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怎一个“偷”字了得
怎一个“偷”字了得
———访青铜峡市科技特派员韩青林
科技特派员韩青林的创业经历,与“偷”密不可分。
一说“偷势”。韩青林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从事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像很多从事多年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
一样,能从理论走向实践,亲自搞一片示范园区是韩青林最大的梦想。但年复一年,在原有体制下,韩青林这个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2002年青铜峡市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给韩青林极大振奋。他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并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一开始,他在青铜峡市邵刚镇邵西科技园区承包了2栋温棚,进行种植示范和技术指导,经过一年的种植实践和无偿技术服务,带动了农户种棚积极性,园区由原来的100栋温棚迅速发展到300栋,种植户由68户增加到250户,每栋棚经济纯收入达到4500余元。
创业有了一个好的开头,韩青林却转向了因种温棚不赚钱而纷纷弃种的邵刚镇邵南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要用事实证明种温棚能致富,这就有了韩青林“偷存折”。妻子见韩青林自打成了科技特派员就迷上了种地,总对他说:“你好好的干部不当,非要搞个什么特派员!种温棚赚钱不多,苦又大,有你后悔的时候!”自知要是把钱拿出来建温棚,妻子肯定不会同意,韩青林便来了个“先斩后奏”,把存折“偷”出来到信用社抵押贷款10万元,租地13亩,开始建造温棚。直到有一天,妻子发现他总是早出晚归,并一身泥土时,10栋温棚已经建好了。在“参观”了他那些新建的温棚后,妻子无奈地只好默认,半开玩笑地说:“这堆‘土旮旯’就是你10万元搞的固定资产啊!”
得到了妻子的默许,可面对满腹疑云的村民,韩青林怎样才能得到他们认可呢?韩青林在科技园区抓住反季节销售和品种两个关键环节,引进适销对路的台湾特产西甜瓜等新品种,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种出的“牛奶”西瓜供不应求。
在邵刚镇邵南村的创业基地,韩青林指着正在开花的甜瓜告诉记者,在瓜的膨大期,要加强水肥,如果用化肥平均一个棚要花130多元,而用牛奶则只需50元就够了,配合少量农家肥,种西瓜可以提高产量300多斤,并且种出来的西瓜还有淡淡的牛奶味。
说起种温棚,村民徐老五说:“那么多人种了都不赚钱,你韩青林还真能赚到钱?”韩青林说:“我10栋都敢种,你敢不敢种1栋?”也许是韩青林的热情打动了徐老五,在他的指导下,徐老五第一年种了一茬西红柿就赚了4000多元。仅半年时间,通过他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重新拾起了对日光温棚的信心,有22户村民新建温棚30栋,原来废弃的温棚也得到了补修利用。他还利用休息时间在园区举办培训班4期,向村民发放了大量科技知识资料。
三说韩青林“偷人”。韩青林在邵刚镇邵西科技园区的创业基地有一位老搭档,做事认真,技术也不错。听说这位老搭档第二天要被一大公司挖走,他就连夜骑摩托车到了甘城子,把还在睡梦中的老搭档拉了来,硬是将人家留了下来。
韩青林“偷势”、“偷存折”、“偷人”,在自己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带富了乡亲。韩青林告诉记者,接下来,他还要扩大规模,成立果蔬服务公司,建立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和农业信息网站,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