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核心能力
领导者的能力及其对领导绩效的影响是领导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目前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对领导者能力的描述多种多样,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西方的领导特性理论通过对领导者个性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了领导者应当具备的许多特性,但这些研究也得出了许多极不一致的结论,使人无所适从。笔者认为,对领导者能力的研究应当从决定领导者能否成功实施领导的内在品质入手,抓住领导者性格与心理特征中具有长期稳定性的重要特质,才有可能揭示出领导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为实践提供指导。
当前,企业的核心能力(又称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界的热门话题。企业核心能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拥有的、能创造经济效益而又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我们发现,企业核心能力概念的内涵和我们所提到的领导者的这种心理特质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相似性,因此,我们就将这种领导者在长期的工作、修养中形成的,决定着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而其他人又难以模仿和学习的内在心理特质,称为领导者的核心能力。
领导者的核心能力应当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它是领导者在长期的工作、生活经历中形成的,具有长期的稳定性;第二,它积淀在领导者的潜意识中,影响着他对事物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第三,与其他领导方法和技巧不同,它难以模仿和学习,不通过自身的长期“修炼”而简单地模仿他人是不可能具备这些能力的。核心能力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它对领导者的行为及其领导成果具有根本的、决定性的影响,即不具备这些能力的领导者一定难以成功,反之,具备这些能力的领导者虽然不能说一定成功,但必然在同等条件下更有可能成功。明确了领导者核心能力的概念和特点,我们就可以对成功领导者的性格和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找出符合这些特点的关键能力。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发现,领导者的核心能力包括这样三种能力,即洞察力、包容力和意志力。
洞察力
洞察力是指领导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这种能力又可以分为对人的洞察力和对事的洞察力两种。
对人的洞察力是指对人的思想、情绪、目的、愿望、能力和个性等个人特征的判断和分析能力。领导者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领导行为对他人实施影响并通过这种影响力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实现有效领导的关键之一就是合理用人。但是人的性格、需求、愿望和能力有时是很难判定的,尽管可以通过经历、学历及工作表现对人的能力进行评判,目前也有了一些心理测评技术,但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这些都不能完整地反映一个人的所有信息,尤其是其内在的性格心理特征。因此,对人才的合理使用离不开领导者慧眼识人的能力,这是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对事的洞察力是指领导者对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进入21世纪,领导者所面对的组织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能否作出适应环境变化的正确决策是决定组织存亡和领导成败的重要因素,而正确决策的前提就是对事物及其变化趋势的准确预测和把握。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在环境变化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成功地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者的成功离不开识人用人的魄力和勇气、战略思考能力以及对全局的把握和控制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为基础的。一个缺乏洞察力的领导者,既不能正确预见组织及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而制定正确的组织战略,又不能独具慧眼识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包容力
包容力是指领导者心胸的开阔度以及对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包容能力。古语说得好:“不容乃大。”领导者的心理是否健康、成熟,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他是否具有足够的包容力,容己、容人、容天下万事万物。包容力也可以分为对人的包容力和对事的包容力两种。
对人的包容力是指领导者容人、用人的能力。领导者要用好人,善于识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容人和用人,尤其是能容忍和使用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那些缺点与优点一样突出的“怪才”、“奇才”和“偏才”,甚至那些与自己有矛盾、冲突或分歧,常常让自己下不来台却又能力很强的“刺儿头”。如果领导者缺乏对人的包容力,要么嫉贤妒能、“武大郎开店”,要么只对具有某种专长或性格的人才情有独钟,就会造成组织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或单一,影响组织的健康发展。战国时期,孟尝君食客三千,既有高谈阔论之士,也不乏鸡鸣狗盗之徒,正是由于孟尝君心胸宽广、大度容人,才能在生死关头得到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帮助而逃得性命。
