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年尾巴要拖多长?
初八开始正式上班的你,觉得春节过得尽兴吗?本报调查显示,72%的市民认为,至少要等到正月十五,年才算真正过完。意犹未尽的市民中,32%的参调者表示没有从假日的休闲气氛中回过神来。怎样斩断这条长长的年尾巴,成了员工和领导者颇感头疼的心事。
三成市民年后上班不适应——
72%参调者愿过“整年”
尽管“现代人淡看过年”的舆论不绝于耳,本报调查结果显示,春节在大连人的心目中还占有相当位置——72%的市民表示,至少在正月十五之前,都该算作“春节期”,此外,14%的市民认为春节意味着整个正月。
“春节大假在国人心目中的位置,绝非‘五一’、‘十一’可比。”参与调查的市民李先生说,这既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尊重,又是和亲朋相聚的机会,他喜欢过年的喜庆气氛,更愿意借民俗为一年讨个吉利,无论是腊八喝腊八粥,还是立春吃春饼,他都做得一丝不苟。“父母年近七十了,即使我想不起来,他们也会随时提醒。”
大连市软件园科技大厦b座某公司从事电脑编程工作的张言认为,初八就应该算作年的结束,因为有大量工作等待完成。他觉得,“年”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似乎已经蜕化为仅仅是时间流程中的一个新的出发点和起跑线,而且对于拥有科学知识的人来说,这个出发点和起跑线还具有明显的人为设置的性质。“让习俗牵绊工作并没有实际意义。”张言相信,许多年轻人也持有该观点。
采访发现,绝大多数的老人和孩子仍然坚持过“整年”,至少要过完正月十五,“年”才算收尾。家住瓦房店的78岁的大娘王贵芝说,农村仍然以腊八作为年的开始,各家各户就开始杀猪筹备过年的东西,按照传统习俗,一家人初五以前不外出、不开工,不过正月十五不算过完年。“和年轻人不一样,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对过年有着很深的情结。”
一些从事个体经营的商贩和一些从事特殊岗位的工作者已经淡漠了过年的冲动,在他们的眼里已经没有了节假日之分。在中山区胜利广场都市名店内卖服饰的李小姐说,连续5年自己都在春节期间开张营业,“没办法,摊位要出费用,不能放着钱不赚。”
32%参调者拖年尾巴上班
如此重视春节的大连人,是否能在上班首日立即进入工作状态?53%的参调市民表示,上班首日本单位有部分人请假,此外,40%的参调者说,自己单位的员工悉数到岗。
各就其位是否意味着各行其事?调查发现,32%的市民表示不适应年后上班的首日工作,总是惦记着打牌、上网、看电视等娱乐活动,并表示对工作有很大的厌烦情绪。因为持续7天假日的“惯性”,使他们的心理状态拖出了一条疲于上班的“年尾巴”。
工作时无法集中精力、头疼、昏昏欲睡……心理医生将这些上班族在节假日之后的表现归为“假日综合征”,这种心理疾病发展严重,甚至会导致精神抑郁。
59%的大连市民表示,自己会在临上班前的一两天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过有规律的生活,以防止年后上班的不适。27%的人认为,适当安排工作时间与计划,也可防止假日综合征的发生。
许多媒体在上班首日将目光直视政府机关——公务员是否也患上了假期综合征?
“大连市政府机关的上班时间为8时30分至17时30分。”大连市人事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守时上下班一直是政府严格遵循的考勤制度,也是服务型政府一项基本的要求。事实上,春节、“五一”、“十一”等法定长假中,不少政府部门都需要提前几日上班,部署安排工作。像行政服务大厅等窗口服务机构,必须在假日结束后准时上班接待市民,保质保量地提供服务。公安、交警、消防、行政执法等部门在历个春节期间也不曾休息过。
该负责人说,政府职能的转变决定了机关公务员作为“公共服务员”的身份,也意味着从前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过一天的日子早已远去。由于工作环节连接紧密,迟到、早退、擅自放假、办事敷衍不但会受到严格的纪律处分,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完成。
疑问
打卡器能否“掐净”年尾巴?
