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成功学 - 10个“最”字道出创业者的困惑

10个“最”字道出创业者的困惑

10个“最”道出创业者的困惑,更道出创业环境建设的艰巨与复杂。创业者创业途中,遭遇过怎样的“肠梗阻”?
    亲历

    讲述人:江河(成都澳鑫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澳大利亚读完博士回到成都已13年,我的创业史也有11年了。11年来,我都在围着一个事情转:项目。

    1995年,我在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成立自己的公司,经营项目是读博士时的科研成果光除霉净化器。这种室内空气净化器在国外很有市场,可在国内却受冷落,国内市场环境、消费意识没到那一步啊。

    公司要生存必须上新项目。接下来的几年,我深知找个好项目有多难。不是说市场上没有项目,而是说找个能赚钱的好项目难,找到项目后让它落地生根就更难。就拿创业园里的400多家企业来说吧,保守估计每个企业每年有2个新项目诞生,可这800多个项目找到买家、赚到钱的并不多。为什么会这样?缺少项目对外展示的平台,缺少牵线搭桥的人。

    有钱没项目,有项目没钱———实现两者的对接要靠政府。但目前政府在建立商业信息共享平台方面滞后。据我所知,全国大约有几千家做项目推荐的网站,其中由政府创办的不到10%。非政府机构创办的网站由于资源有限,办得好、利用率高的并不多。

    你也许会说,各地举办的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对企业来说不是很好的渠道吗?其实不然。为了找项目,我参加过无数招商引资会。很多项目写得天花乱坠,可实地一调查,根本不是那回事。有的项目,看了以后觉得可以,可是双方一谈判,由于利益分配、发展意图等不一致,也没谈成功。

    经过上百次谈判,我终于找到第二个项目,11年的忙活总算有了下文。项目是通过朋友介绍的。我周围的很多企业家朋友都是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子找项目,希望政府能尽快建立一个公开、共享的商业信息交流平台。

    札记

    链条为什么脱节

    江河的遭遇也许不是最突出的,却带有普遍意义。从只能通过朋友圈找项目的无奈中,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找项目的链条脱节?

    作为政府推介项目的主渠道,各地经常举办招商引资会、项目展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项目与资金对接。不过,这种平台由于其“临时性”,很难“根本性”地改变项目方与资金方信息不畅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在我省,省上和21个市州都没有建立对外开放的商业信息网络平台,企业找项目只能到当地的招商部门去询问。

    变会议式招商为风险投资机制的构建,让项目拥有者和创业投资者在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上进行多方位互动交流,并找到“合拍”点,政府应当也能够大有可为。

    另一种“为”却值得警惕。采访中,记者听天府旅游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熊化山谈起一个茶叶项目的“流产”经历。公司为这个项目前期注入10多万元进行研发,但就在快要签约的时候,他们决定退出,因为当地政府硬要企业每年生产茶叶250万公斤。洽谈时,熊化山反问,一个项目能做多大应是市场说了算,一年生产250万公斤茶叶没问题,但生产出来后,政府包销吗?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采访中,记者常听企业抱怨政府:要么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前景过分夸大;要么优惠政策大而空,企业落户后优惠政策或变更或无法兑现。政府失信于企业,企业就会用脚说话。

    把脉

    杨继瑞(西南财大教授、博士生导师):要想找到好项目,企业必须不断研究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掌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规律,观察市场动态。也就是说,项目要从国家政策中寻找,从产业转移中承接,从市场信息中捕捉。当然,破解找项目难、项目落地难问题,政府的服务很重要。政府应把落脚点放在营造良好的项目对接、项目落户的软环境上,把各项服务标准化。




成功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成功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