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人公司何以“变”出390名孕妇?
短短一年多时间,成都一家只有17人的小公司——协益社保咨询公司,以“390名本公司育龄职工”的名义,从社保部门轻松骗取生育保险金124万元。(7月28日《齐鲁晚报》)
17人的小公司眨眼间“变”出390名育龄女职工,
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骗局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给各种社会保险金多上几道“保险”势在必行!如果没有完整的市场信用链、审批管理链、社会监督链、司法跟进链,环环相扣,紧密守护,保险金“不保险”恐怕永远不止是笑话。
糊里糊涂中一笔笔生育保险金被骗子套牢,社保机构成了不折不扣的“冤大头”。说其冤,在笔者看来一点儿都不冤。如此短时间,在如此袖珍的企业,出现如此集中、人数多得离谱的“生育高峰”,本身就很不可思议,可惜无人怀疑。同一企业的390次“超短期”参保,390张保单每张都有天大漏洞,同一社保机构一年390次被骗,这么多风险和疑点竟也无人关注。受骗者“无辜”的背后是推不掉的渎职责任,暴露出审批管理环节的诸多漏洞。
这起看似“天方夜谭”的荒唐骗剧,除留给成都社保机构一堆难以下咽的教训外,还充分反映出现行社保体制“短腿”的尴尬。让各种社会保险真正发挥“社会安全网”作用,增强“减震”性能,需要诚信的社会环境、完善的监督机制、严厉的法律制裁手段。而如果不能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档案,各部门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管理中继续各自为战、信息分割,这样的闹剧还会在其他领域上演,受骗的也绝非社保机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