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界名人 - 王均瑶 他的笑声穿越记忆

王均瑶 他的笑声穿越记忆

均瑶他睡着了



    均瑶,他睡着了。

    轻轻地、我们轻轻地,忍住了,却止不住呜咽,别把他吵扰。

    均瑶,他睡着了。慢慢地、我们慢慢地,离去了,却挥不去耳边,仍回响着爽朗的笑。

    初冬,我们相会在长江,

    拓展,我们相聚在京郊。

    高高竿头上,一阵风摇

    呵呵,均瑶你也怕高?

    当银色的神鹰飞起,载着雄心和年少,我们知道、我们真的知道,均瑶你心比天高。

    光彩的事业里,

    有着你心中的崇高。

    太短了,太少了!

    长江的后浪正当是滚滚滔滔。

    太短了,太少了!

    包天的理想你再领数十年风骚。

    均瑶,他睡着了。带着一路的辛劳。

    睡着了,睡好了,均瑶……———同学顾弘人11月11日写于均瑶学友灵前幻灯射出的光束中,飞扬着无数的尘埃,仿佛一颗颗细小的星球静寂地浮浮沉沉,分界着尘世与天国。光束的另一边,屏幕上再现了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年轻的面容,一股英气,几许笑意。此刻,他望着昔日长江商学院EMBA班的老师和同学们,倾听学友们拖着压抑的哭音、说出难以连贯的话语。他的名字被反复提起,他的笑容不沾染任何悲伤,他对于一切都了然于胸,他的目光却执意在屋中留下最后一分温暖。

    38岁,正值壮年,曾经创造了太多“奇迹”的草根浙商王均瑶在他事业的顶峰,如流星急速坠落。2004年11月13日,在遥远的上海,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初冬的北京,长江商学院的师生聚在了图书馆,用所有回忆再次勾勒一个意气风发的王均瑶。一副挽联“有胆有识率民营企业开创新纪元是中华第一人;多情多义为社会公益消除旧磨难做长江好儿男”概括了王均瑶短暂一生的惊人传奇,寄予了同学们对他的无限敬意与哀思。

    他是一位阳光青年

    “均瑶走了……”班长的一条短信让王水雯惊愕得半天没有知觉,是玩笑?是写错了?但是,同学太多的电话和短信才让她相信,那个在花名册上和自己挨着的均瑶真的走了。

    王水雯把均瑶的名字与本人对上号是在长江商学院首期EMBA的拓展训练中。尽管早知道他是中国第一个民间包飞机的人,但见了均瑶,他的年轻、敦实以及那爽朗的笑声还是超乎王水雯的预料。现实中的均瑶更像一个阳光青年,而不是少年老成、把精明都写在脸上的那种人。

    我对均瑶的第一印象是“狂”,也许是他英雄年少,豪气冲天吧。

    “狂”一:他们拓展训练小组定的名字就叫“包天队”,真是“胆大包天”———如同他当年仅仅以20刚出头的年纪就敢包飞机的勇气。

    “狂”二:每次上课特别是做案例分析的时候,总是他敢于发言,所言不仅声音洪亮而且观点鲜明。特别是一次在与某著名企业领导人的对话中,举了多次手的均瑶都没有被点到提问,最后他自己站了起来:“我已经举了好多次手啦,该到我了。”在同学们善意的笑声中他大声提问,毫无怯意,那种执著和率真可见一斑;“狂”三:我和他同属班委,他为生活委员,我为宣传委员,有一次讨论全班活动安排,他执意要由他个人出钱承办,其他班委认为全班应该AA制,我们为此闹红了脸。事后,他对我说:“水雯,我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想把活动过程搞得简单一些,不要太复杂。”我也笑了,相互倒也多了些了解和信任。不过,他那自信和坚持自我的个性也让我领教了。

