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被骗经验让他年收益几千万
“不做中(中间人)、不做保(保人)、不做媒(媒人),三代好”这个过去被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如今在广州被一个叫李思聪的安徽人彻底地颠覆了。不同于百多年前他的同乡胡雪岩顶着“红顶商人”的荣耀,李思聪自诩为“草根金融家”,不过他所从事的担保业在普通人眼中显得那么古老和陌生。
主持人叶蓉(以下简称叶):我想,在今天这样一个非常活跃的经济社会中,很多老百姓都有创业的冲动。但是冲动归冲动,要落到实处会遇到许多困难,首当其冲是缺乏一笔启动资金。比如说,我想创业,需要自筹50万的资金,于是到了银行,银行会给我什么样的条件和门槛?
李思聪(以下简称李):银行首先会问你资金用途是什么,然后要考察此用途能不能产生增值,能否到期收回资金。第三是问你有没有抵押物、有没有担保,这是最关键最实质的。因为后者比较具体化,抵押物必须是规范的。所谓规范,就是在国土、房管及有关部门登记过,能够取得权证,而且是打了50%以上的折扣。
叶:如果我到银达来寻求担保,除了本地户口、正当职业,需要些什么条件呢?
李:还需要有个亲友或者同事给你做个推荐,或者做个连带责任担保。经营者申请贷款,我们对其整个简历、教育背景、家庭状况都很关注。一般是项目经理先去,在调查报告中详细描述其家庭与团队的和睦程度。然后要考察经营者拿钱去干什么,是不是特定的用途,能否产生比较好的结果。
下海与挫折
叶:您是安徽人,但今天您的企业和事业在广州。怎么会做这样一个南北迁移?
李:我是1993年中期,从安徽银行毅然决然辞职下海到广东。1993年也正是邓小平南巡之际,整个沿海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带给人很多憧憬和向往。而我自认为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天天在银行做监管工作,每天大量时间坐在办公室看看文件喝喝茶,我的性格不太适应这种生活。我很想做一些务实的事情,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正好有一个朋友推荐,就辞去了银行职务。当初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我最后还是下了决心。
叶:听说在您的创业路上有一段不太好的回忆,据说可能是上了一个朋友的当。
李:是这样。一开始,我向其他机构借了一些钱去做房产。那时候大亚湾很热,我有一个原来认识的银行的朋友,他到大亚湾注册了一个公司,他说,你可以给我几百万,我帮你炒作一个地皮,只要你来签签字,可以产生200%的利润。因为当时很想得到一些原始积累,赚第一桶金,于是我就从其他地方借了钱给他。
李:给了他五六百万。从主观上讲他不一定想骗我,但客观上他也驾驭不住,现在来看他是不具备操作能力。当时我没有什么钱,这些都是借来的,到现在这五六百万一分都没有收回来。但我在第二年就全部将这笔钱还清了。
叶:那你用什么还了这笔账呢?
李:当时,我感到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都不错。我下海后跟很多过去曾经有关联的一些金融机构、证券机构、信托机构进行着交流,从事证券方面的业务是我的强项。我在证券的初级市场、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甚至在一些资金市场都进行了操作,应该说一年下来,收益还是挺好的。当时走到这一关的时候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是把这笔钱还了我也就不干了,一年后这个窟窿补上了我心里也踏实了。
叶:对于一般人来讲,能够挣几百万都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情,而欠上几百万是很多人更难想象的事情。欠几百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
李:压力很大,当时好像生了一场大病。我有一次出差为这个事奔波,因为焦心走在路上腿都发软了,还跑到医院去打吊针。先不说不断地奔波太疲劳,主要是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太大。我当时想,肯定是老天爷要你吃这些苦。我也可以不负责任,因为我当时是个自然人,可以不还就拍拍屁股走了。但这不是我的个性。应该说,从小长大,我责任心特别强。别人对我口碑的评价胜过对财富的评价,我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所以,我一定要把这个钱还掉。
解码成功要素
叶:2000年为什么决定进入担保行业?