2月5日(初八)早晨8时20分,高尔基路民众街某事业单位大厅里的打卡器前,员工像平日一样排队打卡,当日出勤率为85%。
“考勤制度是严肃的,只要不在法定假日之内或单位规定的放假时间内,一个月无故缺勤三次的员工,将被罚款并警告,情况严重者将受到处分甚至解聘。”该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说,个别员工的惰性不能影响整个单位系统的正常运作,单位首先要从制度上入手,掐掉职工心理上的年尾巴。
该负责人说,不单是考勤一项,工作纪律在上班首日和平日完全没有区别——员工上班玩游戏、打牌等行为都会视程度轻重而被处理,“在最快的时间里掐断员工的年尾巴对单位未来一年的发展有益无弊。”
然而,并非所有的打卡器都在上班首日发挥功效。大连开发区一家外资企业策划人员张强所在的公司由于2月5日请假的员工相对集中,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与公司领导协商后决定,在正月十五之前暂停打卡。
该企业人力资源部白部长介绍,过年期间是公司经营业务的淡季,员工来了也没什么重要工作可做,考虑到单位以外地员工为主,一些家在南方的员工甚至几年才回一次家,就批准了假期,“在这段时间里取消打卡制也方便单位人事管理,也是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假日缩水会否冲淡年味儿?
文化部近期公布了我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目录,春节被列入“民俗”类保护名录中。不久前,国内著名民俗学家、河南大学特聘教授高有鹏发表了《保卫春节宣言》,提出要保护春节等民俗节日和传统文化。此前,包括乌丙安在内的多名国内权威民俗学者也相继发出了抢救春节习俗的呼声。
高有鹏认为,我们的春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南来北往的人群熙熙攘攘,都在赶着回家过年,但是不能不承认,很多人过春节是一种应付,是一种随波逐流。所以说,保卫春节,是呼吁人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过年,恢复传统礼仪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作为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春节需要国人的传承和保护,人们需要认真过年。然而另一方面,现代都市人的工作节奏决定很少有人能全身心地投入春节之中,绝大部分上班族在初八必须准时就位,恢复工作状态。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取舍冲突?
“其实所谓抢救春节,是要抢救传统文化,抢救人们过年的心态,与正月期间上班并不矛盾。”大连市某政府机关综合处刘处长说,春节是农业社会流传下来的节日,跟农耕周期息息相关,不可能与现代人的生活完全合拍。
刘处长说,一些员工抱怨企业的管理不够人性化,不但对节日上班、加班时间要求严格,缺少变通,更不鼓励员工在春节前后休太长的假期,使得员工无法放开心情,轻松过年。企业这样的管理无对错可言,政府机关需要提供职能服务,企事业需要创造效益,“只要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尊重春节,心中有年,就达到了保卫春节的目的。”
大连市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宁江说,从管理方法看,国外的大型企业一般在假日后的短时间内采取较为灵活的上班时间,给人们一个缓冲过程。公司高层会在上班首日向每位员工致礼,发放健身券等“减压工具”。同时,不少企业都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医生、按摩医生,随时为员工提供服务。
记者苏琳刘畅
三成市民年后上班不适应——
72%参调者愿过“整年”
尽管“现代人淡看过年”的舆论不绝于耳,本报调查结果显示,春节在大连人的心目中还占有相当位置——72%的市民表示,至少在正月十五之前,都该算作“春节期”,此外,14%的市民认为春节意味着整个正月。
“春节大假在国人心目中的位置,绝非‘五一’、‘十一’可比。”参与调查的市民李先生说,这既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尊重,又是和亲朋相聚的机会,他喜欢过年的喜庆气氛,更愿意借民俗为一年讨个吉利,无论是腊八喝腊八粥,还是立春吃春饼,他都做得一丝不苟。“父母年近七十了,即使我想不起来,他们也会随时提醒。”
大连市软件园科技大厦b座某公司从事电脑编程工作的张言认为,初八就应该算作年的结束,因为有大量工作等待完成。他觉得,“年”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似乎已经蜕化为仅仅是时间流程中的一个新的出发点和起跑线,而且对于拥有科学知识的人来说,这个出发点和起跑线还具有明显的人为设置的性质。“让习俗牵绊工作并没有实际意义。”张言相信,许多年轻人也持有该观点。
采访发现,绝大多数的老人和孩子仍然坚持过“整年”,至少要过完正月十五,“年”才算收尾。家住瓦房店的78岁的大娘王贵芝说,农村仍然以腊八作为年的开始,各家各户就开始杀猪筹备过年的东西,按照传统习俗,一家人初五以前不外出、不开工,不过正月十五不算过完年。“和年轻人不一样,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对过年有着很深的情结。”
一些从事个体经营的商贩和一些从事特殊岗位的工作者已经淡漠了过年的冲动,在他们的眼里已经没有了节假日之分。在中山区胜利广场都市名店内卖服饰的李小姐说,连续5年自己都在春节期间开张营业,“没办法,摊位要出费用,不能放着钱不赚。”
32%参调者拖年尾巴上班
如此重视春节的大连人,是否能在上班首日立即进入工作状态?53%的参调市民表示,上班首日本单位有部分人请假,此外,40%的参调者说,自己单位的员工悉数到岗。
各就其位是否意味着各行其事?调查发现,32%的市民表示不适应年后上班的首日工作,总是惦记着打牌、上网、看电视等娱乐活动,并表示对工作有很大的厌烦情绪。因为持续7天假日的“惯性”,使他们的心理状态拖出了一条疲于上班的“年尾巴”。
工作时无法集中精力、头疼、昏昏欲睡……心理医生将这些上班族在节假日之后的表现归为“假日综合征”,这种心理疾病发展严重,甚至会导致精神抑郁。
59%的大连市民表示,自己会在临上班前的一两天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过有规律的生活,以防止年后上班的不适。27%的人认为,适当安排工作时间与计划,也可防止假日综合征的发生。
许多媒体在上班首日将目光直视政府机关——公务员是否也患上了假期综合征?
