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第三代互联网创业
引言:一个小小的创意,就有可能让你一不小心登录中国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一个创业热潮的故事在互联网业界广为流传:从美国飞往中国的飞机上,总是满舱,头等舱都被风险投资家所霸占,他们随便到经济舱里一逛,就能发现几个归国创业者,风险投资者在飞机上便开始与创业者“亲密接触”,进一步的约会地点是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接头暗号是web3.0(第三代互联网)。
在中国,开始于1990年代中后期的网络热潮曾一度制造了无数泡沫,到2000年,互联网寒冬的到来,促使人们开始冷静下来,并考虑与总结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无疑,第一代互联网是以“信息”为中心,解决的主要是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交换性。当时的代表性应用包括建立门户网站、使用 Email 以及即时通信软件、信息存储等,标志性人物是丁磊、张朝阳、王志东;而第二代互联网则以“知识”为中心,倡导信息的有序化,体现在应用上,最显著的便是搜索引擎、目录服务、虚拟社区等。如今的GOOGLE冲击以及百度神话,即是第二代互联网的显著胜利。
互联网发展到第三代,中心则转移为“情报”,强调信息的目标和针对性,以及时效性和效用性,通过信息的高效整合和主动提供,直接指导人的行为和决策,实现高额信息转化价值。正如搜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朝阳所表示的那样,“在中国,互联网在第一、第二个阶段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得和休闲时间的娱乐,但是当金融支付系统更加完善以后,第三代互联网可能会变成一个更加实用和交易型的经营模式。”标志性公司为网络支付公司云网、企业情报门户网站中国商业电讯网等。
当然,对于什么是web3.0,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早在2002年,在“世界500强CEO与中国顶级企业首脑论坛”上,新浪的创始人之一王志东就曾大胆断言:第三代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他看来,新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就是更加强调软件的力量、更加强调软件和互联网的结合,更加强调软件、互联网与具体运用的结合以及与用户的结合。
而2005年11月再度出山的前搜狐总裁古永锵,对第三代互联网另有自己的理解:“从某个角度来讲,WEB1.0和WEB2.0是应用模式的变化。WEB1.0应用于早期的互联网,也就是从媒体到用户的传输信息,总括讲为技术WEB1.0,而WEB2.0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如果说第一代、第二代是一种应用模式的变化、第三代并不是应用模式的变化,而是一种业务模式的变化。所以我们用比较简洁的方法去描述,第一代的盈利相对成熟,第二代应该说是高速发展但也是高度竞争的,第三代互联网意味着有潜力的领域以及还在探索的过程。”
按照古的理解,第一代互联网比如三大门户的在线广告、短信等,这方面相对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了,真正的赢家已经出现,暂时难以撼动他们的江山。第二代比如说搜索、博客、拍卖网,它们也是高速发展的,大家看好这个市场,同时竞争异常激烈,谁是最后的赢家呢?现在讲有点言之过早。而第三代互联网是非常有潜力的,而且是正在探索着的,比如“在线教育”、网络支付、情报网站等等。大家都觉得这是庞大的潜在市场,很多人都在进行探索,所以这种竞争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
不管如何理解这新的一轮互联网创业浪潮,互联网的无穷潜力总是会超越人们的想象,也许就是普普通通的你,一个小小的创意,就有可能一不留心让你登录中国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朱子刚:数字商品交易之王
从卖电话卡开始,成长为数字商品交易之王,朱子刚凭的是什么“这个办公室是我们在2000年底的时候,用卖数字卡赚来的钱支付的首付款,大约20-30万左右”。在北京亚运村核心地带的欧陆经典办公室,云网公司总裁朱子刚对记者介绍说,“那个时候没有人来模仿我们做数字卡。”这个原本非常不起眼的小公司,在2005年12月4日被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目前扮演着全数字电子商务的领头羊,网络支付的大哥大。根据最新统计,云网在中国工商银行的交易笔数占工商行全国交易笔数的25.91%,占中国农业银行交易笔数的30%以上。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仍然显得有些腼腆的朱子刚,年仅34岁,但是对于年轻的互联网行业来说,已经不折不扣地属于老兵行列。1993年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不久,在加拿大留学的曾强回国创办了实华开,由于朱子刚的哥哥与曾强是同学,朱也得以参与创办实华开。朱创业的第一桶金也由此而积累。1996年末,朱子刚开始酝酿成立自己的互联网公司,他的第一份商业计划书的内容很多,从网络广告到内容服务、拍卖平台,当然还有他倾心的B2C电子商务,几乎无所不包。经历了3年的摸索之后,朱子刚觉得云网应该做物流的逃兵,专门做数字化商品的电子商务交易,这包括各种电话卡、游戏点卡,因为这种交易非常适合通过网络来做,几乎不需要物流配送体系。
