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荣辉:寒门“虎子”到亿万富翁
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9月29日早上10:58分(北京时间2004年9月29日晚10时58分),中国互联网人才招聘服务网站51job(前程无忧)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开盘价为每存托股18.98美元,当天收市价为21.15美元,比发行价每股14美元上涨51%。前程无忧此次共发行了604万股美国存托股(ADS),共筹得资金8453万美元……作为51job的创始人之一,首席执行长
甄荣辉拥有公司30.6%的股份,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在国庆长假前的9月30日,国内各大媒体、网站纷纷报道了上述消息。
随着前程无忧的成功上市,又一个十亿(人民币)级的富翁走进了人们视线。也许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富豪们的身价排名,或是艳羡于他们“一夜暴富”的传奇,但是,在故事中的主人公看来,“事实上,成功一点都不难!最难的是:想成功,但没有计划!如果你有一个5年或者10年的成功目标,而且能够周密地计划,坚定地执行,那么,因为计划,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如果成功是能够被计划的,那么,出身于香港平民家庭的寒门“虎子”甄荣辉(1962年出生,属虎)依靠清晰的人生定位、严谨的职业发展路径计算、锲而不舍的努力与坚持,一步一步实现人生目标的创富故事将是可以被复制的……
懵懂少年初识愁滋味
无知贪玩的少年第一次经受了人生磨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遭遇警醒了他内心深处的精英梦;洗澡排队、上厕所排队、做饭排队,香港平民的生存环境给他上了人生第一课:做任何事必须把握好时间与效率,看准了时机一定要毫不迟疑地冲上去。
少年时期的甄荣辉并没有显露出大器将成的先兆,反而以“懒”著称。
1962年甄荣辉出生在香港一个最普通的平民家庭。其父母是从广东“移居”到香港的,他和妈妈以及另外七八家20多口人“蜂居”在一套总面积不到80平米的公寓内,在这种高度拥挤状况下,做饭要排队,洗澡要排队,上厕所也要排队。做任何事必须要把握好时间与效率,这是家庭环境带给甄荣辉的重要一课。
炎热的夏天是最难过的。为了排队洗澡,他一放学就把洗漱用品准备好,然后每隔5分钟去洗澡间探查一次,一俟对方洗完走出房门,他一个箭步马上就冲了进去。生存的艰难,教育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定要抓住机会,看准了时机一定要毫不迟疑地冲上去。就从“抢”洗澡室开始,甄荣辉小小年纪便有了竞争意识。
因为父母都忙于打工挣钱养家,没有人顾及他的功课,于是那个时候的他每天回家把书包一扔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然后看到很晚就去睡觉,尽可能地睡,一天睡16个小时。“我不是几天,几个月,而是几年的时间我都在跟自己说,哎呀,你怎么可以这么懒呢?每天到睡觉的时候我也会自责:‘今天一天又什么活也没干!明天一定不能这样!’但是到了明天,依然还是看电视、睡觉,睡觉、看电视……”
这样懒的直接后果是,在1979年他中学会考时,全香港30多家预科学校,没有一家愿意要他,因为他的中学实在太烂了。如果不能念预科,不能念大学,对于他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平民家庭的孩子而言,前途是渺茫的。他第一次开始考虑前途问题,告诉自己:再苦再难一定要考上大学。“有一天我在烈日下排了很长很长的队去报名,好不容易挤上去,人家一看我的中学,皱皱眉说不要。拿着报名表出来,后面还有一大群人在排队。在太阳下烤得太久,我都几乎有些中暑了,但我还要打起精神去找下一所学校。我一边打着出租车找学校,一边告诉自己,如果过了这一关,一定要努力读书。”
人是需要一些难关才会成长的。经过这一次的打击,甄荣辉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知道发奋努力了。最后,他进入了一所位于偏远而荒凉的山上的预科学校。经过1979年到1981年两年预科的努力,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香港中文大学工程系。
小小工程师胸怀鸿鹄志
香港这个成熟的商业社会教育他,走工程师的路很稳定,但是不会有大的成功,而走商业的路,就像在满布鲨鱼的大海,游得快就会赢,否则会被吃掉。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他进入HP香港公司,成为一名顶级sales。
成长时期的磨难都是锻炼。不管是从小学、中学还是高中,甄荣辉和他的同代人一样,一直处于一种熙熙攘攘的竞争环境中,千军万马要挤一条踏向成功的独木桥。“所以,对于竞争来说,我从小也就习惯了。”
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甄荣辉接受的是英国精英教育的熏陶,一定要成为社会精英人士,爬上去了就是爬上去了。香港这个成熟的商业社会教给他的第一课,是让他对商业的重要性有了认识,他的创业意识亦有所萌芽了。
1984年甄荣辉大学毕业时,大学组织了一次就业辅导,有来自IBM Sales的销售总监及香港电讯的总工程师来给学生讲课。那时他想:如果我要成功的话,20年后我会是他们中的哪一位?了解他们的工作及看过当场表现后,甄荣辉直觉上很想做Sales的工作。“走工程师的路肯定是很稳定,走商业的路,就好像在满布鲨鱼的大海,游得快就会赢,否则会被吃掉。”自信自己会游得快,向往有更大的成功,甄荣辉选择了挑战度高的商业工作,进入HP的Sales & Marketing部门,成为一名销售工程师。
HP的工作薪水不错而且稳定。他第一个月工资就是4900港元。甄荣辉似乎天生具有销售才干,三年后,他就成为公司的销售冠军。而到第四年,他每天只需工作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业绩。“那个时候是蛮舒服的。因为你有一批大客户在你的手里面,你把他们伺候好了,这个客户其实是很难丢掉的。”那时他每天十点钟出去拜访客户,之后就没事了,但他不敢回家,怕回家老妈操心说,你干嘛这么早回来,是不是给炒鱿鱼了?于是他就去电影院看电影,一个礼拜看两三场电影,看到后来电影都没得看了,就跑到图书馆睡觉。
轻轻松松就能拿到30万(港元)的年薪收入(包括销售提成),而且作为销售状元,在HP的发展前景光明,这样的环境是很多人所羡慕的,但是甄荣辉却开始不满足,觉得挑战不够大。“我分析自己的现状,觉得这么发展下去,只有两个选择。一种选择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哎呀,你不要要求这么高了。还有一个就是改变环境。其实你会发现MBA是一个很好的换环境的踏脚石。你可以在高科技公司里做事,你也可以去做咨询管理顾问,或者是去投资银行,还可以去消费品行业工作……学一个MBA可以给你好多路的。”甄荣辉决定放弃HP的工作去读MBA。