    爽朗的笑声隐瞒病情

    生于浙江温州的王均瑶带有明显的“浙商印记”:大胆而敢于创新,注重实践而吃苦耐劳,意志坚定而百折不挠。但他的性格中又有着超越别人的爽朗和乐观。在日常生活中,王均瑶的“另类”为他赢得了媒体眼中“最开放的浙商”的称号,而在他的同学中,那爽朗的笑声却造成了假象,让他们在毫无准备之中痛失学友。

    在我们脑海中有两个关于王均瑶的细节,一次是我们在上海上课的时候,均瑶和他的夫人在游艇上,大家手捧酒杯,听他爽朗的笑声,那种样子可以用意气风发来形容;第二次,是在今年3月,均瑶最后一次上课,我们明显感到他瘦了,但是他的精神状态没有受影响,我们开玩笑说他怎么瘦了,他也开玩笑地回敬说自己也在减肥。当时外界已经传说王均瑶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好,但是我看到他的样子,怎么也不能相信。

    其实王均瑶去年9月底动了第一次手术,当时发现已经是肠癌晚期,但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坚持上班和学习,今年6月底,王均瑶终于被疾病和劳累击倒,住进了医院,一直到去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不知道,他只想把自己最为精彩的一面留给了我们。这就如他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一个人不管一生走多长的时间,最终对他的评价是他一生努力的结晶,我们虽然失去了与他再次见面的机会,他的身上蕴含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永远回味。

    他的身上有一种爱

    在均瑶集团的网页上有这样一句口号:“均瑶是我们的,更是社会的。”王均瑶本人或许并不是中国最富有的民营企业家,但他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更优秀的实践。2000年起,他参加三峡光彩事业行,在三峡地区投资建乳品厂,推广万户移民养牛计划,为三峡的移民开辟就业渠道。2003年,王均瑶又响应国家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捐款1000万元,设立“大学生自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对于身边的人,他细小的关爱也在时时闪现,就像是长江商学院的同学们,他们在课间、茶歇的时候,喝的都是王均瑶送来的均瑶牛奶。

    均瑶给人的印象是非常的谦虚,他的身上有一种精神,就像是一种爱,他对他自己的企业,对他的事业,对待周边所有的朋友,付出的是特别的爱。有一次,我们在上海上课的时候,均瑶知道了那天是同学李淑萍的生日,在李淑萍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组织了一个生日晚会,让我们都非常感动,这是一种纯纯的同学的情谊。

    大概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均瑶力助一位同学所在的杂志办一个研讨会,主题是“未来发展可能在长三角”,在整个研讨会中,均瑶的笑声一直贯穿其中。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企业家,我们看到了他对商业和人性的共同把握,他的商业做得好,在任何一个时候都非常好地把握契机。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好人,在企业圈里面,是一个有大将风范的人。

    他是我们永远的学兄

    均瑶生前有许多的职务和头衔,但是此时此刻,坐在长江商学院的会议室里,长江商学院二期班的全体学友更愿意把他作为长江商学院首期班的学兄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铭刻在长江商学院的学院榜上和英雄录上。

    “胆大包天第一人”、年轻有为的王均瑶,在EMBA的学习中也是不甘人后,成为长江EMBA首期班的同学。正是出于对于李嘉诚先生的崇敬和像均瑶这样众多优秀企业家的加盟,我们也毅然迈进了长江商学院的校门。虽然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和均瑶素未谋面,而他为学院的发展和长江同学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深深铭记,而更难忘的是他作为“长江铁哥们”之一的同学情义。

    透过泪眼,仰望天籁,仙乐盈盈,天堂之门洞开,她们一定是在迎接天堂上最英勇之神的归来。

    他有儒子之风

    曾经,长江商学院一些同学和老师去访问王均瑶的企业,王均瑶花了3个小时的时间,介绍了他创业的整个过程。他对公司所有高层人员介绍说:“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参观了。”在王均瑶的心中,长江商学院是一个让他骄傲的集体,他虽然是一个老板,却有着儒子的风度。