朱子刚说:“一个国家富强与否,主要是看非物质生产的比例。美国非物质生产占GDP的63%,中国才17%,发达国家平均是49%。中国GDP要实现成倍增长的目标,关键是非物质生产要大发展,否则对地球就是一个灾难。”“国家政策明确表示要推动非物质生产从网上做。这也是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引领全数字电子商务的最根本政策和思想指导。”朱子刚对记者说。就这样,10万元的创业资金,他与夫人,还有一个助手,开始了创业。1999年12月24号,用 了12天的时间,朱子刚建立了整个网站。2000年1月4日产生了第一笔交易,并很快在2000年7月达到了收支平衡并且盈利。创业过程基本顺利。
但是2001年到2002年的时候,朱子刚曾经非常担心,因为他遇到了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当时有势力强大的公司号称要投资1000万来做数字化商品电子商务,后来网易、SOHU商城都进入了这个领域。不过奇怪的是,这些大公司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只有朱子刚的云网能够生存呢?朱解释说:“他们第一是运营成本很高,第二是成本控制不好,第三是我们由于长期积累,在各个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比他们高。他们的卖卡业务都是公司的边缘业务,电子商务本来就是他们的边缘,所以他们不可能为卖卡业务做三五年的长远打算,比如做一些基础建设。而我们专门作数字化商品交易,有规模,而且基础设施完善,成本也低,所以我们成功了。”
在云网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也恰巧遭遇互联网泡沫崩溃的艰难时刻,资金曾经一度紧张。“缺钱是因为企业规模扩张太快,但那个时候互联网的泡沫已经快要破灭了,没人愿意投资。我们想了一些办法,零库存、加快资金周转,那时侯每周资金周转率达到2.5,就是企业资金在一周之内要转将近3圈,压力很大。这样也损失了一些利润,但我们就是用小步快跑的方式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现在企业有了发展的基础,资金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更不用找资本了。”朱子刚说。
发展步入康庄大道的朱子刚,目标是成为中国的支付之王、数字商品交易之王。他的梦想正在越来越接近现实。
张向宁转身第三代互联网
张向宁的人生有顿号,但却没有逗号——他总是不断向前,从来不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
这个说话直截了当、不知谦逊为何物的年轻人,16岁时为节省北京大学一年的军训时间来研究专业知识而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两年后,大学生活的呆板和教育体制的枯燥无味,使张向宁决定出国留学。正当张向宁在为出国做准备时,年迈的父亲突然病倒,这使得张向宁出国之行不得不搁浅。父亲病好后,张向宁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路”——放弃了学业却又出国未果,怀着满腹才干和宏伟志向却不知道该如何施展,他开始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艰难抉择。几经思忖,18岁的张向宁选择了一条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
1993年,21岁的张向宁通过做国际贸易就赚来了他人生中第一个百万。这对一个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普通家庭来说,并不是小数目。21岁的百万富翁并没有为此而欣喜若狂甚至挥霍无度,而是更加谨慎地思考下一步的创业计划。张向宁的想法是:要做自己真正的事业。张向宁几乎与丁磊、雷军等人同时看到了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在筹备了1年多的时间后,1996年初,张向宁与哥哥张向东一起注册了“万网”。通过朋友介绍,搞关系等等,万网有了一些客户。海尔就是他们最早的客户。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