“小聪明”赢得大机会
MBA毕业后的年薪将会在15万美元以上,而且有机会成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他放弃了HP30万港元的年薪和稳定而轻松的工作,将全部的积累用作MBA学费。他最终选择去欧洲念书,“因为欧洲学校只需要1年时间,不仅花钱少,而且还能早挣钱。”
1984年加入HP时,月工资是4900港元,当甄荣辉1988年离开HP的时候,他的年薪达到30万港元,他把在HP攒下的积蓄作为念MBA的学费。当时他申请的是法国INSEAD商学院。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它学时只有一年,而且学校知名度并不逊于美国院校。“读美国学校MBA需要2年时间,而欧洲学校只需要1年时间。因此,去欧洲读书不仅花钱少,而且还能早挣钱。”他是这样计算的。
当他决定离开HP时,他接受了平生第一次专访,正是在那次访问上,他第一次清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愿望。“我记得是一份计算机周刊方面的杂志,他们到惠普来采访销售架构。后来发现我是销售冠军,结果我又去念书,他们就来采访我。他们问我的人生目标,我说我希望毕业20年以后成为一个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那时,他是25岁。
要去法国念书,必须会法语,可是甄荣辉当时没有任何法语基础,他又一次要挑战自己的极限了。他花了三个月来突击强化法语,但是在考试那天,他依然没有太多把握。不过,他发现法语考试主要是面试,由主考老师问几个问题,时间大约为15至20分钟。他担心自己的语言不过关,如果让老师放开问,自己听不懂再答不上来不就麻烦了!他事先准备好20多分钟的讲演内容。当面试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后,他就一口气地回答下去,一直回答了20分钟,根本没有给主考老师提问下一个问题的工夫。结果,他就这样通过了入学语言考试。
勤奋成就百万年薪经理人
“我要先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看看国外公司是如何运作的。而有国外工作的经历,即使以后回香港也能对我的简历更有帮助。”在四个不同的工作意向中,他最后选择进入贝恩国际策略顾问公司英国办事处。
MBA毕业以后,甄荣辉面临着几种选择:一是回香港工作,二是留在国外工作,或者加入高科技企业,或者进入咨询管理公司。四个方向的工作他都有选择的机会,“我决定要先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因为刚出来一年就回香港,没有机会看看国外是怎么运作的,对我的简历可能也不是很有帮助。而选择做咨询,是因为它比较新鲜,可以接触不同的事情,见识面广。”最后,他选择了贝恩国际策略顾问公司(Bain & Company),先在其英国办事处工作。
尽管选择进入贝恩公司,对他是反复权衡之后的理性选择,他很喜欢这份工作,但贝恩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上班三天之后有一个项目汇报会,他参加了这个两小时的会议,却发现有70%的内容都听不懂。连会议都听不懂,还怎么开展工作?他给远在香港的妈妈打电话说可能很快要回香港了。在这次会议上的受“辱”经历给他以巨大的打击,他明白自己还得要拼命努力,就像当初考大学,当初学习法语一样,爱拼才能赢。
经过半年的磨合,他发现和其他英国同事相比,语言是自己的短处,而分析推理能力是自己的长处。于是,甄荣辉把工作重点放到了项目调查方面,收集了大量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并从中找出许多从前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最初,他的工作是咨询顾问,当他把事先经过大量调查分析后的资料提供给项目经理时,项目经理似乎惊呆了,因为很少有一个咨询顾问工作像他那样深入。慢慢地,所有贝恩英国公司的经理们都点名要求甄荣辉加入他们的队伍。正是由于这样苦干加巧干,当该年贝恩英国要裁员三分之一时,他一个华人却被保留下来。
在加入贝恩两年多后,甄荣辉顺利地从咨询顾问升到经理。1991年他被派驻香港建立办事处,业务发展迅速。很快,在他一手策划下,贝恩又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他出任贝恩中国总裁。1994年,32岁的甄在加入贝恩4年半后,成为贝恩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以及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这在“不UP(提升)就OUT(离职)”、聪明人成堆的咨询公司实属难得。
“亿万富翁梦”的诱惑
做一个百万年薪的职业经理人,“薪水很高,职务也很稳定”,但是永远不会成为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中国未来20年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将造就一批百亿级的富豪”,这一诱惑使得他不辞辛苦,屡次创业。
“作咨询顾问,每天接触到不同的客户,为不同的案子服务。今天你可能是被客户用直升机直接接到他们公司总部的楼顶上,你感受了大公司的豪华气派;明天你没准又要坐长途汽车在农村奔波,与泥土牛粪为伴。二者的巨大差异,让你深深感受到这个世界好像不公平。钱好像很重要,但是有些东西还不只是金钱带来的差异。然后你就会想,人生到底追求什么呢?”在成为年薪百万的财务自由人后,甄荣辉不再是那个为抢厕所而煞费苦心的少年小伙,不再是因为有钱能多吃一碗饭而高兴的大学生,不再是那个第一次拥有自己爱车而在雨中飙车的浪漫青年,他开始思考“人活着为什么”等哲学层面的问题,能够做一些更有社会影响力的事情,成为他的追求目标。
在甄荣辉的记忆中,1995年的一段经历对他触动很大:“那时我正负责百威啤酒的项目,贝恩总部也过来了一个高级合伙人专门负责这个项目。我们陪着百威啤酒董事长August Busch在中国各地考察,贝恩的高级合伙人从来没来过中国,我全程陪同。有一天晚上,我们和老外在一起喝酒聊天,他们说在中国未来发展的二十年里面一定会出现十几位十亿美元家产的富翁。听到这句话,我心中‘咯噔’一下,因为我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但仔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香港在60年代到80年代的高速发展中,产生了十多个十亿美元的大富翁,大陆未来20年的高速发展难道不能产生新的富翁吗?你既然相信了在中国未来?0年会有几十个富豪出现,那你再想一想,自己还有机会排上吗?”