    我是长江EMBA招生部的唐老师,因为工作的机会,我多次和均瑶交往。最先认识他的时候是2002年底,他递交了一份就读长江的申请表。面试的时候,他说他的基础薄弱,如果他得到来长江学习的机会,他会好好的珍惜。后来他也是这么做的。有几次新同学来参观的时候,在图书馆,我经常遇到均瑶在读书。

    2003年五月非典的时候,正是我们春季班招生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传统,就是需要邀请一位高年级的学员加入考官队伍,我打电话给均瑶,他很痛快就答应了,在当时谁都不愿出门的特殊时候他肯帮助我们,特意坐飞机赶到北京,我们真的非常感激。2003年9月份的时候,我们在上海举行长江管理论坛,按照惯例,要有一个当地的学员主持会议,当时均瑶不在上海,当他知道我们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当晚乘飞机赶了回来,帮我们完成了会议。我想对他说一句话:“均瑶,我永远记得你的好,记得你的笑,希望你一路走好。”

    他是民营企业的探索者

    王均瑶一生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民营经济告别混沌时代的一个缩影。在民营经济还不太被认可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个打工仔能够介入国家完全垄断的民航业,不能不说是一项壮举。也正是这种开创历史先河的举动为王均瑶掘得了第一桶金,使得他之后在乳业和房地产方面大展宏图,创造了以民航、乳业和房地产为支柱的均瑶集团。在王均瑶的人生舞台上,他把谋势与谋事结合起来,他进入长江商学院就是为了让企业更上一层楼,因为他最终的梦想是要做到李嘉诚那样的事业,而他的中途谢幕,让长江商学院的阎爱民教授止不住唏嘘。

    我是面试均瑶进入长江商学院教师之一。我当时问他,“你的事业做得非常成功了,你是浙江商会的会长,最近又做了全国政协委员,你为什么要来到这里学习?”他当时讲:“我做得越多,越感觉到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知识来做后盾。而且我16岁便下海,虽然现在很成功,但心中始终有一种充实自己的强烈愿望。”

    在我看来,王均瑶从十几岁走出家乡闯荡到今天,是年轻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一个光辉的典范。而从一个管理学教授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他是一个知道怎么做的企业家。对于中国家族式的民营企业如何走下去,均瑶做了很多的探索。从一开始的三个兄弟来支撑整个的企业,到逐渐探索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尽管走过弯路,也有过不成功的经验,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探索。

    尽管均瑶曾经希望完成的民营企业由初级模式向高级模式过渡的尝试无法由他亲自实现,但均瑶2002年11月份进入长江商学院,至今已经完成了他的学业,这已经是对他的一个很大的慰藉。

    记忆在,人已逝。这些似乎就发生在今天的故事,这似乎还回荡在耳边的欢笑,却已成为了均瑶在我们脑海中永存的片断,成为了对均瑶深挚的纪念。

    “胆大包天”第一人

    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被称为“胆大包天”第一人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不幸于本月7日晚在上海逝世,年仅38岁。

    王均瑶,1967年出生,温州苍南县人。1991年,年仅25岁的王均瑶开辟了国内第一条私人承包的温州至长沙包机航线,被誉为“胆大包天”第一人;1994年进军乳业,1995年在整合航空和乳业的基础上成立均瑶集团,形成多元化经营格局。2000年参与“光彩事业三峡行”,投资建设湖北宜昌、当阳乳品基地;2002年均瑶集团以18%的股份参股东方航空武汉责任有限公司;2002年以5.5亿元投资建设上海徐家汇“上海均瑶国际广潮。王均瑶创立的均瑶集团目前已有航空、乳业和置业投资三大板块,集团总资产35亿元。

    王均瑶为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全国青联委员、浙江省青联常委、第六届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多次被浙江省授予“优秀私营企业家”和“先进个人”称号。


商界名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界名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