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案例 - 长虹留给企业界的历史演义

长虹留给企业界的历史演义

假如长虹不能按市场资本、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价值规律来运行企业,则今后癌症总有一天要爆发。



弹指的十五年间,“长虹”得感谢“计划经济”,因为没有“计划经济”的长官意志、高度集中,就不可能给“长虹”带来了跨越时代、超越一切的“大跨度”发展。甚至可以这样讲:没有“计划经济”,就没有“长虹”辉煌的昨天;“长虹”还得感谢“市场经济”,自从中国开启了“市场经济”之门,“长虹”才开始真正像个“企业”了,否则只能是个“军火商”而被慢慢抛进历史的垃圾堆;如今,尽管“长虹”成了个“三不象”或“四不象”,却在今日世界的大变革、中国企业的巨变之中,也登上了“市场经济”的时代列车,学会了生存与发展——这就是春秋书写的历史痕迹。
解析长虹,对中国企业界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遥控器”
2000年开岁不久,在深圳碰到一位香港来中国内地参加讲学、研讨的访问学者,一见面他很快就说:如果有可能,请你代传个信息给长虹的决策者(注:因他知道1998年6月,本人写过一篇《来自中国彩电第一品牌的内幕消息》文章,致“中国第一蓝筹股——长虹股票”发生历史性地震,由当时的40元左右掉到13元左右),长虹系列电器的红外遥控装置,实在不敢恭维,绝对是世界家用电器产品中的“大老粗”。
去看一看长虹彩电及“遥控器”装置,再与其它“遥控器”一比,您就会发现“大老粗”是什么含义了。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个企业在现代电子高精尖技术上的不求进取、没有更高、更好、更完美、远大追求的具体表现。
其实,仅凭一件举足轻重的“遥控器”,也似乎根本不能说明长虹产品质量、科技与技术的高下。但作为家用电器重要“脸面”的遥控器,也着实不敢让人掉以轻心而忽略。大家都知道,国际著名品牌梅赛德斯-奔驰小轿车,其开门的遥控器,简直就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精致的古玩艺术品,当然其实用价值也是无以伦比的。且不将长虹“遥控器”与“奔驰”来比,但作为“中国电子行业第一品牌”的长虹——自己最起码要有这种思进的雄才伟略;长虹遥控器若与国内其它家电产品的遥控器相比,也完全可以称为“经典”的“大老粗”。作为控制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完全没有必要那么夸张的“长”而“大”,更何况现代人们对“精巧”情有独钟;还有,连小小的遥控器都这么笨拙,其主导产品又会是怎样、怎能不让进入现代科技的“新新人类”浮想联翩?古时,中国人素有“好马配好马鞍”之说,而今仅靠“实用”,是不能、也无法满足人们一天胜似一天的美好愿望与追求的。