“大连市政府机关的上班时间为8时30分至17时30分。”大连市人事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守时上下班一直是政府严格遵循的考勤制度,也是服务型政府一项基本的要求。事实上,春节、“五一”、“十一”等法定长假中,不少政府部门都需要提前几日上班,部署安排工作。像行政服务大厅等窗口服务机构,必须在假日结束后准时上班接待市民,保质保量地提供服务。公安、交警、消防、行政执法等部门在历个春节期间也不曾休息过。
该负责人说,政府职能的转变决定了机关公务员作为“公共服务员”的身份,也意味着从前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过一天的日子早已远去。由于工作环节连接紧密,迟到、早退、擅自放假、办事敷衍不但会受到严格的纪律处分,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完成。
疑问
打卡器能否“掐净”年尾巴?
2月5日(初八)早晨8时20分,高尔基路民众街某事业单位大厅里的打卡器前,员工像平日一样排队打卡,当日出勤率为85%。
“考勤制度是严肃的,只要不在法定假日之内或单位规定的放假时间内,一个月无故缺勤三次的员工,将被罚款并警告,情况严重者将受到处分甚至解聘。”该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说,个别员工的惰性不能影响整个单位系统的正常运作,单位首先要从制度上入手,掐掉职工心理上的年尾巴。
该负责人说,不单是考勤一项,工作纪律在上班首日和平日完全没有区别——员工上班玩游戏、打牌等行为都会视程度轻重而被处理,“在最快的时间里掐断员工的年尾巴对单位未来一年的发展有益无弊。”
然而,并非所有的打卡器都在上班首日发挥功效。大连开发区一家外资企业策划人员张强所在的公司由于2月5日请假的员工相对集中,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与公司领导协商后决定,在正月十五之前暂停打卡。
该企业人力资源部白部长介绍,过年期间是公司经营业务的淡季,员工来了也没什么重要工作可做,考虑到单位以外地员工为主,一些家在南方的员工甚至几年才回一次家,就批准了假期,“在这段时间里取消打卡制也方便单位人事管理,也是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假日缩水会否冲淡年味儿?
文化部近期公布了我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目录,春节被列入“民俗”类保护名录中。不久前,国内著名民俗学家、河南大学特聘教授高有鹏发表了《保卫春节宣言》,提出要保护春节等民俗节日和传统文化。此前,包括乌丙安在内的多名国内权威民俗学者也相继发出了抢救春节习俗的呼声。
高有鹏认为,我们的春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南来北往的人群熙熙攘攘,都在赶着回家过年,但是不能不承认,很多人过春节是一种应付,是一种随波逐流。所以说,保卫春节,是呼吁人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过年,恢复传统礼仪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作为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春节需要国人的传承和保护,人们需要认真过年。然而另一方面,现代都市人的工作节奏决定很少有人能全身心地投入春节之中,绝大部分上班族在初八必须准时就位,恢复工作状态。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取舍冲突?
“其实所谓抢救春节,是要抢救传统文化,抢救人们过年的心态,与正月期间上班并不矛盾。”大连市某政府机关综合处刘处长说,春节是农业社会流传下来的节日,跟农耕周期息息相关,不可能与现代人的生活完全合拍。
刘处长说,一些员工抱怨企业的管理不够人性化,不但对节日上班、加班时间要求严格,缺少变通,更不鼓励员工在春节前后休太长的假期,使得员工无法放开心情,轻松过年。企业这样的管理无对错可言,政府机关需要提供职能服务,企事业需要创造效益,“只要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尊重春节,心中有年,就达到了保卫春节的目的。”
大连市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宁江说,从管理方法看,国外的大型企业一般在假日后的短时间内采取较为灵活的上班时间,给人们一个缓冲过程。公司高层会在上班首日向每位员工致礼,发放健身券等“减压工具”。同时,不少企业都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医生、按摩医生,随时为员工提供服务。
记者苏琳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