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不值得投资?
当厉以宁先生建议每个人买两套住房时,不少人已经这么做了。不过,他们并非都买来自住。投资性购房在上海、杭州、北京已占有相当比例。
一个楼盘的价格是由谁确定的?一个楼盘价格的变化又是由谁决定的?它们究竟是不是由开发商一手操控的?在此过程中,面对有可能被误导的购房者,开发商的良知究竟会不会起作用?这些不仅仅是普通的自住型购房者们心存的疑问,更是那些看中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客们最想知道的。
“我的四十万元钱保住了!”一位投资者在倾听了1月21日的本报圆桌论坛讨论之后,发出了由衷感叹。
的确,在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趋热的大环境下,且不说资金实力雄厚的温州炒房团、山西购房团,即便是一个具有较为稳定的中等收入的普通百姓尚且需要找到一个出口,使他的资产得以升值。此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出现了:中国的房地产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品?
欲把楼市比股市
在北京,不少楼盘有着极高的投资性购房比例。据透露,建外SOHO的投资性购房者达60%,SOHO尚都目前的4亿元销售额中,投资性购房比例超过70%。富力城的外埠购买者达45%以上,该项目有相当比例是投资性购房。万达广场和华贸中心也存在较高的投资性购房人群。
投资者果能如愿吗?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警告说:中国内地股市一跌再跌,让投资者伤透了心,尽管房地产与股票不是一个概念,但“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问题,它的风险比股票市场要大得多”。易宪容进而表示,2000年当股指涨至2200点时,没有人会相信一再发出的警告,后来不是也崩盘了吗?虽然现在地产商都在大叫房地产市场非常健康,但自己作为一个局外人并不是刻意想做空房地产,而只是尽自己所能发出一点微弱的警告罢了,“这总比市场上只有一边倒的声音要好吧?”
海湾地产董事、执行副总经理王海却不理会易宪容的警告。他认为,北京房价还会继续涨,而不会大跌,而且,如果房地产、房价再出现什么问题,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性都会有影响。
王海继续举例说明,开发商盖楼需要买水泥、钢筋,这些原材料涨价与否,开发商都一样会买。但是水泥、钢筋厂家可能会想,涨了那么多怎么还有人购买?“尽管涨幅很大,但是对于开发商来讲影响并不大。”同样的概念,开发商做的产品,对于商用客户来讲其实也只是他们的生产资料,我们认为价格很高,他们却完全可以承受。服装、饮食单次的利润不高,但他们的资金每年流转率很高,一年可以流转20次,而房地产单个的利润比它们高,但资金两年才流转一次。“对于我们盖房子的,我们认为房价涨了很多,但是对客户来讲就是小成本。当然这只适于商务物业。”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转战海南房地产市场的易郡总经理阎少华,是一位业界经验丰富的老将。他的观点是:股市一路大跌,但股票市场中也有九死一生的,为什么还有人能获得收益?再差的行情中也有上涨的品种。“关键是要立足于产品本身。房地产也是一样,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从自身出发,最大地提升项目的价值,使之能够脱颖而出。”这样就能规避风险,继而吸引远远没有得到满足的投资需求。阎少华开玩笑地说,楼市与股市不一样,“股票跌完以后就是一张废纸,可房价怎么跌最后还能剩下一个‘大东西’呢。”
上 页 1 2 3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