可能的危机
到了2000年开初,有关长虹的一些重大消息自股票市场因“消息披露规定”而频频传出,都还须由长虹来自己解套:先是说明与外资国际著名公司洽谈合资或并购、有与没有的市场传言;接着是就1999年在中国电子行业排名由“第一”、还是“第五”展开宣传攻势;更让人感到的是,“红太阳”开始从中央电视台逐渐稀落;当你打开长虹集团2000年出版、并推向全国各市场的彩电“说明书”时,您会惊奇的发现:50多款彩色电视机产品的色彩、款式,几乎是如出一炉的没有变化。这不得不让人们想起一个古老而现代话题——不变则亡。作为“中国第一蓝筹股”的长虹,有可能爆发危机吗?作为中国最著名、靠“计划经济”特权发展起来“长虹”,可能四面埋伏着、难以匿藏、又无法回避的重大危机:
1 已经领导长虹“革命”了十几年的当家人倪润峰退隐,管理层出现信任危机,而导致生产和销售市场发生指挥失灵。56岁的倪润峰,迟早也要交过“接力棒”,中国企业新一轮大换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事实,长虹的“换血”也当然是在情理之中;换血,这是生命延续唯一法宝。没有新鲜血液,别说是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伟大或渺小的生命也会早早完蛋!
2 “长虹”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的资金兑付严重断档。据说,长虹似乎永远都不缺资金,不用担心、发愁其资本的来源问题。这将造成两点:正是长虹今后灾难聚集膨胀、积重难返的根源所在——长虹每上一个项目,都想做中国的“大哥”,而市场根本不买长虹的帐;因为资金充裕,就没有用钱的严格把守,造成资金运行的质量在每况愈下。长虹公司,1996年实行利税25亿元(参见CCTV《商界名家》1998年《倪润峰气贯长虹》),1998年的利润总额为23.28亿元,毛利率为27.25%,1999年仅为15.56%,而总利润却只有6.21亿元(参见2000年12月4日《羊城晚报》A2版《家电巨头为何争吃中山空调》一文),比1998年计划、预测的利润数少了78%以上;长虹的股票,从每股收益最高,跌到1999年的0.243元;如今,长虹为那堆积的高投入、低产出而开始大量沉淀资金,到1999年末,长虹公司的销售成本,已经到达历史之最、比同期增长25.5%。巨大的资本流不动、难产出效益,而潜伏着当然的“危机”,就像一条源源不断汇流而来的洪水,把水坝越筑越高,日积月累的危险也与日俱增;
3 长虹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其产品绝对的单一、一花独放、拴在“彩电”的一棵树上,又不是顶尖科技的产品。长虹主导彩电产品,在国内不仅不是最好质量的彩电,同时又不是“代表21世纪彩电技术国际至高水平”(参见长虹集团2000年产品《说明书》中通栏标题语)的彩电,在国际上更是无法与日本、欧美及高收入国家的彩电相匹敌。长虹决策高层,尽管为开辟VCD、DVD、空调器、日用电池(自称为亚洲最大的环保电池生产基地)等市场而实施“多元化”战略,但除了彩电在中国市场占有最大比率份额之外,却始终无法敲开其它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大门,于是也只有陷进庞大资金流不动的泥潭。对长虹集团标榜的“21世纪国际彩电至高水平”“技术领导潮流”“以高科技支撑民族工业”“中国电子百强第一名”“中国第一蓝筹股”(这些重要名词参见长虹集团2000年产品《说明书》中的“长虹简介”)等等,到21世纪今天,让人产生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之外,剩下的整个就是一明晃晃的水中月亮。
4 长虹不染指“新经济”——互联网及信息相关的产业。几乎中国所有的电子企业,还没有坐山观“新经济”、而不抢先插手中国“新经济”掏“第一桶金”的。美国“新经济”自1998年初到2000年初的两年多时间内,股票资本市场暴涨300多倍也吸引不了长虹?是长虹决策的英明,还是错过了21世纪“新经济”开出的“第一班车”和中国“新经济”萌芽的“第一桶金”,不得而知;而“中国西部大开发”这样的大举措,也丝毫听不到“长虹”以往那种当仁不让的宏大声音,加上WTO已经逼来……这种对历史时机的“大沉默”,是无奈,还是长虹在逆向发展的开始转折,还是衰退前的另一种古训的征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致命点
2000年的种种迹象表明:尽管长虹还是坐在中国彩电的“第一把交椅”之上,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巨型企业,长虹的要害,在所有企业中也是最致命的:长虹长期“一花独放”,进入世纪末代以来,一直都找不到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彩电独行且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是长虹的致命点,也是倪润峰长期头痛、离去前依然的心头之患。
对于有钱、“中国电子百强第一名”的长虹,一没有中国市场“最好品质”的彩电,二没能生产出中国“至高水平”的彩电,岂能不让“中国第一蓝筹股”长期沮丧?以至于虚火攻心,经常玩“猫与老鼠”的游戏,与地方政府违背市场经济规则连手炒作,经常大动肝火的“争夺”那不值一文的“座次”;长虹崛起的15年间,几乎根本不能与国际市场和国外产品技术、管理兼容,也很难参与国际合作和外资利用;长虹的管理,源于计划经济的那些非规范的“怪招”;长虹彩电1998年2月在济南“罢售”,长虹与地方政府在其本土发动了一场力所能及的攻势,掀起了当时最声势浩大的学“长虹”运动;当年6月下旬,长虹与地方政府把长虹股票的气球吹爆,致长虹股票从“天上”的46元左右暴跌到“地下”的13元左右,至今也无法恢复元气;长虹曾极力扛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大旗,却只能意味着多了几分对中华民族的责任,而没有任何特权,没有“特权”,要“中国民族大旗”还有何用?于是到1999年的世纪末尾,长虹不声不响的将“民族工业”的大旗,由表至里的悄悄丢弃、抛开到九霄云外。
1997年长虹集团与郑州百文的“银企之路”,被当时广泛认为是“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必由之路”的经典,当然于长虹在产品销售、资本利益上倒没有什么不妥和缺失,对生产性企业长虹与金融机构中国建设银行,本该都有共同内在的利益驱动,但由于夹在中间“桥梁”上的“郑百文”既无产品、又无资本,一个跟头摔下来,至今负债20多亿人民币几乎全军覆没。这次背靠两棵大树(一是长虹企业集团、另一是中国建设银行)的举世炒作,完全成了历史的一次误会,以致今日的“郑百文”走向一条永远的不归之路……不管对谁,这都是危险、令人心怕的“投资”。