对事的包容力是指领导者面对复杂环境和繁忙事务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领导者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群、林林总总的事物和许多未曾遇到的新问题,时刻承受着超乎常人的压力,也常常会遭受挫折和失败,如果缺乏包容力,就会深陷其中而难以解脱,就不能以超然的态度面对失败,最终影响身心健康,造成工作的低效乃至失败。
包容力是决定领导者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因素。一个能够坦然面对复杂的工作和沉重的压力,善于使用各种人才的领导者,必然有着高超的领导艺术,能洒脱地安排好自身的生活和组织的工作;而不能正确对待困难和压力,又不能大度容人的领导者,则要么会被繁重的工作压垮,被挫折和失败击倒,要么会因用人不当而失败。三国时的周瑜就是如此。他容不下诸葛亮这种超过自己的人才,更因无法面对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失败而活活气死。这就是缺乏包容力造成的悲剧。
意志力
无论多么正确合理的组织战略和工作计划,都只能在成功实施后才有实际意义,因此,领导者仅仅具有洞察力和包容力是不够的,还必须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同时,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组织自身也必须不断创新、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但组织的创新与变革却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坚忍不拔地持续努力。面对失败、挫折和打击,需要领导者在心理上有足够的承受与包容能力,而能否在跌倒之后再爬起来,仍然不屈不挠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并取得最后的成功,则更多地取决于领导者是否具有坚强的毅力。另外,组织战略的实施、管理水平的提高、市场空间的开拓以及组织的长远发展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奋斗,都需要领导者具备第三种核心能力——意志力。
意志力是指领导者行动的决心、毅力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韧性。只有具备了坚强的意志力,领导者才会勇于竞争、敢于竞争,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去推进组织的变革,才能在挫折和困难面前知难而进、艰苦奋斗,才能在下属缺乏信心时用热情去点燃他们的斗志,也才能用持续的奋斗将组织战略付诸实施。如果领导者意志薄弱,就不可能承受住种种挫折和打击并且为实现自己和组织的目标而奋斗不息,因此,也就不可能成功。
洞察力、包容力和意志力之所以成为领导者的核心能力,不仅仅由于它们具有上述特点,更重要的是,只要具备了这三种能力,领导者就能够具有站得高、看得远的远见卓识,产生巨大的战略创造力以及在战略实施中的魄力和果断决策的能力,也就必然会获得胜任领导工作所必需的其他素质,如规划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激励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因此,领导者只要努力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着力培养洞察力、包容力和意志力这三种核心能力,就必然能够使自身素质和领导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完善,获得事业的成功。
当前,企业的核心能力(又称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界的热门话题。企业核心能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拥有的、能创造经济效益而又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我们发现,企业核心能力概念的内涵和我们所提到的领导者的这种心理特质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相似性,因此,我们就将这种领导者在长期的工作、修养中形成的,决定着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而其他人又难以模仿和学习的内在心理特质,称为领导者的核心能力。
领导者的核心能力应当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它是领导者在长期的工作、生活经历中形成的,具有长期的稳定性;第二,它积淀在领导者的潜意识中,影响着他对事物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第三,与其他领导方法和技巧不同,它难以模仿和学习,不通过自身的长期“修炼”而简单地模仿他人是不可能具备这些能力的。核心能力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它对领导者的行为及其领导成果具有根本的、决定性的影响,即不具备这些能力的领导者一定难以成功,反之,具备这些能力的领导者虽然不能说一定成功,但必然在同等条件下更有可能成功。明确了领导者核心能力的概念和特点,我们就可以对成功领导者的性格和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找出符合这些特点的关键能力。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发现,领导者的核心能力包括这样三种能力,即洞察力、包容力和意志力。
洞察力
洞察力是指领导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这种能力又可以分为对人的洞察力和对事的洞察力两种。