在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香港人甄荣辉做起了“亿万富翁梦”。对他而言,“这个出发点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种成就感。钱不一定就代表成就,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反映了事业的成功,或者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更不会掉下财富。要实现“亿万富翁”的理想,坐在办公室等待,或者安于做一个朝九晚五的打工族肯定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投资,要创立自己的企业。去管理顾问公司的人一般做了两三年就都想出来自己做事,甄荣辉最初其实也是有过创业的想法与尝试。早在1991年,他就投资做了一种用声音传递邮件的系统,后来他还投资做过磁性材料等等,两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但也使他学到了不少东西,“创业需要很大的精力,你必须全职去做;同时,团队也很重要。”
遭受过两次创业失败的打击,如果不敢再尝试,就此放弃,也就没有今天的前程无忧以及今天的甄荣辉了。从失败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教训,1998年甄荣辉又开始尝试新的投资项目——人力资源服务。
互联网创造了新机会
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给甄荣辉带来新的机会,风险投资成了最热的话题。甄荣辉想借此良机把网站作大,决定引入风险投资。他为前程无忧网设计了一个美好的前程:引入投资、上市、做成国际品牌。
1998年甄荣辉和他的创业伙伴成立了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之所以选择这个领域,与他的一段经历分不开。1994年,当时任贝恩公司中国区总裁的甄荣辉需要招募新人,他先在一份英文媒体上刊登了招聘信息,但效果很差。后来,经北京同事指点,他选择了北京人爱看的一份当地媒体,结果反馈很好。但甄荣辉自己却感到当时报纸的印刷质量太差。当时香港的《南华早报》每周有多达200多页的招聘专版,人力资源市场十分活跃。但是,比香港人口还多的北京却没有这样一份专业的招聘纸媒体。他隐约找到了市场的需求空白。
到了1998年,大陆的人才交流市场日趋活跃,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求职者个人,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更专业的、定位于白领青年的招聘渠道。市场已经成熟!甄荣辉经人介绍,和《中国贸易报》合作,首先在北京推出了《中国贸易报.前程招聘专版》。北京《前程招聘专版》的推出,获得了很大成功,受到了企业以及求职者的普遍欢迎。受到北京市场的启发与鼓舞,甄荣辉和他的创业团队,开始在全国复制北京模式。五年多,在全国19个城市与当地媒体合作,推出了针对当地市场的《前程招聘专版》。
1999年,互联网经济正在全球兴起,网络给甄荣辉带来了新的机遇。
1999年1月,甄荣辉先在上海推出了career-post.com网站,当然内容只能算是《前程招聘专版》的电子版,是一些企业招聘信息的集纳。1999年底,互联网经济开始膨胀,风险投资成了最热的话题。甄荣辉想借此良机把网站作大,决定引入风险投资。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美好的梦想:引入投资、上市、做成国际品牌。网站也因此易名为无忧工作网(51job.com)。无忧工作网的赢利模式十分符合中国国情,也受到国外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很快,在2000年2月,一笔金额为1400万美元的投资进入了甄荣辉的创业公司。
2000年以前,甄荣辉在前程无忧的角色还只是一个“天使投资人”,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等到2000年14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进入后,公司发展需要他全力以赴地投入,这时,他再次面临着人生的选择:是继续做一个百万美金年薪的打工皇帝,还是放弃眼前的舒适去做一个前途未卜的小公司的CEO,领取6万美元的年薪?此时,甄荣辉已经37岁,在贝恩干了11年,如果继续待下去,“薪水很高,职务也很稳定”,但“那时就有些怕,觉得可能再干20年还是这样”。同时,互联网的起飞让他看到挑战背后的巨大机会:“在互联网业,即使你去年做得成功,过了一个年头必须重新洗牌。这种充满刺激的感觉很过瘾。可以赢得很大,也可以输得很大,完全看自己的机遇与功力。”
2000年4月,甄荣辉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离开贝恩,出任前程无忧CEO。
做中国人的GE公司
也许你看不清路,但你能看得见那里有一座山,那就是你的目标。我一直相信人才服务这块业务有前景,我相信我们有一天是能做到10亿美元的;我希望有一天,前程能像GE公司那样成为行业典范,影响更多的中国企业乃至跨国企业。
甄荣辉认为他的成功“一半是运气,一半是努力”。一直有好运气的甄这次也不例外。
2000年2月,前程无忧的1400万美元风险投资到位,而到了2000年4月,网络经济的泡沫开始破灭,很多创业网站不能再在投资市场上拿到钱了。而有了这笔投资,前程无忧却获得一个空间去慢慢成长。“有了这几年的时间给我们成长,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规模做大,把我们的管理做好,把我们的市场地位巩固。”中国的人才市场正处在发育阶段,机会无限,前程无忧得以随着中国人才市场的成熟而成长,在甄荣辉看来,“这是非常幸运、非常快意的事”。
前程无忧的发展,其实并非一帆风顺,也有过十分艰难的时候。2000年、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全球经济放缓,9.11事件后众多跨国企业招聘计划冻结,2003年又遇到SARS事件,形势似乎从来不是一片光明。在最艰难的时候,甄荣辉有没有过后悔,有没有想过放弃?