急找“新利润”的增长点
长虹的“虚火旺盛”,还表现在其“市场经济”行为的严重缺失。大家都知道,长虹为了改变其产品的“一花独放”局面,曾做过多方奋起努力。最近投资的环保电池项目,总投入超过3.2亿多元,在试产其间,国人还无暇看到它的尊容,就被长虹标榜为“亚洲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据有关消息称其2000年产量将达到2.5亿只,长虹希望成为公司“新利润”的增长点,来拉动“长虹”销售与利润急剧下滑的现状。
电池项目,应该说是长虹进入2000年之后最大的增长希望之一,但只要稍微动脑一算,就发现长虹电池的“新增长”绝非在短时间就能很快奏效:在一年时间内,用3.2亿元投资,来生产2.5亿只电池的成本可想而知;还有品牌、占有率、消费认同等一系列市场销售问题;即便长虹电池的确是当今世界最好的电池,即便的确是“中国电池市场第一占有率”,那也有个培育市场、扩展和回吐的周期性问题。那么,长虹“新增长”在电池上能够体现,最起码也要到3-5年之后再说。

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吗?
如果说决策滞后、缺乏市场经济长远眼光的问题,长虹和中国的众多企业一样都不是先知先觉、是完全可以原谅的话,那么长虹以“当今国际彩电技术至高水平”(此为“长虹”2000年产品《说明书》上的原语)的理念,又用计划经济那种霸道方法去炒作,却自己打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1997年5月21日,长虹股票以计划经济——国家长期“哺乳期”的各种优惠特质冲上每股66.18元的巅峰,倪润峰以指点江山——“得天下”的口吻这样说道:你什么时候买入“四川长虹”都是对的;你什么时候卖出“四川长虹”都是错的——这种完全悖离市场经济价值规则、连世界最最著名企业通用、微软、可口可乐的老板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如今,长虹股票已由峰巅时一股66.18元、总市值1000多亿元人民币,下跌到至今的每股13元左右、市值缩减2/3、只剩下现有的300多亿元;其重要、用以炫耀的“第一蓝筹股”位置,由1997年在上海证券30种股票指数中,四川长虹所占比重为15%以上,而今也只能占到比重的10%以下;其排名由“全国电子百强”第一,跌至到第五;更有学者长期研究后推断:“长虹”企业正在悄悄的“塌方”,因此也严重拖累了四川全省的工业增长,使四川省的工业经济出现可怕的负增长,成为中国各省市级工业增长的尾巴。
在计划经济“特权”的庇护、宠踊下,“长虹”也当仁不让的扮演着天下无敌的“大爷”形象,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肆意炒作,养成了“长虹”也像股票一样一贯的牛气冲天,但“股市没有长青树”“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的历史定律,也只有让长虹无可奈何花落去。据透露:拥有中国流通量最大、市值100多亿元、拥有中国最多股民的长虹,目前正在为出“洋”、“谈婚论嫁”而作准备。人们普遍关心的是:长虹的今日,已非昔比、也不是最青春“美丽”的时候了,那么对“趁最靓丽的时候嫁出去”的古训,能让长虹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吗?