李:我们从1997年开始做了四五年实业,在这过程中也频繁地跟银行进行交流。适当的负债经营可以说是企业健康发展,甚至快速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渠道和手段,但是,当时中国内地银行业的信贷文化是有抵押就放,没抵押就靠边,除了你是上市公司、是电力通信这些企业。所以我就认为这个市场特别广阔,因为在商场呆久了,对整个经济生活的感悟也深了,做什么事情一定是市场说了算。我不可以做我不熟的东西,那些市场潜力已经被别人占有80%或90%份额的行业,我还往那里面跳?!我就决定了要做担保这一行。其次,从我出身金融加上实业的经验,我感到自己具备了驾驭这种风险的能力。
叶:但是,在注册成立公司的时候,社会上对担保这一行了解的人多吗?
李:广州很少。可能当时像山西、北京,政府还办了一两家,而在广州我们去工商局登记时,他们根本没见过,问我们是不是金融机构啊?要让人民银行批复。当我们跑到人民银行时,人民银行说你这个本身就不属于银行业务。其实这个我也很清楚,于是我又跑到工商,来回折腾到四五次吧。后来工商局变通了一下,要我找几家银行签个合作意向书。就这样,最终我们还是把执照拿下来了。
叶:说起担保人,有一个艺术形象是非常鲜活的,就是莎士比亚笔下《威尼斯的商人》当中的安东尼。他的善良和正直使他为朋友进行了担保,但正是由于他的风险意识不强,用今天的话来讲,就给了那个高利贷者夏洛克一个机会,差点就遭到报复。我想,作为担保人,实际上自己是要承担一个很大的风险,您有没有碰到过这种危机的时刻?
李:也有。一个台资企业,他是做电子产品加工的。当时我们2000年、2003年跟他合作不错,2004年又合作了一笔,我们用土地做抵押。但是到2004年下半年,因为原材料涨价,整个经济环境不是很好,他无利可图,在万般无奈下投资者把企业甩下就走了。这种事不少,所幸我们在前期反担保做得比较充足,运用了很多法律手段,我们后期专业的团队有工程的、开发的、法律的,最后化解了风险。
叶:实际上,我们觉得,如果操作成功的话,被担保人在银行获得所需资金,银行获得收入,担保企业也能够获得费用,这是一个皆大欢喜、三方获益的事情。在您的操作过程当中,有没有这样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李:应该有,而且也有很多。我们有一个客户想在广州最旺的商务区搞一家酒店,他自己大概只有两千万,怎么能把它装修完毕,建成一个四星级的高级商务酒店呢?至少要五千万投入,其中有三千万是缺口。但他已经启动了,租赁合同签了,也开始装修了。这时候,他就来找我了。因为那时候饮食行业很多不被银行看好。通过对行业的调查,对这个酒店建起来后产生现金流的分析,我们累积给他担保了三千多万。现在通过两年运作,他第一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五千多万,第二年就突破6000万,效益特别好。当然,我们从中确实也收了很多服务费。
叶:我听说您现在的很多下属、您的伙伴,都是您的老乡?
李:这个就可能跟大家生活的地方、跟以前受的文化教育都有关系,也跟安徽人的特点有关系。我经常在公司开会说,安徽人比较适合做两种职业,一种当官走仕途,第二个就是做这种很细腻的产业,或是高端的,比如金融、风险控制。因为安徽人比较谨慎,文化底蕴也比较深厚。
叶:安徽商人与潮汕商人、浙商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李:人家说潮汕人是中国的犹太人,从经济圈上来说,他们比较大刀阔斧、锲而不舍,比较凶悍,注重前期投入。浙商应该跟徽商有共同点,但他们的风险意识、胆量高于徽商。徽商是保护自己特别厉害,特别严谨,同时他对精神上的需求甚至超过物质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