“我们知道人才服务这一块肯定是值得做的,即使最早在北京的东花市小学起步的时候我们也看得见。香港《南华早报》的招聘周刊有200多页,我们的《前程招聘专版》到现在还没有发展到200多页。所以,我知道成功的机会肯定是有的,而且这个机会只有在中国才能找到。日本的人才网站每年几十个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我相信我们有一天是能做十亿美元的。但是你说是哪一天呢,我也说不出来。你说到底有多长时间呢,你到底要做多少东西才能得到呢,这个可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信心我是一直有的。”甄荣辉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据新浪财经报告显示:从1999年到2002年的三年间,前程无忧营业收入就增长了25倍。到2002年,整个财年度实现盈利,销售收入约2000万美元,2003年销售收入为3544万美元,增长77%。2004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为4386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0%。“我们不断加快速度开设办事处,现在已在全国20个城市开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我们又不断开发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招聘猎头、培训测评和人事外包等十多项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我们的产品线很长,服务很深入,和客户的联系紧密。这就是我们的竞争优势。”
四年前甄荣辉放弃贝恩的百万年薪而出任前程无忧6万年薪的CEO时,他的计划是将51JOB运作上市,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宏伟的梦想——要做一间中国人的GE公司。在甄荣辉理想中,“当企业成为一个行业或企业群里的典范,它的影响力可以超过它规模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譬如GE公司,它的影响力是全球的,经营GE不再是经营一个企业那么简单,它在经营企业人的思想,它在与世人分享领先的管理经验。现在,前程无忧还很小,但我希望有一天,前程能像GE公司那样成为行业典范,影响更多的中国企业乃至跨国企业。”
这不是一个5年10年的工程,20年够不够呢?“在我退休之前,我希望能够实现这个愿望。”甄荣辉又开始了一个新的人生计划!
我对庆祝成功没有感觉
——听甄荣辉实话实说
甄荣辉永远是行色匆匆,他的办公室在旅行箱内,或者是飞机上。但是,当他坐在招商局大厦32层前程无忧北京办公室的这一刻,他是完全开放的,是透明的,是属于读者的。
去纳斯达克主持仪式没感觉
人力资本问(以下简称“问”):9月29日前程无忧在纳斯达克挂牌成功时,你当时在哪里?第一个电话是打给谁的?
甄荣辉(以下简称“甄”):那天我在上海。下午6点多在开会,然后我看到电脑显示51JOB可以交易了,我打电话给我们的财务总监,我说你看我的电脑有没有搞错,你确认一下是不是已经可以交易了。之前已经有几个晚上没怎么睡了,我记得那天晚上11点多,差不多半夜吧,看了交易情况以后我又给财务总监打了一个电话,确认没问题了,一点多钟睡觉。早上五点多有电话进来,我的心狂跳:是不是出问题了?后来是财务总监和我谈另外的问题,消息不那么可怕。
问:现在公司股票在华尔街很受追捧,股价一直上升。你作为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长,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甄:我今天刚收到一封E-mail,邀请我去美国主持一个“市场开始仪式”。凡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可以安排一次“主持市场开始仪式”,纽约证卷交易所是“敲钟”,纳斯达克是“按钮”。美国那边让我去按这个“钮”,我好像没什么兴趣,还要去那么远,很烦,我不想去。我觉得公司上市也好,公司成功也好,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做事的终点,享受这种创造的过程更给人快乐。
问:现在有什么事件,是最让你感受到快乐与成就的?
甄:我记得有一年我们前程无忧广州分公司搬家,刚好那天我也在广州。有个员工过来说,能不能和我一起在前台拍照留影。后来每一个员工都过来拍照留影,包括打扫卫生的阿姨。这种感觉让我很难忘。我感到高兴的是,其实我可能是对他们的生命还有点正面影响吧。
现在每天有一大堆E-mail,什么投资银行、私人银行啊,我觉得这些交往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我还是觉得能够给我的员工一个很正面的影响,给他们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帮助,他们衷心感谢你。这种感受反而让我很满足。
做企业,从有到大,比从无到有更难
问:无数的人在创业,每天新成立的公司数以百计,但最终能成正果的却很少。以你的经验,你认为创业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甄:首先方向是很重要的,不要改来改去。因为市场给你的压力是蛮大的,很多公司是屈服于市场的压力而随风摇摆。我们刚刚开始做互联网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你做这个平面媒体不好,最好就是互联网。网络泡沫破了以后,有人说你的公司名字都要改,把51JOB.COM的COM去掉,干脆叫51JOB算了。我们现在既不是互联网,也不是纯平面媒体,我们所有的业务都是围绕人力资源部门的。我想方向很重要的,不能老是在改方向。
创业要成功,还有一点团队很重要。大家说创业艰难,大多数人感觉很难是第一阶段,即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真正做起来后,其实更难的是怎么样从有做大。从有到大,比从无到有还要难。从无到有,很多时候都是创业者一个人在创业。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目标,他肯定要尽力做好。这个东西做好以后,你真正要把它做大,你发觉其实一个人是做不动的,你需要一个团队来配合。
能不能建立一个很好的团队,我感觉这个是蛮难的一个挑战。好多时候你说商业模式、融资能力,说到底还是人。
计划去做与教育相关的公益事情
问:你有没有从小特别感兴趣的,或者是特别的梦想,然后一直没有机会去做的?