心急如焚
时间的跑秒终于来到2000年11月27日,长虹终于在广东“珠三角”腹地以4259.18万元“秘购”了中山空调器有限公司,并已全面进驻“三荣”开始接收。据动态分析,长虹收购“三荣”之始,是11月21日在证券时报上发布了公告,又在两天之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而尘埃落定;从而可以感知长虹心急如焚、如火如荼的急切程度;这种没有“恋爱”、闪电般的“婚姻”,长虹就是要速决速战,来寻找经济增长新空间;长虹杀进以中国家电盘锯而著称的“珠三角”地区,是否还有“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的含义呢?但“来者不善,善着不来”,这种打破“珠三角”地区一统家电天下,有百利而无一害;换句话来说,既使长虹进入“珠三角”壮烈的“牺牲”了,也证明了市场经济的著名格言:竞争让我们如此美丽!
1998年和1999年是中国彩电大发展、上水平的关键竞争年,几乎中国所有的彩电厂家都在研制生产全媒体、数字化、数码王、纯平彩电、七彩小画仙等等中国彩电“新名词”时,长虹却按兵不动,也没有推出任何彩电的新品种,人们只能认为长虹这是“不思进取”。说长虹“不思进取”又似乎道理不足,今天的“于无声处、无惊雷”,都显现出长虹在慢慢、默默、静悄悄地发生着什么……

翻身的重要契机
塌方在自然界是一种事物发生裂变、历史至今的必然现象和规律。正如中国的长江、黄河,没有其上游的千里、接连不断的塌方,就绝对没有中国长江、黄河下游的一马平川。2000年“长虹”政局的变化,应该是该企业历史变化的重要契机。如果“长虹”不能抓住这“变政”的市场经济机遇,来实现“长虹”企业市场经济资本机制、管理体系、市场运作的稳步推进与革新,还是计划经济霸道的“一言堂”或靠政府“行政命令”来横行市场,怕只能是“红太阳”落西山;假如长虹不能按市场资本、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价值规律来运行企业,养成的“长虹”与市场经济不兼容,则今后癌症总有一天要爆发。真愿能有一场跨越世纪的大风暴、大洗礼,让中华品牌经受这暴风雨的洗礼而更加壮大;真愿这自古演绎到今的“杞人忧天”,只是经典的古训而已!
长虹集团总经理由袁邦伟接替倪润峰,长虹股份公司总经理同时被取而代之。这应该说长虹已经后继有人。
值得分析的是,几乎所有的国内外媒体,都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长虹集团的“法人代表”变更了没有?按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现行的有关规定,大型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要进行离任“审计”,若只是“变更”,不是法人代表的“离任”,那就用不着审计了,也就不会有上市公司的重大经营“数据”信息的“披露”;若是法人代表“离任”,那么“审计”就在所难避,一些重要“数字”就会曝光;还有长虹今后的重大市场决策,董事长与总经理按《公司法》应为相互制约,都将与长虹集团以前高度集权的市场行为有所不同,当然操作企业运行行为也会与以前会发生重大变化。
市场经济给企业定的规矩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历经风风雨雨之后的长虹是否会更壮丽? 

---网友:巩胜利 提供--- 



创业案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案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