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就看谁能赌得准
登录万通集团的网站,迎面而来的是几个红色的大字――“2001 重拳出击”。这已经是万通集团第三次重拳出击了。1999年万通的第一个高档住宅项目“万泉新新家园”在北京房地产市场全面告捷,而最让万通人骄傲的还要算他们在北京初试牛刀的作品:万通新世界广场。
1995年,万通新世界广场在北京房地产界掀起了一阵狂潮,创造了当时写字楼市场销售的奇迹,3600美元一平方米的天价至今仍让许多房地产开发商望洋兴叹。
然而火了一把的万通此后似乎元气大伤,连着几年没有大的动作。在1999年万通卷土重来的
时候,集团董事长冯仑回顾道:“尽管在1995年业绩不俗,但就全集团而言,却陷入了战线过长、疲于奔命的态势。以前的赢利也渐渐为后期的失误所吞噬,更有甚者,内部组织特别是几个创始人意见分歧严重,集团被迫重组,万通陷于生死存亡之际。”
正是经历了这样的挫折,才让冯仑更加自觉,更加理性。万通需要的不是来去匆匆的万通神
话,而是要打造永续经营的百年老店。
“请君入瓮”
1991年,冯仑领导并参与了万通集团创建的全过程,在此之前他在国家机关做了8年的理论研究工作,并出版了自己的专著。冯仑大学读的是经济学,硕士时读政治,博士时读法律,而他自己又比较喜欢历史和哲学。
凭借深厚的理论素养与理性的思考方法,冯仑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有个平和的心态,摆正创业者与企业发展的微妙关系:“中国企业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很多情况下是以法制人,而企业主则在法外,这尤其在公司创业者中最容易产生。”
这种认识为万通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价值。1995年万通实现了彻底的职业化,万通人将这一年看作是公司的职业经理年,由此产生的是一个规范与民主的万通,也造就了令其它地产公司钦羡不已的“地产经营团队”。
而说到民主,冯仑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民主就是按程序来否定自己,在企业内部应该将个人的影响放在程序和制度内。而2001年万通董事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将冯仑和公司其他几个主要负责人放进万通的程序和制度中去。
“20岁是做梦,40岁更多地要考虑保住现实,50岁以后就只剩回忆了。”32岁创业的冯仑
如今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维持万通并将它不断做大。创业难,守业更难,难就难在发现一条
不靠个人意志运行的轨道。对此冯仑给出的答案是:“好的公司应当是一部汽车,谁都能开,而不能像一驾马车,只有一个车老板能赶它。”
谁不在赌博?
1999年,当万通推出“万泉新新家园”的时候,许多房地产开发商都大惑不解,万通为什么放弃了自己擅长的写字楼市场,转而进入高档住宅楼市场精耕细作呢?
作出这样的转变来源于冯仑对两种趋势的基本判断:其一是长远趋势。冯仑认为进入信息社
会,大型写字楼、商场、厂房等市场会出现饱和,需求锐减,只剩下住宅永远有市场;其二是今后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冯仑认为今后3-5年国内房地产企业必然面临市场细分和产品单一化问题,企业必须靠单一产品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基于这样的判断,万通选择了高档住宅市场,冯仑甚至断言那种传统的、多元化产品的房地产开发商注定要死亡。
1999年“万泉新新家园”一出手就正中了市场的要害,创造了当年京城房地产市场销售的最好成绩。这极大地鼓舞了冯仑进军高档住宅楼市场的信心。2001年在北京春季房展会上,万通一次性地将100万平方米的高档住宅抛向市场。万通的春季攻势给北京房地产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但2001这记重拳能否再一次击中市场要害现在还不得而知。
然而,冯仑依然像往常一样达观和自信,当有人问他如何评估这一次的大手笔时,他坦承万通是在进行一场赌博:“谁不是在赌博?赌前景,赌未来,就看谁能赌得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