甄:我记得我1984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太太送给我一辆林宝坚尼(Lamborghini)的赛车模型,我很喜欢,但我一直到现在还没买。其实我是早就可以买了,但我一直没买。我想说的就是:好多人的梦想是我二年以后做什么,三年以后做什么,但其实你的梦想要高远,目标要长久。一个人他定了一个十年的、二十年的目标,然后他真的很努力去执行的话,他的成功率比你们想象中要高很多。
其实,我还想做一些与教育有关的公益事情。人出生是不平等的,或者说机会是不平等的,而教育是改变命运的一个最好的机会。如果当初我没有考上大学,如果当初没有念MBA,可能没有今天的我。应该说,是两次接受教育的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明年我会每周拿出一天的时间,去做与教育相关的非营利的一些事情。
甄荣辉拥有公司30.6%的股份,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在国庆长假前的9月30日,国内各大媒体、网站纷纷报道了上述消息。
随着前程无忧的成功上市,又一个十亿(人民币)级的富翁走进了人们视线。也许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富豪们的身价排名,或是艳羡于他们“一夜暴富”的传奇,但是,在故事中的主人公看来,“事实上,成功一点都不难!最难的是:想成功,但没有计划!如果你有一个5年或者10年的成功目标,而且能够周密地计划,坚定地执行,那么,因为计划,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如果成功是能够被计划的,那么,出身于香港平民家庭的寒门“虎子”甄荣辉(1962年出生,属虎)依靠清晰的人生定位、严谨的职业发展路径计算、锲而不舍的努力与坚持,一步一步实现人生目标的创富故事将是可以被复制的……
懵懂少年初识愁滋味
无知贪玩的少年第一次经受了人生磨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遭遇警醒了他内心深处的精英梦;洗澡排队、上厕所排队、做饭排队,香港平民的生存环境给他上了人生第一课:做任何事必须把握好时间与效率,看准了时机一定要毫不迟疑地冲上去。
少年时期的甄荣辉并没有显露出大器将成的先兆,反而以“懒”著称。
1962年甄荣辉出生在香港一个最普通的平民家庭。其父母是从广东“移居”到香港的,他和妈妈以及另外七八家20多口人“蜂居”在一套总面积不到80平米的公寓内,在这种高度拥挤状况下,做饭要排队,洗澡要排队,上厕所也要排队。做任何事必须要把握好时间与效率,这是家庭环境带给甄荣辉的重要一课。
炎热的夏天是最难过的。为了排队洗澡,他一放学就把洗漱用品准备好,然后每隔5分钟去洗澡间探查一次,一俟对方洗完走出房门,他一个箭步马上就冲了进去。生存的艰难,教育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定要抓住机会,看准了时机一定要毫不迟疑地冲上去。就从“抢”洗澡室开始,甄荣辉小小年纪便有了竞争意识。
因为父母都忙于打工挣钱养家,没有人顾及他的功课,于是那个时候的他每天回家把书包一扔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然后看到很晚就去睡觉,尽可能地睡,一天睡16个小时。“我不是几天,几个月,而是几年的时间我都在跟自己说,哎呀,你怎么可以这么懒呢?每天到睡觉的时候我也会自责:‘今天一天又什么活也没干!明天一定不能这样!’但是到了明天,依然还是看电视、睡觉,睡觉、看电视……”
这样懒的直接后果是,在1979年他中学会考时,全香港30多家预科学校,没有一家愿意要他,因为他的中学实在太烂了。如果不能念预科,不能念大学,对于他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平民家庭的孩子而言,前途是渺茫的。他第一次开始考虑前途问题,告诉自己:再苦再难一定要考上大学。“有一天我在烈日下排了很长很长的队去报名,好不容易挤上去,人家一看我的中学,皱皱眉说不要。拿着报名表出来,后面还有一大群人在排队。在太阳下烤得太久,我都几乎有些中暑了,但我还要打起精神去找下一所学校。我一边打着出租车找学校,一边告诉自己,如果过了这一关,一定要努力读书。”
人是需要一些难关才会成长的。经过这一次的打击,甄荣辉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知道发奋努力了。最后,他进入了一所位于偏远而荒凉的山上的预科学校。经过1979年到1981年两年预科的努力,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香港中文大学工程系。
小小工程师胸怀鸿鹄志
香港这个成熟的商业社会教育他,走工程师的路很稳定,但是不会有大的成功,而走商业的路,就像在满布鲨鱼的大海,游得快就会赢,否则会被吃掉。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他进入HP香港公司,成为一名顶级sales。
成长时期的磨难都是锻炼。不管是从小学、中学还是高中,甄荣辉和他的同代人一样,一直处于一种熙熙攘攘的竞争环境中,千军万马要挤一条踏向成功的独木桥。“所以,对于竞争来说,我从小也就习惯了。”
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甄荣辉接受的是英国精英教育的熏陶,一定要成为社会精英人士,爬上去了就是爬上去了。香港这个成熟的商业社会教给他的第一课,是让他对商业的重要性有了认识,他的创业意识亦有所萌芽了。
1984年甄荣辉大学毕业时,大学组织了一次就业辅导,有来自IBM Sales的销售总监及香港电讯的总工程师来给学生讲课。那时他想:如果我要成功的话,20年后我会是他们中的哪一位?了解他们的工作及看过当场表现后,甄荣辉直觉上很想做Sales的工作。“走工程师的路肯定是很稳定,走商业的路,就好像在满布鲨鱼的大海,游得快就会赢,否则会被吃掉。”自信自己会游得快,向往有更大的成功,甄荣辉选择了挑战度高的商业工作,进入HP的Sales & Marketing部门,成为一名销售工程师。
HP的工作薪水不错而且稳定。他第一个月工资就是4900港元。甄荣辉似乎天生具有销售才干,三年后,他就成为公司的销售冠军。而到第四年,他每天只需工作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业绩。“那个时候是蛮舒服的。因为你有一批大客户在你的手里面,你把他们伺候好了,这个客户其实是很难丢掉的。”那时他每天十点钟出去拜访客户,之后就没事了,但他不敢回家,怕回家老妈操心说,你干嘛这么早回来,是不是给炒鱿鱼了?于是他就去电影院看电影,一个礼拜看两三场电影,看到后来电影都没得看了,就跑到图书馆睡觉。
轻轻松松就能拿到30万(港元)的年薪收入(包括销售提成),而且作为销售状元,在HP的发展前景光明,这样的环境是很多人所羡慕的,但是甄荣辉却开始不满足,觉得挑战不够大。“我分析自己的现状,觉得这么发展下去,只有两个选择。一种选择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哎呀,你不要要求这么高了。还有一个就是改变环境。其实你会发现MBA是一个很好的换环境的踏脚石。你可以在高科技公司里做事,你也可以去做咨询管理顾问,或者是去投资银行,还可以去消费品行业工作……学一个MBA可以给你好多路的。”甄荣辉决定放弃HP的工作去读MBA。
