进水里,找不到呼吸,心里很虚但又找不到可以填充的东西。那段时间,我做梦都会梦见自己被学生抓起来,丢出去。每天白天就盼望着天快点黑,快点黑,睡在床上就希望天不要亮,不要亮。”就这样又坚持了三个月,瘦了十几斤,她妈说她都没个人样了。
    
     实在受不了这种身心煎熬,今年初,她提出辞职,回到校园参加到下年的考研大军当中。
    
     心理医生:职业倦怠比较普遍
    
     都说自己行业的压力大,都说自己累了——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心理咨询室在临床中发现,职业倦怠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各行各业中。
    
     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心理心理治疗师刘军说,医院在这些行业开展心理卫生普及和心理卫生普查工作时,各行业,尤其是教师、电信、医疗卫生、保险等行业的从业人员,表现出了各种程度的职业倦怠症状。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几乎都一致地评价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没有意义。
    
     “今后再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做我们这个行业了!”是心理医生听到的最普遍的一句话,他们都认为别的行业比自己的轻松多了。刘军分析说,他们表现出自我评价低,疲倦、情绪衰竭,认识的厌倦等职业倦怠状态。
    
     某些员工的职业倦怠已经构成了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忧郁症。心理医生在开展咨询工作时,发现临床中许多焦虑症、忧郁症患者,工作压力是重要诱因之一。有的言词非常激动地说:“我早就想找个人说说这个问题了。”有的表现出的厌倦程度非常深。
    
     桂林师专从事心理研究的陈老师说,职业倦怠表现在一种变化的过程,比较多见于从事具体工作的人比,中年人、有几年工作时间的人比较多。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也大多会在一定时期出现倦怠情绪。
    
     专家、学者、过来人的看法是:降低期望值,提高自信力,转行要慎重和规划好职业生涯等。
    
     心理治疗师刘军介绍,美国神经科医生费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
    
     据最近出版的《职业倦怠自治手册》显示,中国目前有70%的从业人员表现出了各种程度的倦怠症状,其中政府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企业职员等尤为严重。职业倦怠多发于白领阶层,可以说是一种“都市病”。
    
     临床中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疲倦,情绪的上衰竭、认识上的厌倦等。
    
     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她们提出的职业倦怠的三维度模型也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她们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
    
     情绪衰竭——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非人性化——是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
    
     低个人成就感——这是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记者李杰斌实习生郑莉)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