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金融市场的“经济身份证”
[征信知识系列谈之三]:进入金融市场的“经济身份证”
——贷款企业资信评估
作者:刘斌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征信管理处
注:本文由北京新华信商业信息咨询公司供稿,转摘请联系市场部杨曦先生
资信评估是对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履行经济契约的能力及其可信程度的一种综合分析和测定,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种中介服务。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金融市场愈发达,信用评级业愈显得重要。
在我国,贷款企业资信评级是从上海开始起步的。 1997年,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沪推行贷款企业资信评估制度,将其作为建立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重要内容。在当年的8月发布了《上海市“贷款证”企业资信等级评估暂行办法》,2001年3月修订为《上海市贷款企业资信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具有一定贷款规模的企业每年必须由专门的信评机构进行评级。从1998年起,人行上海分行对贷款企业评级业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并建立了“统一质量管理、统一评估程序、统一指标体系、统一评级公告、统一监督检查”的“五统一”联合评信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评估业原先无序竞争、企业多头评估的混乱状况。统一了全市资信评估业的评定标准和操作程序。将每家企业的最终评级结果登记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上,对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的企业还登报公告,使评级结果在金融机构间实现了信息共享。获得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认定的资信评级公司还经过友好协商,成立了总经理联席会,积极加强行业自律,制定了包括评级标准、现场调研工作指引、专家评审工作指引等多个自我管理办法,建立了专家联合评审制度,维护了行业的良好竞争秩序,大大提高了资信评级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经过了多年的评级实践,上海评级理念和方法日趋成熟,有8家机构经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从事贷款企业资信评级业务,年业务量约1亿元。企业信用意识的不断增强,参评企业逐年递增。从1998年试点时的143户,发展到2003年的2150户,2004年预计将超过3000户。受评企业总体资信状况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符合正态分布,说明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较为准确反映了上海企业总体资信状况的客观实际。参加评级的企业贷款余额已占上海市贷款总量的80%左右,对上海市的金融资产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贷款企业资信评级是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发掘优质客户的“金钥匙”。由于贷款企业资信评级是由专门的征信机构对可能影响企业信用的信息广泛收集,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般来说,它比金融机构自己的贷款审查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收集的资料也更加全面准确,评估的结果也更加科学合理。银行在贷前借鉴评级结果,可以对贷款对象的实际风险状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为自己进一步的调查提供了方向,或利用评级资料进行再分析,从而决定贷与不贷,如何决定利率、贷款条件等。在贷中借鉴评级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客户的风险变化情况,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收回贷款,或采取其他措施保全贷款。银行还可以通过对贷款企业资信评级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发现低风险的优质企业,作为自己的重点营销对象,从而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资信评级是企业进入金融市场的“经济身份证”。企业可以通过参加贷款企业资信评级,了解自身的市场信用状况,从而知道融资成功的可能性及价格,并为获得贷款提前做好更加充足的准备,例如,如果评级在aa级以上,企业就可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贷款利率可不上浮,对其商业承兑汇票可优先办理贴现。如果级别较低,企业则可决定是否采取其他外部支持手段,如信用担保、实物抵押等来提高特定债务的信用级,保障贷款偿还的安全性。从资信机构客观的评价中,企业可以发现自身经营管理中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地整改,优化自身财务结构,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稳健发展。此外,资信评级还有助于企业参加各种招投标,昭示企业的良好形象,从而增加经济合作机会。
资信评级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信息库”。与其他信息渠道相比,贷款企业资信评级信息具有资料准确性高,包含范围广,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分析等优点,人民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搜寻关联企业,发现特定行业、特定类型企业的风险现状,以及贷款需求和供给的变化情况,了解现有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从而进一步完善有关调控措施,提高我们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针对性,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市场信用监管。
目前贷款企业评级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成为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的一个良好起点。通过多年的征信评级,我们培育了一批市场化运做,能够自负盈亏的征信公司,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征信人才,并在社会积极宣传普及征信知识和信用理念,评级积累的资料也为今后征信其他行业的发展,如企业征信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