“小聪明”赢得大机会
MBA毕业后的年薪将会在15万美元以上,而且有机会成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他放弃了HP30万港元的年薪和稳定而轻松的工作,将全部的积累用作MBA学费。他最终选择去欧洲念书,“因为欧洲学校只需要1年时间,不仅花钱少,而且还能早挣钱。”
1984年加入HP时,月工资是4900港元,当甄荣辉1988年离开HP的时候,他的年薪达到30万港元,他把在HP攒下的积蓄作为念MBA的学费。当时他申请的是法国INSEAD商学院。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它学时只有一年,而且学校知名度并不逊于美国院校。“读美国学校MBA需要2年时间,而欧洲学校只需要1年时间。因此,去欧洲读书不仅花钱少,而且还能早挣钱。”他是这样计算的。
当他决定离开HP时,他接受了平生第一次专访,正是在那次访问上,他第一次清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愿望。“我记得是一份计算机周刊方面的杂志,他们到惠普来采访销售架构。后来发现我是销售冠军,结果我又去念书,他们就来采访我。他们问我的人生目标,我说我希望毕业20年以后成为一个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那时,他是25岁。
要去法国念书,必须会法语,可是甄荣辉当时没有任何法语基础,他又一次要挑战自己的极限了。他花了三个月来突击强化法语,但是在考试那天,他依然没有太多把握。不过,他发现法语考试主要是面试,由主考老师问几个问题,时间大约为15至20分钟。他担心自己的语言不过关,如果让老师放开问,自己听不懂再答不上来不就麻烦了!他事先准备好20多分钟的讲演内容。当面试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后,他就一口气地回答下去,一直回答了20分钟,根本没有给主考老师提问下一个问题的工夫。结果,他就这样通过了入学语言考试。
勤奋成就百万年薪经理人
“我要先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看看国外公司是如何运作的。而有国外工作的经历,即使以后回香港也能对我的简历更有帮助。”在四个不同的工作意向中,他最后选择进入贝恩国际策略顾问公司英国办事处。
MBA毕业以后,甄荣辉面临着几种选择:一是回香港工作,二是留在国外工作,或者加入高科技企业,或者进入咨询管理公司。四个方向的工作他都有选择的机会,“我决定要先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因为刚出来一年就回香港,没有机会看看国外是怎么运作的,对我的简历可能也不是很有帮助。而选择做咨询,是因为它比较新鲜,可以接触不同的事情,见识面广。”最后,他选择了贝恩国际策略顾问公司(Bain & Company),先在其英国办事处工作。
尽管选择进入贝恩公司,对他是反复权衡之后的理性选择,他很喜欢这份工作,但贝恩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上班三天之后有一个项目汇报会,他参加了这个两小时的会议,却发现有70%的内容都听不懂。连会议都听不懂,还怎么开展工作?他给远在香港的妈妈打电话说可能很快要回香港了。在这次会议上的受“辱”经历给他以巨大的打击,他明白自己还得要拼命努力,就像当初考大学,当初学习法语一样,爱拼才能赢。
经过半年的磨合,他发现和其他英国同事相比,语言是自己的短处,而分析推理能力是自己的长处。于是,甄荣辉把工作重点放到了项目调查方面,收集了大量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并从中找出许多从前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最初,他的工作是咨询顾问,当他把事先经过大量调查分析后的资料提供给项目经理时,项目经理似乎惊呆了,因为很少有一个咨询顾问工作像他那样深入。慢慢地,所有贝恩英国公司的经理们都点名要求甄荣辉加入他们的队伍。正是由于这样苦干加巧干,当该年贝恩英国要裁员三分之一时,他一个华人却被保留下来。
在加入贝恩两年多后,甄荣辉顺利地从咨询顾问升到经理。1991年他被派驻香港建立办事处,业务发展迅速。很快,在他一手策划下,贝恩又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他出任贝恩中国总裁。1994年,32岁的甄在加入贝恩4年半后,成为贝恩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以及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这在“不UP(提升)就OUT(离职)”、聪明人成堆的咨询公司实属难得。
“亿万富翁梦”的诱惑
做一个百万年薪的职业经理人,“薪水很高,职务也很稳定”,但是永远不会成为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中国未来20年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将造就一批百亿级的富豪”,这一诱惑使得他不辞辛苦,屡次创业。
“作咨询顾问,每天接触到不同的客户,为不同的案子服务。今天你可能是被客户用直升机直接接到他们公司总部的楼顶上,你感受了大公司的豪华气派;明天你没准又要坐长途汽车在农村奔波,与泥土牛粪为伴。二者的巨大差异,让你深深感受到这个世界好像不公平。钱好像很重要,但是有些东西还不只是金钱带来的差异。然后你就会想,人生到底追求什么呢?”在成为年薪百万的财务自由人后,甄荣辉不再是那个为抢厕所而煞费苦心的少年小伙,不再是因为有钱能多吃一碗饭而高兴的大学生,不再是那个第一次拥有自己爱车而在雨中飙车的浪漫青年,他开始思考“人活着为什么”等哲学层面的问题,能够做一些更有社会影响力的事情,成为他的追求目标。
在甄荣辉的记忆中,1995年的一段经历对他触动很大:“那时我正负责百威啤酒的项目,贝恩总部也过来了一个高级合伙人专门负责这个项目。我们陪着百威啤酒董事长August Busch在中国各地考察,贝恩的高级合伙人从来没来过中国,我全程陪同。有一天晚上,我们和老外在一起喝酒聊天,他们说在中国未来发展的二十年里面一定会出现十几位十亿美元家产的富翁。听到这句话,我心中‘咯噔’一下,因为我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但仔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香港在60年代到80年代的高速发展中,产生了十多个十亿美元的大富翁,大陆未来20年的高速发展难道不能产生新的富翁吗?你既然相信了在中国未来?0年会有几十个富豪出现,那你再想一想,自己还有机会排上吗?”