对人的洞察力是指对人的思想、情绪、目的、愿望、能力和个性等个人特征的判断和分析能力。领导者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领导行为对他人实施影响并通过这种影响力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实现有效领导的关键之一就是合理用人。但是人的性格、需求、愿望和能力有时是很难判定的,尽管可以通过经历、学历及工作表现对人的能力进行评判,目前也有了一些心理测评技术,但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这些都不能完整地反映一个人的所有信息,尤其是其内在的性格心理特征。因此,对人才的合理使用离不开领导者慧眼识人的能力,这是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对事的洞察力是指领导者对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进入21世纪,领导者所面对的组织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能否作出适应环境变化的正确决策是决定组织存亡和领导成败的重要因素,而正确决策的前提就是对事物及其变化趋势的准确预测和把握。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在环境变化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成功地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者的成功离不开识人用人的魄力和勇气、战略思考能力以及对全局的把握和控制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为基础的。一个缺乏洞察力的领导者,既不能正确预见组织及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而制定正确的组织战略,又不能独具慧眼识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包容力
包容力是指领导者心胸的开阔度以及对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包容能力。古语说得好:“不容乃大。”领导者的心理是否健康、成熟,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他是否具有足够的包容力,容己、容人、容天下万事万物。包容力也可以分为对人的包容力和对事的包容力两种。
对人的包容力是指领导者容人、用人的能力。领导者要用好人,善于识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容人和用人,尤其是能容忍和使用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那些缺点与优点一样突出的“怪才”、“奇才”和“偏才”,甚至那些与自己有矛盾、冲突或分歧,常常让自己下不来台却又能力很强的“刺儿头”。如果领导者缺乏对人的包容力,要么嫉贤妒能、“武大郎开店”,要么只对具有某种专长或性格的人才情有独钟,就会造成组织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或单一,影响组织的健康发展。战国时期,孟尝君食客三千,既有高谈阔论之士,也不乏鸡鸣狗盗之徒,正是由于孟尝君心胸宽广、大度容人,才能在生死关头得到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帮助而逃得性命。
对事的包容力是指领导者面对复杂环境和繁忙事务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领导者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群、林林总总的事物和许多未曾遇到的新问题,时刻承受着超乎常人的压力,也常常会遭受挫折和失败,如果缺乏包容力,就会深陷其中而难以解脱,就不能以超然的态度面对失败,最终影响身心健康,造成工作的低效乃至失败。
包容力是决定领导者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因素。一个能够坦然面对复杂的工作和沉重的压力,善于使用各种人才的领导者,必然有着高超的领导艺术,能洒脱地安排好自身的生活和组织的工作;而不能正确对待困难和压力,又不能大度容人的领导者,则要么会被繁重的工作压垮,被挫折和失败击倒,要么会因用人不当而失败。三国时的周瑜就是如此。他容不下诸葛亮这种超过自己的人才,更因无法面对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失败而活活气死。这就是缺乏包容力造成的悲剧。
意志力
无论多么正确合理的组织战略和工作计划,都只能在成功实施后才有实际意义,因此,领导者仅仅具有洞察力和包容力是不够的,还必须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同时,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组织自身也必须不断创新、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但组织的创新与变革却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坚忍不拔地持续努力。面对失败、挫折和打击,需要领导者在心理上有足够的承受与包容能力,而能否在跌倒之后再爬起来,仍然不屈不挠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并取得最后的成功,则更多地取决于领导者是否具有坚强的毅力。另外,组织战略的实施、管理水平的提高、市场空间的开拓以及组织的长远发展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奋斗,都需要领导者具备第三种核心能力——意志力。
意志力是指领导者行动的决心、毅力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韧性。只有具备了坚强的意志力,领导者才会勇于竞争、敢于竞争,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去推进组织的变革,才能在挫折和困难面前知难而进、艰苦奋斗,才能在下属缺乏信心时用热情去点燃他们的斗志,也才能用持续的奋斗将组织战略付诸实施。如果领导者意志薄弱,就不可能承受住种种挫折和打击并且为实现自己和组织的目标而奋斗不息,因此,也就不可能成功。
洞察力、包容力和意志力之所以成为领导者的核心能力,不仅仅由于它们具有上述特点,更重要的是,只要具备了这三种能力,领导者就能够具有站得高、看得远的远见卓识,产生巨大的战略创造力以及在战略实施中的魄力和果断决策的能力,也就必然会获得胜任领导工作所必需的其他素质,如规划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激励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因此,领导者只要努力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着力培养洞察力、包容力和意志力这三种核心能力,就必然能够使自身素质和领导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完善,获得事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