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00元到5000万元——记“中华龟王”创业历程
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到身价数千万元的企业老总,从一个不起眼的养殖户到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等多个荣誉,“中华龟王”——费成益,这个皮肤黝黑的农村汉子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创业之路。
今年50多岁的费成益是浙江萧山人,祖辈为躲避战乱举家逃难到弋阳县旭光乡茅棚村。他出生后,祖孙三代挤在一间茅草屋里,一到雨天,家里的盆盆罐罐全部都要用来接水。
穷困的生活在费成益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18岁那年,费成益来到县城一家厂子里学木工。他吃苦耐劳,常常点着煤油灯加班到深夜。学徒不到半年,他就能独立完成厂里所有的木匠活了。
后来,费成益进了一家香槟酒厂。1988年,由于香槟酒厂技术改造,费成益下岗了。无奈之下,他又回到了农村,种起了责任田。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气馁,决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一次赶集时,他发现市场上的鱼价格好,便挖了一亩水塘养鱼,并在塘边建了几间猪栏养猪,有模有样地鼓捣起了“立体化”养殖。
养鱼养猪让一家五口过上了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费成益也从此走上了经商之路。1989年,有一次回老家,他到市场转了转,听说当地许多人养甲鱼赚了大钱。这一消息让他兴奋了好几天,等不及与家人商量,他就从萧山的亲戚朋友处借来5000元,买回了125公斤甲鱼苗投放到家里的鱼塘中,当年就获利2万元,且甲鱼价格一路攀升,着实让费成益尝到了甜头。1992年,他把卖甲鱼的钱全部投入到扩大养殖规模上,一口气购进了500多公斤的甲鱼苗。4年后,甲鱼价格高达每公斤240元,他那满池的甲鱼成了致富的“金元宝”。此后的两年里,随着甲鱼生意的火爆,甲鱼蛋也成了紧俏货。于是,他又做起了贩运甲鱼蛋的生意。
就这样,不到7年的功夫,费成益从一个全村有名的穷光蛋变成了一个远近有名气的“养鳖大王”。这期间,他不知吃了多少苦,受过多少累。在贩运甲鱼蛋高峰期,他曾连续37天没沾过床边,只在来回的车上打个盹。为了不打瞌睡,他咬破自己的嘴唇皮,直到最后晕倒在地。熟悉他的同行都知道,费成益能有今天,是拼了命干出来的。
费成益养鳖获得成功后,并没有安于现状,多年的市场经验告诉他,当甲鱼价格涨到一定程度时,必定会回落。1996年下半年,当各地养甲鱼成风时,他把目光移向了乌龟养殖,而那时的乌龟并不被市场看好,价格也很便宜。费成益以每只8元的价格收购龟苗4000余只,一口气养了15亩水塘的乌龟。果然不出他所料,没多久,甲鱼价格大幅下跌,乌龟价格陡升,龟苗价格也涨了4倍多。由于看准了市场行情,赢得了商机,他不但在龟苗上狠赚了一笔,而且成品龟出售后也带来丰厚的利润。
时至今日,费成益一手创办的金龟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集养龟、赏龟、玩龟、品龟为一身的全省龙头企业,总资产达5000万元。公司现有现代化养殖温室3万平方米,野外生态养殖池500余亩,存池乌龟100余万只,年产各类龟苗500万只,各类商品龟100万公斤,“金归”牌无公害土池中华鳖30万公斤。池内有绿标中华乌龟、鳄鱼龟、金钱龟、金头龟、绿毛龟等数十个品种,产品远销国内外,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种龟和商品龟养殖基地。他还积极发展乌龟深加工产业,已开发出“金归”牌龟类系列产品,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龟类博物馆。今天的费成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龟王”。
创业没有止境,费成益决心打造全国最大、最具吸引力的垂钓基地及以养身长寿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度假园和以龟文化为主题的科普文化博览区。
面对未来,费成益充满了信心,一个“龟王、龟乡、龟峰”的发展思路又在他的脑海中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