在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香港人甄荣辉做起了“亿万富翁梦”。对他而言,“这个出发点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种成就感。钱不一定就代表成就,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反映了事业的成功,或者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更不会掉下财富。要实现“亿万富翁”的理想,坐在办公室等待,或者安于做一个朝九晚五的打工族肯定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投资,要创立自己的企业。去管理顾问公司的人一般做了两三年就都想出来自己做事,甄荣辉最初其实也是有过创业的想法与尝试。早在1991年,他就投资做了一种用声音传递邮件的系统,后来他还投资做过磁性材料等等,两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但也使他学到了不少东西,“创业需要很大的精力,你必须全职去做;同时,团队也很重要。”
遭受过两次创业失败的打击,如果不敢再尝试,就此放弃,也就没有今天的前程无忧以及今天的甄荣辉了。从失败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教训,1998年甄荣辉又开始尝试新的投资项目——人力资源服务。
互联网创造了新机会
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给甄荣辉带来新的机会,风险投资成了最热的话题。甄荣辉想借此良机把网站作大,决定引入风险投资。他为前程无忧网设计了一个美好的前程:引入投资、上市、做成国际品牌。
1998年甄荣辉和他的创业伙伴成立了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之所以选择这个领域,与他的一段经历分不开。1994年,当时任贝恩公司中国区总裁的甄荣辉需要招募新人,他先在一份英文媒体上刊登了招聘信息,但效果很差。后来,经北京同事指点,他选择了北京人爱看的一份当地媒体,结果反馈很好。但甄荣辉自己却感到当时报纸的印刷质量太差。当时香港的《南华早报》每周有多达200多页的招聘专版,人力资源市场十分活跃。但是,比香港人口还多的北京却没有这样一份专业的招聘纸媒体。他隐约找到了市场的需求空白。
到了1998年,大陆的人才交流市场日趋活跃,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求职者个人,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更专业的、定位于白领青年的招聘渠道。市场已经成熟!甄荣辉经人介绍,和《中国贸易报》合作,首先在北京推出了《中国贸易报.前程招聘专版》。北京《前程招聘专版》的推出,获得了很大成功,受到了企业以及求职者的普遍欢迎。受到北京市场的启发与鼓舞,甄荣辉和他的创业团队,开始在全国复制北京模式。五年多,在全国19个城市与当地媒体合作,推出了针对当地市场的《前程招聘专版》。
1999年,互联网经济正在全球兴起,网络给甄荣辉带来了新的机遇。
1999年1月,甄荣辉先在上海推出了career-post.com网站,当然内容只能算是《前程招聘专版》的电子版,是一些企业招聘信息的集纳。1999年底,互联网经济开始膨胀,风险投资成了最热的话题。甄荣辉想借此良机把网站作大,决定引入风险投资。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美好的梦想:引入投资、上市、做成国际品牌。网站也因此易名为无忧工作网(51job.com)。无忧工作网的赢利模式十分符合中国国情,也受到国外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很快,在2000年2月,一笔金额为1400万美元的投资进入了甄荣辉的创业公司。
2000年以前,甄荣辉在前程无忧的角色还只是一个“天使投资人”,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等到2000年14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进入后,公司发展需要他全力以赴地投入,这时,他再次面临着人生的选择:是继续做一个百万美金年薪的打工皇帝,还是放弃眼前的舒适去做一个前途未卜的小公司的CEO,领取6万美元的年薪?此时,甄荣辉已经37岁,在贝恩干了11年,如果继续待下去,“薪水很高,职务也很稳定”,但“那时就有些怕,觉得可能再干20年还是这样”。同时,互联网的起飞让他看到挑战背后的巨大机会:“在互联网业,即使你去年做得成功,过了一个年头必须重新洗牌。这种充满刺激的感觉很过瘾。可以赢得很大,也可以输得很大,完全看自己的机遇与功力。”
2000年4月,甄荣辉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离开贝恩,出任前程无忧CEO。
做中国人的GE公司
也许你看不清路,但你能看得见那里有一座山,那就是你的目标。我一直相信人才服务这块业务有前景,我相信我们有一天是能做到10亿美元的;我希望有一天,前程能像GE公司那样成为行业典范,影响更多的中国企业乃至跨国企业。
甄荣辉认为他的成功“一半是运气,一半是努力”。一直有好运气的甄这次也不例外。
2000年2月,前程无忧的1400万美元风险投资到位,而到了2000年4月,网络经济的泡沫开始破灭,很多创业网站不能再在投资市场上拿到钱了。而有了这笔投资,前程无忧却获得一个空间去慢慢成长。“有了这几年的时间给我们成长,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规模做大,把我们的管理做好,把我们的市场地位巩固。”中国的人才市场正处在发育阶段,机会无限,前程无忧得以随着中国人才市场的成熟而成长,在甄荣辉看来,“这是非常幸运、非常快意的事”。
前程无忧的发展,其实并非一帆风顺,也有过十分艰难的时候。2000年、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全球经济放缓,9.11事件后众多跨国企业招聘计划冻结,2003年又遇到SARS事件,形势似乎从来不是一片光明。在最艰难的时候,甄荣辉有没有过后悔,有没有想过放弃?
“我们知道人才服务这一块肯定是值得做的,即使最早在北京的东花市小学起步的时候我们也看得见。香港《南华早报》的招聘周刊有200多页,我们的《前程招聘专版》到现在还没有发展到200多页。所以,我知道成功的机会肯定是有的,而且这个机会只有在中国才能找到。日本的人才网站每年几十个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我相信我们有一天是能做十亿美元的。但是你说是哪一天呢,我也说不出来。你说到底有多长时间呢,你到底要做多少东西才能得到呢,这个可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信心我是一直有的。”甄荣辉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据新浪财经报告显示:从1999年到2002年的三年间,前程无忧营业收入就增长了25倍。到2002年,整个财年度实现盈利,销售收入约2000万美元,2003年销售收入为3544万美元,增长77%。2004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为4386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0%。“我们不断加快速度开设办事处,现在已在全国20个城市开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我们又不断开发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招聘猎头、培训测评和人事外包等十多项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我们的产品线很长,服务很深入,和客户的联系紧密。这就是我们的竞争优势。”
四年前甄荣辉放弃贝恩的百万年薪而出任前程无忧6万年薪的CEO时,他的计划是将51JOB运作上市,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宏伟的梦想——要做一间中国人的GE公司。在甄荣辉理想中,“当企业成为一个行业或企业群里的典范,它的影响力可以超过它规模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譬如GE公司,它的影响力是全球的,经营GE不再是经营一个企业那么简单,它在经营企业人的思想,它在与世人分享领先的管理经验。现在,前程无忧还很小,但我希望有一天,前程能像GE公司那样成为行业典范,影响更多的中国企业乃至跨国企业。”
这不是一个5年10年的工程,20年够不够呢?“在我退休之前,我希望能够实现这个愿望。”甄荣辉又开始了一个新的人生计划!
我对庆祝成功没有感觉
——听甄荣辉实话实说
甄荣辉永远是行色匆匆,他的办公室在旅行箱内,或者是飞机上。但是,当他坐在招商局大厦32层前程无忧北京办公室的这一刻,他是完全开放的,是透明的,是属于读者的。
去纳斯达克主持仪式没感觉
人力资本问(以下简称“问”):9月29日前程无忧在纳斯达克挂牌成功时,你当时在哪里?第一个电话是打给谁的?
甄荣辉(以下简称“甄”):那天我在上海。下午6点多在开会,然后我看到电脑显示51JOB可以交易了,我打电话给我们的财务总监,我说你看我的电脑有没有搞错,你确认一下是不是已经可以交易了。之前已经有几个晚上没怎么睡了,我记得那天晚上11点多,差不多半夜吧,看了交易情况以后我又给财务总监打了一个电话,确认没问题了,一点多钟睡觉。早上五点多有电话进来,我的心狂跳:是不是出问题了?后来是财务总监和我谈另外的问题,消息不那么可怕。
问:现在公司股票在华尔街很受追捧,股价一直上升。你作为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长,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甄:我今天刚收到一封E-mail,邀请我去美国主持一个“市场开始仪式”。凡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可以安排一次“主持市场开始仪式”,纽约证卷交易所是“敲钟”,纳斯达克是“按钮”。美国那边让我去按这个“钮”,我好像没什么兴趣,还要去那么远,很烦,我不想去。我觉得公司上市也好,公司成功也好,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做事的终点,享受这种创造的过程更给人快乐。
问:现在有什么事件,是最让你感受到快乐与成就的?
甄:我记得有一年我们前程无忧广州分公司搬家,刚好那天我也在广州。有个员工过来说,能不能和我一起在前台拍照留影。后来每一个员工都过来拍照留影,包括打扫卫生的阿姨。这种感觉让我很难忘。我感到高兴的是,其实我可能是对他们的生命还有点正面影响吧。
现在每天有一大堆E-mail,什么投资银行、私人银行啊,我觉得这些交往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我还是觉得能够给我的员工一个很正面的影响,给他们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帮助,他们衷心感谢你。这种感受反而让我很满足。
做企业,从有到大,比从无到有更难
问:无数的人在创业,每天新成立的公司数以百计,但最终能成正果的却很少。以你的经验,你认为创业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甄:首先方向是很重要的,不要改来改去。因为市场给你的压力是蛮大的,很多公司是屈服于市场的压力而随风摇摆。我们刚刚开始做互联网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你做这个平面媒体不好,最好就是互联网。网络泡沫破了以后,有人说你的公司名字都要改,把51JOB.COM的COM去掉,干脆叫51JOB算了。我们现在既不是互联网,也不是纯平面媒体,我们所有的业务都是围绕人力资源部门的。我想方向很重要的,不能老是在改方向。
创业要成功,还有一点团队很重要。大家说创业艰难,大多数人感觉很难是第一阶段,即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真正做起来后,其实更难的是怎么样从有做大。从有到大,比从无到有还要难。从无到有,很多时候都是创业者一个人在创业。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目标,他肯定要尽力做好。这个东西做好以后,你真正要把它做大,你发觉其实一个人是做不动的,你需要一个团队来配合。
能不能建立一个很好的团队,我感觉这个是蛮难的一个挑战。好多时候你说商业模式、融资能力,说到底还是人。
计划去做与教育相关的公益事情
问:你有没有从小特别感兴趣的,或者是特别的梦想,然后一直没有机会去做的?
甄:我记得我1984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太太送给我一辆林宝坚尼(Lamborghini)的赛车模型,我很喜欢,但我一直到现在还没买。其实我是早就可以买了,但我一直没买。我想说的就是:好多人的梦想是我二年以后做什么,三年以后做什么,但其实你的梦想要高远,目标要长久。一个人他定了一个十年的、二十年的目标,然后他真的很努力去执行的话,他的成功率比你们想象中要高很多。
其实,我还想做一些与教育有关的公益事情。人出生是不平等的,或者说机会是不平等的,而教育是改变命运的一个最好的机会。如果当初我没有考上大学,如果当初没有念MBA,可能没有今天的我。应该说,是两次接受教育的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明年我会每周拿出一天的时间,去做与教育相关的非营利的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